我曾是一名船舶工程师,在海上待过一年,多少也算是一个见过风见过浪的人。 又不能算是个纯粹的工程师,偶尔还会有吉光片羽的文字闯入脑子,我把它们称作灵感记下来拿出去嘚瑟。 很多场合,介绍自己时,喜欢加一句, 我是一个听故事的人。
刚接触到“创新”的时候应该是跟所有人的感觉一样吧,奇思妙想、灵光乍现、神奇。
渐渐发现,好像不是这样,好像还有其他解释。 至少从上面的自我介绍就能发现,以前自己实在是太单纯了。因为创新,是关乎市场的事情,市场是关乎利益、关乎商业价值的地方。
时间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按照“好作文指南”我该感叹光阴如梭了,时间紧,任务重,我就说说自己在一家算是国内为数不多,专注做创新咨询的公司两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两年走访了不下四十家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至少一百家有头有脸的企业,以及大大小小的创新峰会论坛不计其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宏观层面
我自己的个性签名是“大坐标下的理解和小区间行动的平衡”。想起这句话的时候恬不知耻地满心欢喜,它时刻提醒自己,要能站到更大的坐标上去看待问题,否则理解就会有偏差。就像感恩节前的火鸡,开心地等着一如既往的食物,却不知道大难将至。
创新其实也是。
从稍微大点儿的视角上看,为什么要创新是毋须多讲的。我敢说,没有企业不曾动过类似的念头,想想总是不要钱的,但因为忌惮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以及自己的能力终究选择按部就班。
风险可怕吗?在过去可怕,今天看到周遭世界里处处都是变化,换句话说,创新的成本在下降,如果把着眼点放在积攒另一种可能上,风险的性质也在改变。眼睁睁看着共享单车从没有到有,再到横七竖八地堆成小山在这座国际化都市的某个角落,如果害怕,连这个故事都没有。
应对未来,新规则是我们应该拥抱风险,拥抱风险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风险视而不见,而是在互联网时代采用一种更为灵活的思维和方式运行。押注伟大的人和伟大的创意或许比阅读华丽的商业计划书,与西装革履的工商管理硕士对话回报更高。把新尝试带来的“失败”看作一次折扣价学习机会。 ——《爆裂》风险优于安全
能力重要的吗?诸多知名组织每年会公布企业的创新能力指数。而有时候能力在趋势面前显得势单力薄。回想一下能够记载到历史课本中的企业,他们之所以能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巨大的创新吗?他们只是按照趋势做对了事情。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能说今天的传统制造业比互联网企业能力弱。至少我不这么认为。放到个人能力与成功上,想必有些人感触更多。不提了不提了。
每一次重大的创新都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从刀耕火种到蒸汽时代到燃气时代到互联网时代。是的,有人给它取了另一个名字,叫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它还不是阿Q的割鞭子的革命,每一次都切切实实地触及各阶层人民利益的变化。
当我们去看这些所谓成功的企业,福特汽车、通用电气、微软、苹果等,无一不是在这种层面上的创新,今天各币圈的热闹,背后正是区块链技术的催生,像是藏在陈胜吴广他们那条鱼肚子里的纸条,让人们相信,底层的组织模式都将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中心化到去中心化。
网上有个段子:姓马的好像都很厉害。马克思承包了思想界,马云承包了电商,马化腾承包了游戏,马哲明承包了保险,马赛克承包了岛国动作片。
站在宏观的层面上看他们,他们可不正是踩对了大趋势节奏的广场舞鼓点而获得的创新。
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没有拿着刀子放在传统企业的脖子上,说快点转型智能化、数字化吧。而只是像所有隐隐约约看到前方的人那样,回头告诉后面的伙伴,“发展”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信不信由你。
那如果这样,我们做的事儿很有意思吗? 不同行业之间有不同的趋势,细化到每个行业,同样有它内在的趋势分野。
所有的组织都会凋零,这是必然的规律。 创新就像每一位皇帝求神问卜想要长生不老一样,不过是试图延长衰老的过程,而良药苦口。
微观层面
前面提到了一个词,叫新技术。
是的,每次都是新技术带来更加深层次的创新。
我们姑且把它称为技术创新。婶也这么认为。
以前,在我眼里,所有的技术创新应该都很酷,都牛逼闪闪吧。
而深入了解,再掩卷沉思一下,其实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应该还是可以数的过来的。而更多的是围绕在这些底层技术之上的创新,往往,我们也把它叫做技术创新。
以前在海上的时候,颇受手机没有信号之苦,当时想,如果谁能够搞出这种通讯技术,那才叫创新。下来之后发现压根儿不是这么回事儿,技术其实早就有了。而真正海上的应用场景应用人群还远不足以构成企业的盈利来源,所以也就草草了事。我们这群漂泊的人成了技术创新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那些自己想象的用房间的植物做基站,可以全世界即时互通的事情也妥妥地变成自己异想天开科幻小说的素材。
有趣的事儿是,当越来越深地接触创新咨询这个行业,知道了还真有人更加异想天开地以为,技术创新或者说演化是有规律的,我不知道这能不能推导出其实彩票背后也是有规律的(网上预测彩票的大师私聊下呗)。
而作为一位曾经的工程师,当了解的这些发明规则时一点也不惊讶。竟然会觉得它是理所当然的事。
嗯,TRIZ(发明问题解决原理)还是有它的深刻含义的。
外国人这点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无论什么事儿都很较真地去研究,而且还研究出里面的一二三四五。
我跑到某企业的研发中心,他一路将信将疑,你们又不懂我们技术,怎么做创新?
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你讲,要不你拿一个目前你们在攻坚的难题来试试呢。
我们有一个要清洗的滤网,滤网的网孔大小是个问题,因为既想让它大一些,这样渣滓能过去,但不能太大,因为渣滓过去了,口感就不好了嘛。
这个属于物理矛盾,按照以往的发明专利的规律,可以考虑基于空间、时间、关系、方向、系统级的分离。有没有可能把静态的网,变成动态的排列支架的交叉,其实也就是基于时间的分离呢?
哎呀,还真是有可能!
我也见过很黑很黑的科技,不过他们还停在实验室,或者被锁在专利保险箱里。
手里有新技术的人并没有一夜暴富,而几年后甚至多年之后,有人做出了一个可以广为流传的产品,名利双收。
因为其实消费者才不关心你用了什么技术,他们只关心这个东西有没有解决他的问题,舒服、体面。也就是对产品功能性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感性需求的满足。
于是衍生出来在产品创新前期的市场,即消费者研究。把心理学、人类学等一切可以借鉴的知识和理论都拿来,用来研究人们究竟喜欢些什么。 应该提供他们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只按照技术发展规律自嗨。满足的需求哪怕是他们没有说出来的需求。他们会一拍大腿说,哟,不错哦,我就是想要这个!
市场里的产品创新回过头去看有时候会简单得让你笑掉大牙,但如果把自己放到当时的场景下,又如何做下这种判断和决定呢?有句话特别喜欢,是说高手对任何一个领域的尊敬,他们相信,只要是路,就都很长。
创业秘籍并不存在,因为任何创新都是新颖独特的,任何权威都不可能规定如何创新。 ——《从零到一》
个人也不认为有什么创业秘籍,然而难道就因为新颖独特,我们就要把这种撞大运的机会留给别人吗?! 当然不留。如果这答案很玄还很艺术,我只会觉得那不够负责任,否则不就等于否定了一切可以努力的意义。
热水器本质不过是放大了的热得快,几乎都长得一模一样。企业生存有要求,总要先去开发一片没被开垦的市场,那如何做产品创新呢? |
船舶行业细分中的“美差”“美差”的初衷是拓展蓝领的在线招聘市常“船务工”是20 ...[详细]
海底捞笔记——读《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究竟是一个什么产物?所有人都会在目睹 ...[详细]
谈创新的时候,你究竟想要何去何从?创新是个被谈得太多的词儿,无论是企业的口号 ...[详细]
海豚,海豚1周青在长江入海口的一个船厂上班,电气工程师。我第一次认识他,是因 ...[详细]
船舶行业创新假设转眼一年,每年都该有所总结。1先从一个大家都听过的小故事说起 ...[详细]
五大维度分析挪威MARIS电子海图与百度地图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 ...[详细]
我与倒下的百亿企业二三事又一大型百亿企业倒下了!北京时间2017年7月25日消息, ...[详细]
我们也不知道啊!但知道的是市场在不断地细分,人类健康意识越来 ...[详细]
近期了解到技术创新的方法,想说给你听中国政府也在不同的层面上鼓励创新,但是如 ...[详细]
船舶设备企业还需要运营吗——《互联网运营之道》读书笔记近期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