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科院水生所码头从汉江下游的古琴台搬迁到月湖桥上游江滩。
武汉两江交汇,自然禀赋独特。共抓长江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港口码头优化调整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部署周密,举措有力,成效明显。
武汉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历史上码头曾决定了城市兴盛,今天把洁净、生态、靓丽的水岸线还给市民,更是时代与社会的进步。 长江大保护勇啃硬骨头,优化岸线资源出硬招 过江通道不断加密,核心区码头渐失用武之地 优化调整坚决有力,码头拆除迁移进入尾声
武汉两江交汇,自然禀赋独特。共抓长江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港口码头优化调整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部署周密,举措有力,成效明显。
武汉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历史上码头曾决定了城市兴盛,今天把洁净、生态、靓丽的水岸线还给市民,更是时代与社会的进步。
4月17日,航拍汉阳南岸嘴、汉江晴川桥、龙王庙一带,水岸线干净整洁大气。
城市发展变迁 市区码头功能渐失逐步退出舞台
码头的功能就是集散和流通。武汉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武汉码头的兴衰流变息息相关。
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武汉码头的发展进入“大江经济时代”。20世纪初,随着汉口民族工业的发展,硚口以上的汉水边由民营企业修建了一些专用码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武汉有水码头243个,陆码头220个,码头工人5万左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武汉码头的航运依然繁盛。
进入90年代后,随着陆路、航空的迅猛发展,长江航运业“风光不再”。20年后,武汉码头如今显现出“复苏”的势头。2004年2月8日,阳逻港一期开港,是长江中上游第一个按国际标准设计的专业化集装箱码头。
市区港口码头配套功能不全,加上地处中心城区,转运集装箱货柜的货车进出交通受限,武汉市政府在20世纪初就启动市区码头搬迁工程。
2011年6月1日,阳逻港二期码头启用,汉阳杨泗港码头整体搬迁到阳逻港。2015年12月26日,阳逻港三期码头开港。
随着杨泗港码头的搬迁、滨江苑的开发建设、武汉港客运总站华丽转身,武汉核心区的三个核心作业区原来的功能基本没有了。
武汉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前几年,码头还有一些散货、杂件,近几年,由于货物的集装箱运输,以及大型轮船化,大部分运输都转到阳逻港。目前剩下的码头,大都是一些码头公司,主要承担船舶维修、零星货物运输,或者河道清挖等水上作业,还有就是船舶公司的码头基地,城市货运码头的功能渐渐丧失。
3月9日,汉江核心区首个集并的崇仁路水上检查站公务码头趸船缓缓离去,岸边市民挥手告别。 3月23日,停靠长江南岸鄂航四码头、鄂航五码头的2艘趸船迁离。
共抓长江大保护勇啃硬骨头 以“不破不立”的气魄开启码头优化调整
近几年来,武汉长江和汉江的核心区的港口码头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非法码头无序发展一步步蚕食江滩资源,严重制约江滩公园的建设和提升。
2018年11月,市委、市政府提出探索统筹推进长江岸线港口码头资源整合。相关部门对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范围内的港口码头现状进行摸底调查。 调查总结出港口码头“三个特点”: 港口码头形象较差。武汉港历史悠久、码头成因复杂。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老码头、老船厂的功能逐渐衰落,外观锈迹斑驳,这些码头的存在不仅侵蚀了宝贵的岸线资源,影响了城市滨江景观,与城市社会的发展不相称,与长江大保护的要求有差距。 港口码头设置无序。中心城区内的码头大多属于央企、国企和中央在汉管理单位,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制约,存在分布散乱、标准不统一、外观较差等问题,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极不适应。 港口岸线利用水平不高。中心城区范围内部分岸线使用状况与周边环境不相适应。货运码头、水上修船、仓库等设施,与后方陆域功能不协调;部分码头、趸船设施陈旧,产能低下,影响市容;部分码头、趸船废弃后擅自改变用途,影响水域安全、消防安全和市容环境。
“港口码头优化调整迫在眉睫。”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对核心区范围内的港口码头进行优化调整的方案和部署。
2018年12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会上发布了《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部署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作,并成立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指挥部。这次优化调整范围主要是在武汉长江核心区(鹦鹉洲长江大桥至二七长江大桥),该区共76个码头,趸船153艘,主要涉及江岸、江汉、汉阳、武昌等区;汉江核心区(古田桥至汉江口),该区共27个码头,趸船36艘,主要涉及江汉区、汉阳区、硚口区。目前码头总数量103个,趸船数量189艘。优化调整后,武汉长江核心区和汉江核心区码头数量减少61.2%,趸船数量减少63.5%,是我市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港口码头优化调整工作。
高标准建设长江主轴 以最好形象迎接军运会的举办
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作总指挥部负责人介绍,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今年10月在我市举办,目前道路、建筑外立面、景观照明等建设整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长江主轴建设也正在对现有的长江两岸进一步提升优化,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功能和景观形象。中心城区的这些老旧码头,对武汉城市形象造成较大影响。市委、市政府这次下定决心,不搞修修补补的改良式美化,以“不破不立”的气魄进行“革命性”的优化调整,就是为了以最好的形象来迎接军运会的举办,以最高的标准来建设长江主轴。
该负责人说,开展长江主轴、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优化调整,是推进我市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保障航运和生态安全的现实需要,经过优化调整后,真正实现岸线资源集约,所有货物运输码头全部退出中心城区,把武汉的江滩全部打造成“滨江都市画廊”立体景观。
优化调整前龙王庙一带聚集众多港口码头。
桥隧等过江通道增多 百年轮渡停航汽渡码头拆除
4月10日上午,王家巷轮渡码头的一艘趸船缓缓迁离岸边,向江夏方向驶去,王家巷轮渡码头的百年历史落下帷幕。
而在此前的3月26日晚7时整,随着一声汽笛,“江城3号”准时从王家巷码头出发,开启当天最后一趟班轮,26分钟后,轮渡“江城3号”渡船抵达武昌月亮湾轮渡码头。以此为标志,武汉轮渡四航线(王家巷—曾家巷)、五航线(王家巷—月亮湾)正式停止运营。
“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市民的出行也越来越便捷,我们也都越来越重视对长江的大保护……”在最后一班王家巷轮渡上,搭乘轮渡的乘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3月26日,武汉唯一的汽渡航线停航,长江两岸的两个汽渡码头,滨江苑码头和铁机码头被拆除。
据了解,为配合长江、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改造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将区域内的现有16座客运码头整合为6座,并进行整体优化改造升级。
中央在汉单位全力支持为美丽水岸线让路
3月20日上午,位于汉阳区琴台大剧院附近的中科院水生所码头搬家,从汉江下游的古琴台搬迁到月湖桥上游江滩。
中科院水生所科考1号负责人周毅介绍,武汉市这次对武汉长江汉江两岸核心区港口岸线码头进行优化调整,通过调整以及集并,进一步提升功能和景观形象,这是一件大好事,中科院水生所大力支持和配合行动,保证集并工作顺利进行。
中铁大桥局也积极支持武汉码头优化调整。
4月19日上午,中铁大桥局晴川码头趸船离开武汉,前往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九江船舶分公司。中铁大桥局晴川码头于上世纪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建成,为建桥施工船舶停靠基地。
公务码头是这次优化调整的重点,尤其是中央在汉单位的公务码头。长江和汉江核心区,即长江鹦鹉洲大桥至二七长江大桥段、汉江古田桥至汉江河口段,共有公务码头26个。现状分布散乱,其中一些公务码头建成时间较早、环境状况不佳,与城市发展不协调。按照优化调整总体方案的要求,对这26个公务码头以拆除、外迁、保留、集并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共拆除4个公务码头,其中交通运输部长江海事局旗下的武汉海事局所属的港14码头属于4个拆除的码头之一。
3月31日,位于王家巷附近的港14码头被拆除,开往长江二桥下游公务码头集并区,这是武汉市港口码头岸线优化调整拆除的第一个公务码头。
武汉海事局负责人介绍说,进行优化调整是推动城市功能提档升级的现实需要,大幅压缩公务码头使用岸线,将布局散乱的公务码头形成4个聚集片区,还岸于民,对落实长江大保护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是践行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他们愿意积极配合。 3月29日,武昌江边万达公馆一带港口码头众多。
市民说江面开阔了,江边更美了
2月20日,武昌区打响了拆除码头“第一枪”,拆除武汉港务集团汉口港埠分公司武北码头。
武汉港务集团汉口港埠分公司总经理卞英忠告诉记者,汉口港埠分公司分布于汉口、武昌,一共有5座作业码头,到目前为止,已经全部完成拆除任务。 3月24日,华中港航物流集团旗下的华中水下工程有限公司拆除鄂航六码头,将百年趸船迁到新洲双柳处理。
从龙王庙到王家巷,原来一字排开11个码头,其中8个货运码头,这次全部被拆除。
4月18日,记者从王家巷码头进去,沿着堤边道路朝上游走,一路看来,码头上都干干净净,趸船已经不见了,江水清清,微风拂面,赏心悦目。
家住汉口王家巷长江大厦附楼68岁的黄理鹏告诉记者,他家距离码头很近,他经常到码头来玩。由于近几年,这里码头都画地为牢,不方便周围居民游玩,尤其趸船有些破旧,影响江滩形象。趸船迁走,码头拆除,江面开阔了,江边更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