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的航运业如何才能实现高速发展,这是不少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在昨日对寸滩港的考察间隙,水道与港口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梁应辰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注解。 从1966年的参与川江规划研究,到主持葛洲坝工程通航建筑物设计,再到领导三峡工程升船机和永久船闸的研究,直至成为重庆市政府“科技咨询顾问”,梁应辰早与长江航运,与重庆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前,重庆正在进行内陆航运中心的建设,而这方面并无可借鉴的经验,对此,梁应辰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水运量大,速度慢,只适合大宗散货运输,要想在这方面见效益,实现高速发展,重庆还得从船舶大型化上下功夫。”梁应辰表示。 梁应辰认为,多条长江支流在重庆汇集,重庆水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大长江,重庆已成为不是沿海,近似沿海的“准”沿海城市,但要使航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还应该算细账。 以三峡船闸为例,设计的单船通航能力是5000—7000吨,而实际上,目前通航的重庆集装箱船舶却多在3000吨以下;而吨位越小的船舶运输亏损的风险也就越大,1500吨以下就已基本无利可图;航道条件决定了四川等地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大型船舶,重庆完全可以利用中转站的优势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