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45|回复: 1
收起左侧

[其他] 中国船期网创始人谈海运电商观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海运这个行业一直以来是个敢于冒险尝试的行业,早期的航海人员都是敢于和风浪搏击,闯荡未知世界的勇士,但是随着新兴的互联网大潮扑面而来,毋庸置疑这个航运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20140620012201641.jpg -->

        Jesse Liu

        当飞机票,火车票都可以在线直接预订的时候,海运物流很多情况下还继续停留在打电话,QQ 群等问询问船期,价格,而后有可能需要经过面谈,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才能出口一票货物。里面的过程复杂,信息混乱,效率低下是常有的事,还会涉及不同层级的代理收取不同数目的费用。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不乏有行业远见的人尝试把互联网和海运做个结合。从早期的锦程物流网到中国国际海运网,到现在中外运的海运订舱网,宁波航运中心。甚至有很多嗅觉敏锐的货代公司已经开始开设微信公众号。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是没有产生一个平台能够达到我们一直所说的在线交易。原因何在?
        按道理说这个行业其实是有机会产生一个电商巨头的,首先,他的体量足够巨大,2013 年中国进出口国际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了 4 万亿美元,按照阿里巴巴的口径,国际贸易价值链条中花费在流通服务领域占到 35%-50%。其次,它的从业人数巨多。全国登记在案的货代公司有 10 万余家,在海关信息网上有案可查的外贸公司有 80 万家,而国际贸易物流更是整个世界经济生活的血管。第三:他的信息流通混乱,各个层级交流困难,很多是呈现信息孤岛的形式,这个就给互联网进入的好机会。
        那么海运业互联网化的困难在哪边:
        第一:一直以来没有一个信息平台可以把信息流打通,早期的很多行业网站船期并不准确,很多是通过人工的输入,导致了成本巨大,需要复核。船期信息不准确必然导致无法在线交易,最后形成的是在线黄页的形式。中国船期网也只是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已。
        第二:平台无法有限控制线下供应商,线下货代放在平台的价格往往不是真实价格,或者和成交价格不一致,导致了客户使用以后的背弃。平台效果不良更会让货代没有动力去维持价格更新,而目前海运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恶性循环下平台的准确性更让人质疑。
        第三:传统从业人员对互联网使用的不接受,B2B 对信息的敏感度一般是较低。当客户已经习惯电话解决的时候可能让他们不会接受使用网站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用户习惯的形成可能更需要一股外在力量的冲击才能够打破。这个我们在互联网金融或者打车市场已经看到了。
        第四:B2B 领域达成一笔交易,往往需要双方之间一定的了解或者关系链的建立。这个可能涵盖了社会关系,人情世故。也许可能会有一定的经济利益在里面。
        第五: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尝试是以软件的形式进行,但是软件所具有的门槛过高,黏度过低都把大量的用户排斥在外,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只有这样,才能给想进入的互联网企业建筑门槛,而不是随随便便就会被巨头所复制。其实,我一直认为作为有一定行业经验,在有一定行业门槛里面做创新可能会是在巨头阴影下存活的方向。现在不是都流行跨界说吗。
        能把这事做成的一定是即懂互联网又懂海运的,实际上我们虽然说只是开始,但是从开始一个纯粹的航运人员到现在也是碰到了无数的坑,趟了好多的雷。很多事情从原来的一知半解到了后来成功解决,回头看看居然走出来了不得不感叹自己运气很好。跨界者就是有这个好处,可以同时看到两个行业的东西,能够得到的解决思路也会不一样。这几天在和业界朋友聊行业信息化的问题时候说到行业 EDI 中心的问题,很多人考量的是把信息模块化标准化,往往不能很好的给用户提供个性服务,不够人性化,信息化不是个好选择。而我看到的是也许不是太信息化,反而是信息化不够,相信利用大数据等形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在 BAT 里面一定已经有了很成熟的解决方案。甚至说 O2O,我们看去哪儿或者途牛他们肯定已经有了我们寻找问题的一些答案。
        风起于青萍之末,当大量互联网人员扎堆在 B2C,LBS,社交领域创业,大公司砸重金抢占流量入口的时候,我反而觉得 B2B 领域有大把领域可以做,这里有大量信息需求渴望,需要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来改造,而且这里是有大量实打实的商业行为商业交易在运转,成为平台客户的黏度也会高得多。但是这些领域的从业人员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海运业也一样,船东们忙于结盟造大船抢占市场,货代从业人员忙着去 QQ 群发低价信息试图找到客人,外贸从业人员对海运的各种信息规定了解甚少,只求一票货物能够顺利出口。泡茶,吃饭,喝酒,构成了海运商业活动主要联系形式……这个行业的链条过于漫长和复杂导致了每个从业人员只能看到自己所在工作的一个小角落,外贸公司,外贸代理,报关行,货代公司,船代,拖车,船公司,海关,商检,国外代理,银行,收货人,乃至周边的电子口岸,新闻门户,行业新媒体,软件公司,通讯导航,交通主管部门,这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生态圈,每个人只能看到每个具体角色的不同岗位,很难有一个全局的观念去看这个整体生态链,所以不同的信息分布在不同的角落,很难有一个平台打通他。这也就是笔者一直在提的航运大数据,从上游的船期数据到其地理位置,及每个柜子的动态,衍生出来的每票货物的具体信息如品名,货描,货款金额,目的地,收货人,这些数据的打通和堆积能产生巨大量化的经济利益。
        我们看到海运业互联网化的发展的速度也慢慢提速,从早期的黄页形式,如锦程。到后期的货代自建平台如易舱网,,然后有第三方建立行业工具然后向上下游延伸,这方面比较出色的是内贸海运的船讯网。到现在企业自建微信公众号,甚至到现在行业类知乎网站翱胜网。海运人在这方面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我们把海运比作国际经济的大血管,船王这个称呼也是对其行业领头羊的美誉,我相信随着行业发展,这个行业一定会产生一个体量不输于 BAT 的巨头。
        一个是在远洋在劈风斩浪的万吨巨轮,一个是在纤细光缆中穿行的数字符号,航运之重,互联网之轻,两者怎样才能完美融合,航运互联网,我们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14-7-22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谢谢您的辛苦发帖











http://qxycqr.com/   http://www.x3yy.com/   http://ppsspptv.or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0 00:16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