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船事件发生了整整750天后,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终于在上周日发布了超大型矿砂船Stellar Daisy号沉没的调查报告,报告称船体出现的灾难性结构破坏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事故造成22名船员遇难。人们一直期待着这份报告,想知道由一艘老旧油轮改装而成的船是如何沉没的。然而,报告一发出,就招来了韩国船级社(KR)的批评。
2017年3月31日,韩国船东北极星航运公司(Polaris Shipping)旗下Stellar Daisy号在南大西洋沉没,船上24名船员中22人遇难。
马绍尔群岛的调查报告显示,导致Stellar Daisy沉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船舶遭到灾难性结构破坏后,船体快速向左舷倾斜,导致船舶失去浮力并引发船体浸水,船舶失控。报告认为船体结构破坏及浸水发生在2号左舷侧压载水舱(WBT)位置,然后迅速扩散导致多个压载水舱、空隙和货舱结构受损及浸水。
船旗国的这份报告称,这艘建于1993年的船舶船体结构受损很可能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包括材料疲劳、腐蚀、不明原因的结构缺陷、船舶在南大西洋遭遇的天气条件给船体带来多重压力等,导致船舶结构的强度随着时间推移而遭到破坏。
Stellar Daisy号于2008年在中远集团旗下的一家船厂由一艘巨型油轮改装为一艘超大型矿砂船。马绍尔群岛的调查认为,改装后的船体设计也是船舶沉没的原因。
位于左舷及右舷侧的压载水舱加大了主体结构破坏及浮力丧失的可能性,事故中,在船舶负载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水舱发生浸水。该报告还指出《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十二章第五条关于散货船额外安全措施的规定存在漏洞。公约没有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建造船长150米及以上,设计载重固体散货密度每立方1000公斤及以上的双舷散货船做出评估,要求在B/5以内或11.5米纵舱壁,以小数为准,在船舶内侧,从一侧直角至设计夏季载重线的中心线,在所有加载或压载条件下,任何一侧水舱应能承受浸水压力。
这份报告还详细介绍了该船在2011年、2012年及2015年入干坞时识别的结构性损坏为“无效评估”。报告称导致该船的可能因素还包括北极星航运未能符合韩国船级社关于结构性缺陷报告的要求;KR船级社未能确保北极星航运汇报已知损坏;KR船级社未满足2016年RO协议中通知船旗国的要求,按照要求,如有任何危险事故、机械及结构性故障,KR船级社应通知船旗国。
在回应这份谴责性报告时,总部位于釜山的KR船级社对报告中大部分内容表示赞同,包括可能发生的灾难性结构损坏,但是对报告中提到的结构分析及故障分析表示异议。KR船级社表示计划重审报告程序,以免未来出现任何误解。
此次沉船事件是近十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干散货船伤亡事件。事故发生后,遇难者家属经过不懈努力要求还原事故真相,并于今年年初斥巨资派潜艇前往大西洋底部搜寻该船的航行数据记录仪(VDR)。
虽然马绍尔群岛给出的报告有所延迟,但与Stellar Daisy号两名幸存者提供的一手资料相符。这两名幸存者分别是Renato Daymiel和Jose Cabrahan,两年前,他们详细描述了该船在向左舷发生偏移后是如何迅速沉没的。
今年1月份,韩国一家法院批准了对北极星航运公司前任海事事务主管的逮捕令。然而,法院驳回了釜山海岸警卫队对北极星航运总经理、一名KR船级社检查员以及另外两名一家私人调查公司员工的逮捕令。
未来,法庭将根据航行数据记录仪的数据进行裁决,并对马绍尔群岛给出的报告做出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