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仙气飘飘
收起左侧

[船体] 这种自扶正的船,设计难点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9 0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高性能快艇 发表于 2022-01-14 12:26
如能指出错的那一半,将非常感激;如能具体化你在这个领域中如何从根本处设定科学工作逻辑的基于现实问题的观察视角或洞察力,我个人非常愿意展开交流,特别是基于国内国际典型船的技术或典型船的问题的交流。对于华为,我个人从任正非关于技术、科学、研究等等的内部讲话中受益匪浅,大概2012年左右开始关注学习的,也曾经找出世界各行业的技术巨头关于技术认知的介绍和阐释,都受益匪浅。这些关于如何做技术研究的认知及现实问题观察的切入视角的认知,国内其它公司几乎找不到,而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能帮助后来者少走弯路的地方。

首先说“错一半”:一是,你说“唯它们马首是瞻惯了连质疑和挑战的勇气都没有而已”。我认为在“从1到10”的过程中我们是做了优化和修正过一些事情的!所以“马首是瞻”的说法我认为是不对的!二是,你说“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挑战它们”,后面又提及“英语翻译”问题,我想这自相矛盾了,如果连英语都没过关谈何挑战?人家说的啥有不知道,看不懂,何来挑战之说呢?

关于具体化问题交流:我真对本帖标题问题给出具体的回答“是对重量中心的把控”。可能你还是不能理解,但我在第20楼进行了展开。

关于华为的问题,我想是观察角度的不同,可能你对华为重视研究投入非常认可,但我从用户角度去感受华为产品和服务,如果你到专卖店去买过苹果手机你就会感受到差距之大,国内毫无服务精神,我甚至看到过*为把其它店里的模型机卖给客户,客户找回去,经理不承认的新闻,市场监管部门介入,最后好像退一赔三!这是我说“*为不足以使国人骄傲”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22-1-19 0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高性能快艇 发表于 2022-01-08 21:06
高性能滑行艇我已经研究有十年了。2013年之前国内外在这个领域中稍有些名气的设计师几乎都有讨教过,也深感行业的痼疾的根深蒂固,大家都倾向于去做产品层面的、非根本层面的共工作,很多所谓的重视研发,其实只有基于项目需求和现有基础理论的产品开发,根本没真正的基础研究,甚至更没勇气基于现实问题的表达去质疑权威,就连英国BMT的设计师都只能说滑行艇跑起来都这样的话,更别提英国Camarc Design到底收割了国内多少企业的韭菜了(即便那些整天吹自己多牛多牛的船厂都不例外)。我个人在国际竞争中无数次经历过在高端高性能专业快艇领域客户及同行如何瞧不起中国的技术的,才决定去专攻那些即便是欧美顶级对手都搞不定的问题的,几乎你能在国际市场见到的每一家活跃一些的设计公司和船厂的产品都一一研究过,可以不夸张地说,说对于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最顶级水平的对手的技术瑕疵能做到信手拈来且解决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基于我们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构型设计的配置非常简单的小艇在五级海况中表现出了稳性、安全性、乘坐舒适性、高速回转性、甲板干燥性及驾驶视野等诸多方面的性能远胜Camarc和美国顶级军事快艇公司做的尺寸比我们的大得多,造价甚至高出十倍的船——高速军事、准军事及专业(巡逻、拦截、救助、引航、突击等等快艇背后的基础构型设计科学工作逻辑,都存在严重瑕疵)滑行艇领域中,船的尺寸之所以不得不大型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获得更大的尺寸和重量应对复杂海况,但其背后逻辑是对抗复杂海况,一旦技术解决方案背后的基础构型平台和来流的交流方式发生改变,即便十来米的小船,也能发挥出远比20米的基于当前理论和构型设计的Camarc Design及Safeboats等公司设计的船且已经是基本事实。

“我个人在国际竞争中无数次经历过在高端高性能专业快艇领域客户及同行如何瞧不起中国的技术的,才决定去专攻那些即便是欧美顶级对手都搞不定的问题的,…”
能否列举一两个你攻克的这类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9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pchl2010 发表于 2022-1-19 01:32
“我个人在国际竞争中无数次经历过在高端高性能专业快艇领域客户及同行如何瞧不起中国的技术的,才决定去 ...

目前已经攻克的问题:高速滑行艇高速转弯时的横倾、甩尾、侧滑问题;起滑时抬头过高、船首底部水坡形成严重而导致起滑困难的问题;正车开阔海区中的起飞、颠簸和姿态角不断变化和视野盲区过大的问题;风浪中拍击的问题;紧急刹车时的埋首问题;风浪中喷溅严重的问题等等(不夸张地说,几乎你在行业里看到的高速滑行艇表达出来的姿态问题,我们都已解决)。。。。我们对行业的这些问题研究了将近十年了,才于2019年技术成型并开始交付国外第一条基于我们自己设计国内工厂代工的高速巡逻救助艇的,至于这些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那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所在。如果你那边有哪个公司设计或制造的高速艇(无论是滑行还是半滑行艇)试航时发现起滑困难或航速不达标,无论什么推进方式,我们都可以轻松解决且不用改变已经完工成型了的重量中心分布,动力或推进(如主机马力加大,螺旋桨螺距调整等等),我们只需问题船的布置图和船体三维表面图,花几百块到几千块的工料费按照我们的技术调整水线以下水动力特性的布局,船就能轻松起滑,且最大航速一下子提高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推进方式不同,提高百分比有差异,因为不同推进方式涉及到与之匹配的水动力特性布局调整方式),估计你应该也有所了解,国内因为航速不达标被罚几十万到几百万甚至弃船的案子几乎每一家涉及这个领域的船厂都经历不止一次,在此不便展开来说。


至于提到华为的事情,你都还没搞清楚我看重的地方在哪里就开始喷,似乎过于主观臆断,更何况,一个中国企业遭受美国举全国之力多番打压制裁都还屹立不倒,难道不值得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骄傲和学习借鉴吗?国内如果你觉得哪个企业有比这个更牛的份量,不妨分享分享,我个人非常愿意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它如何牛之处。

至于你提到的英语要求与国内具备挑战世界顶级对手的能力的矛盾之处,我觉得这个话错的很离谱,难道我们能指望不具备直接研究行业中典型对手原滋原味的技术优劣性所需语言及FUNDAMENTAL TECHNOLOGY的知识水平、靠书本里大篇幅都是工程技术知识而底层技术浅的可怕的知识及各种转过来的行业报道就能打败世界经济对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觉得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至于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理论固然诞生于实践,但要是这个理论主要是诞生于很多年前的实践(比如五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前呢,更别提很多所宣传的技术基础理论就是基础科学的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认知)而不断加剧的任务场景让原来理论背后对应的架构工作逻辑已经表现得力不从心而我们却不敢去挑战这个理论呢?这可是很多行业的基本现实问题,这也是我说的当前理论的瑕疵之处。


至于你上面20楼提到的稳性问题,那不过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东西而已,根本不值得拿来谈。我要强调的是,你说的那些东西成立的前提是一个船水线附近特别是水下基础构型的设计方式是基于与当前能得出那样结果的算法相匹配的基础物理模型而进行的设计,一旦基础物理模型发生改变,你还按照那个计算结果反映的特性去理解事物,本身天然就是错误的(你说的那一切是正确的大前提,就是你是按照当前行业惯用的与算法背后物理模型相匹配的船型去设计,这时算得的结果特性一定是与算法反应的特性相匹配的,不仅是稳性,只要与船型性能相关的计算,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里仅举个例子说明同种性质的问题:当喷泵供应商(无论是Hamilton还是ALAMARIN或其他牌子)看到我们的船型时,都会直接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船型参数,但他们没法计算我们船的阻力特性,目前行业里有的算法也不匹配我们的船型特性,因为算法和我们船的物理模型是不相匹配的。这里我想说的是,你在这些问题上的观察视角如果没有改变,那咱们谈的本身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


下面就以两个基本事实做对比看看我们的技术是否真的可以轻松秒杀欧美顶级技术输出商:图1Camarc Design设计(目前国内很多引航、救助及巡逻快艇制造商都在用该公司的设计,无论对外吹自己技术多牛,如欧伦、英辉、武船、通洋等等)的22引航船风浪中严重的喷溅、糟糕的视野的问题,图3-1及图3-2为我们才9的基于我们自己的理论和构型设计的船风浪中航速远比这个22船更高但却看不到喷溅,视野效果非常好的船的基本事实(我们有个国外海警的客户是岛国,平常2-4米风浪为一年四季的常规海况,欧洲和美国设计及制造的海警巡逻艇自这个国家的海警成立以来没有一个高速巡逻艇具备能保持超过3个月的正常工作而不出故障或不伤人的能力,其中客户用的船就有英国设计和建造的,还有美国SAFEBOATS设计和建造的,你从网上可以了解到,美国这个公司是美国海军、海警和特种部队军事及准军事快艇的主要承包商(美国海军曾经因为每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故障花费巨资请世界上最知名的高性能军事及准军事快艇研究机构和制造商研究怎么解决这类船的姿态问题,但研究了几年后不了了之),而这些船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上面我解释的天然的置于这些船基础构型设计的严重姿态问题,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于我们过去十年的观察、分析和统计,世界上99.9%的高速滑行他的姿态问题几乎一模一样,原因就在于上面我提到的这些船的背后,基础构型设计逻辑都是基于存在严重瑕疵的科学工作逻辑而设定的,所谓的更牛设计,几乎都只是顾此失彼式的权衡或某几条线的非常局部性的优化而已,而基础构型的共性问题还在那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也没有解决,这才导致人、机器、电子设备、结构等等只要船需要在风浪中执行快速反应方面的任务,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而我们的才9的船客户目前已经在2-6米风浪中用了两年半了,目前是零故障记录)。下面我也附上1-1图为Carmac Design设计的19米引航船的姿态及喷溅问题,1-2荷兰Damen被吹上天(含国内一些致力于获得Damen首斧船型授权的船厂在内)的首斧船型看看它一个造价是我们9米船10倍的19米救助艇及另一个1-3是Damen另一个造价是我们9米船30多倍的33.7米船的严重现实姿态及喷溅问题。因为远比欧洲及美国的基于科学工作逻辑及事实的技术先进性,我们已经获得欧洲某政府的批量高海况高性能快速响应救助艇项目,桉客户要求将在今年交付第一条船,目前正在进行设计细节及制造安排的谈判,这估计是行业里第一个由中国企业出技术、欧洲工厂生产的例子,估计疫情不加剧的话没多久就会有这个项目的媒体报道。



1.png
1-1.png
1-2.png
1-3.png
3-1.png
3-2.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31 05: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高性能快艇 发表于 2022-01-19 14:25
目前已经攻克的问题:高速滑行艇高速转弯时的横倾、甩尾、侧滑问题;起滑时抬头过高、船首底部水坡形成严重而导致起滑困难的问题;正车开阔海区中的起飞、颠簸和姿态角不断变化和视野盲区过大的问题;风浪中拍击的问题;紧急刹车时的埋首问题;风浪中喷溅严重的问题等等(不夸张地说,几乎你在行业里看到的高速滑行艇表达出来的姿态问题,我们都已解决)。。。。我们对行业的这些问题研究了将近十年了,才于2019年技术成型并开始交付国外第一条基于我们自己设计国内工厂代工的高速巡逻救助艇的,至于这些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那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所在。如果你那边有哪个公司设计或制造的高速艇(无论是滑行还是半滑行艇)试航时发现起滑困难或航速不达标,无论什么推进方式,我们都可以轻松解决且不用改变已经完工成型了的重量中心分布,动力或推进(如主机马力加大,螺旋桨螺距调整等等),我们只需问题船的布置图和船体三维表面图,花几百块到几千块的工料费按照我们的技术调整水线以下水动力特性的布局,船就能轻松起滑,且最大航速一下子提高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推进方式不同,提高百分比有差异,因为不同推进方式涉及到与之匹配的水动力特性布局调整方式),估计你应该也有所了解,国内因为航速不达标被罚几十万到几百万甚至弃船的案子几乎每一家涉及这个领域的船厂都经历不止一次,在此不便展开来说。

至于提到华为的事情,你都还没搞清楚我看重的地方在哪里就开始喷,似乎过于主观臆断,更何况,一个中国企业遭受美国举全国之力多番打压制裁都还屹立不倒,难道不值得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骄傲和学习借鉴吗?国内如果你觉得哪个企业有比这个更牛的份量,不妨分享分享,我个人非常愿意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它如何牛之处。
至于你提到的英语要求与国内具备挑战世界顶级对手的能力的矛盾之处,我觉得这个话错的很离谱,难道我们能指望不具备直接研究行业中典型对手原滋原味的技术优劣性所需语言及FUNDAMENTAL TECHNOLOGY的知识水平、靠书本里大篇幅都是工程技术知识而底层技术浅的可怕的知识及各种转过来的行业报道就能打败世界经济对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觉得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至于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理论固然诞生于实践,但要是这个理论主要是诞生于很多年前的实践(比如五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前呢,更别提很多所宣传的技术基础理论就是基础科学的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认知)而不断加剧的任务场景让原来理论背后对应的架构工作逻辑已经表现得力不从心而我们却不敢去挑战这个理论呢?这可是很多行业的基本现实问题,这也是我说的当前理论的瑕疵之处。

至于你上面20楼提到的稳性问题,那不过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东西而已,根本不值得拿来谈。我要强调的是,你说的那些东西成立的前提是一个船水线附近特别是水下基础构型的设计方式是基于与当前能得出那样结果的算法相匹配的基础物理模型而进行的设计,一旦基础物理模型发生改变,你还按照那个计算结果反映的特性去理解事物,本身天然就是错误的(你说的那一切是正确的大前提,就是你是按照当前行业惯用的与算法背后物理模型相匹配的船型去设计,这时算得的结果特性一定是与算法反应的特性相匹配的,不仅是稳性,只要与船型性能相关的计算,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里仅举个例子说明同种性质的问题:当喷泵供应商(无论是Hamilton还是ALAMARIN或其他牌子)看到我们的船型时,都会直接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船型参数,但他们没法计算我们船的阻力特性,目前行业里有的算法也不匹配我们的船型特性,因为算法和我们船的物理模型是不相匹配的。这里我想说的是,你在这些问题上的观察视角如果没有改变,那咱们谈的本身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

下面就以两个基本事实做对比看看我们的技术是否真的可以轻松秒杀欧美顶级技术输出商:图1为Camarc Design设计(目前国内很多引航、救助及巡逻快艇制造商都在用该公司的设计,无论对外吹自己技术多牛,如欧伦、英辉、武船、通洋等等)的22米引航船风浪中严重的喷溅、糟糕的视野的问题,图3-1及图3-2为我们才9米的基于我们自己的理论和构型设计的船风浪中航速远比这个22米船更高但却看不到喷溅,视野效果非常好的船的基本事实(我们有个国外海警的客户是岛国,平常2-4米风浪为一年四季的常规海况,欧洲和美国设计及制造的海警巡逻艇自这个国家的海警成立以来没有一个高速巡逻艇具备能保持超过3个月的正常工作而不出故障或不伤人的能力,其中客户用的船就有英国设计和建造的,还有美国SAFEBOATS设计和建造的,你从网上可以了解到,美国这个公司是美国海军、海警和特种部队军事及准军事快艇的主要承包商(美国海军曾经因为每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故障花费巨资请世界上最知名的高性能军事及准军事快艇研究机构和制造商研究怎么解决这类船的姿态问题,但研究了几年后不了了之),而这些船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上面我解释的天然的置于这些船基础构型设计的严重姿态问题,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于我们过去十年的观察、分析和统计,世界上99.9%的高速滑行他的姿态问题几乎一模一样,原因就在于上面我提到的这些船的背后,基础构型设计逻辑都是基于存在严重瑕疵的科学工作逻辑而设定的,所谓的更牛设计,几乎都只是顾此失彼式的权衡或某几条线的非常局部性的优化而已,而基础构型的共性问题还在那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也没有解决,这才导致人、机器、电子设备、结构等等只要船需要在风浪中执行快速反应方面的任务,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而我们的才9米的船客户目前已经在2-6米风浪中用了两年半了,目前是零故障记录)。下面我也附上1-1图为Carmac Design设计的19米引航船的姿态及喷溅问题,1-2荷兰Damen被吹上天(含国内一些致力于获得Damen首斧船型授权的船厂在内)的首斧船型看看它一个造价是我们9米船10倍的19米救助艇及另一个1-3是Damen另一个造价是我们9米船30多倍的33.7米船的严重现实姿态及喷溅问题。因为远比欧洲及美国的基于科学工作逻辑及事实的技术先进性,我们已经获得欧洲某政府的批量高海况高性能快速响应救助艇项目,桉客户要求将在今年交付第一条船,目前正在进行设计细节及制造安排的谈判,这估计是行业里第一个由中国企业出技术、欧洲工厂生产的例子,估计疫情不加剧的话没多久就会有这个项目的媒体报道。

能否明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31 0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在手机看23楼只显示图片,回复后才显示文字!怎么会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7-9 02:45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