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66|回复: 24
收起左侧

[船体] 请教各路高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如图是VLCC典型的甲板强框架,小弟甚为困惑的是这里的一个大开孔是做什么用的。下面有个小点的人孔是检验通道用的,个人觉得这个孔应该不是个减轻孔,请高人指点!

[ 本帖最后由 lgl83 于 2009-1-7 19:12 编辑 ]
图.jpg
无标题.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09-1-7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是一个通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是否是安全紧急通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是大连的29.8万吨VLCC。或者以大连的29.8万吨VLCC为母型衍生出来的船。
这个孔产生的原因很搞笑。原因只有一个母型船是这样的,后面的设计师不知道变通,所以才有了这个怪胎。
这条船的母型船是日立的29.8万吨,入ABS,1999~2000年的图纸,因为年代比较久远,不满足PMA要求。
后来大连厂拿去送审DnV,顺便满足PMA要求。所有才有了下面的PMA通孔。
原来日立的分段划分线不是斜跨分段线的,那个方形的大孔实际上兼起了减轻孔、和通道的作用——以甲板为胎,分段反造时工人进出方便,没看见他像门一样么?
其实这个孔放在这里没什么明显的好处的。
分段划分与日立的原船完全不同了。
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到,甲板上就因为这个破孔多了一根纵骨(白白浪费工艺啊!),纵骨的安装因为间距太小也不方便。
一个减轻孔能减多少重量?分段线斜跨过它,导致分段对接的时候多了多少麻烦?
一句话,这是抄袭别人的东西的时候没有弄清楚人家的意图,在设计状态变化的情况下,宁可自找麻烦也要死搬硬套的典型。
当设计状态、规范规则已经变化时,设计师随机应变是最基本的素质。
其实,这个孔完全可以简化为不跨分段线的减轻孔,并且甲板纵骨可以取消一根从而节省大量的工艺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8 收起 理由
mutou + 8 技术指点 感觉你说的挺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520学习了。经验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1520太牛了!!!您是搞设计的吧???小弟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1520!太谢谢您啦。

这里有两个疑问烦请再给小弟指点:

1、开这么大的孔,强度上有没有担忧?   注意到这个位置是强框架的端部,离甲板也就30公分以内,而且还有个分段缝划开了这个大孔。而其下还有个小一点的人孔。

2、如果原来就是个减轻孔,并起通道作用的话,其下面应该有个平台以供以后在舱里检验。另一方面工人也没有必要从这个门型的孔过去,甲板为胎反造时,这个强框架并不是完整的,可以从断开处走来走去。即使是减轻孔,也没有必要在这个位置减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回复 4楼 1520 的帖子

原来是这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开孔的话应是个通道,规范上有要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原帖由 lgl83 于 2009-1-8 12:07 发表
1、开这么大的孔,强度上有没有担忧?   注意到这个位置是强框架的端部,离甲板也就30公分以内,而且还有个分段缝划开了这个大孔。而其下还有个小一点的人孔。

2、如果原来就是个减轻孔,并起通道作用的话,其下面应该有个平台以供以后在舱里检验。另一方面工人也没有必要从这个门型的孔过去,甲板为胎反造时,这个强框架并不是完整的,可以从断开处走来走去。即使是减轻孔,也没有必要在这个位置减轻啊。

1  强度上没有问题。因为这个区域是由于腹板高度高,剪切没问题;由于靠近甲板强横梁的弯曲中和轴,所以弯曲强度没问题。
2  通道作用只是在分段反造的时候起作用,所以下面没有纵向平台。原来的分段线一端跨过中部纵舱壁一点,另一端靠近舷侧纵舱壁,距离此孔也比较远,绕过去不是太方便。
减轻孔开在这个地方没问题,更何况这个孔的主要目的不是减轻、而是反造时的通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画的图纸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日本人原设计开的孔比现在的孔还大,圆角更小,简直就是门的规格。
如果不是当作通道用实在没必要做成那么大。
日本人的胆子是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回复 4楼 1520 的帖子

看来你的人气越来越高   真的很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回复 13楼 1520 的帖子

说起设计师的胆子,感觉洋人们要比中国人大得多,什么样的孔也敢开,看得人心惊肉跳。见过一个机舱百叶窗,围壁上的孔开得只剩100了,还是直角。卖糕德!那叫一个瀑布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威海

回复 4楼 1520 的帖子

见多识广!
分析的太~!
特别是穿过孔的T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实在不敢当。
其实也就是运气好,多看了两套图。
碰巧LZ的图片是俺熟悉的。
看看下面的图片中的分段线,就知道为什么日本鬼子原来那样开成门洞的样子了。
因为版权原因,只能在LZ的原图上修改,画得不准确,请大家谅解。
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这个就叫教条主义。不是说不能模仿,起码也要模仿个明白,死搬硬套囫囵吞枣,抄了也是白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回复 4楼 1520 的帖子

谢谢了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2 07:27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