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管路要素 节点
前述规则尚不足以解析管系原理、布置以及生产设计诸多缺陷及应对要求,在以下的
管系要素、节点中再做典型诠释。
【21 】通风 排气
21.1 按本则 19.4-6 项要求,杂货船货舱通风要遵循自然压差对流换气工作原理,舱盖
前部的通风口为进风口,出风口应在主甲板设置菌型风筒连接货舱前后壁贴壁风道或用
波浪型横舱壁分割为前后舱风道,到达货舱底部(或在顶/底墩舱壁连接)。现大多在舱
盖前后设置进/出风口船只能装运砂石类散货不满足装运杂货上/下通风需求。
21.2 舵机舱左右自然通风口应采用贴壁风道结构引入地面不大于 500mm;CO 2 室和空
调室机械贴壁风管口引入地面高度不大于 300mm;蓄电池、油漆间、应急电站室设于甲板
下进风口距甲板高度位置Ⅰ不小于 600mm;位置Ⅱ不小于 450mm;通风筒距甲板高度位
置Ⅰ不小于 900mm,位置Ⅱ不小于 760mm(规范第二篇 1.12.7.2;1.12.7.4),风筒高度标
注线应指向风筒进水口处(19.11-6)。
21.3 上建自然通风口、空调通风口布置应避开集控台、主配板、驾控台等重要设施,
防止凝水侵蚀电气部件;进/出机舱集控室的自然、机械风管均要加装消音器。
21.4.厨房集气罩及室内风机应采用离心式风机在室外终端处布置便于保护电机并可定
期对风机叶轮进行清洗(9.18);上建室外安装的轴流风机能采用立式的不采用卧式类
型,但艏楼、中楼则应采用卧式设于后壁室内;主甲板、艏艉升高甲板及上建各层甲板
靠两舷设置的鹅颈式通风筒开口均要向后安装,处于围壁前后与通道有碍的开口可改向
距舯侧安装;机舱风机至菌型风筒顶部要设置直梯。
21.5 按规范对通风筒壁厚要求进而完善对相应法兰板厚补充。与风机连接甲板基座筒
体≥450 板厚不小于 10mm 法兰板厚不小于 14mm;通其它甲板筒体≥300 板厚不小于
9mm 法兰板厚不小于 12mm;≤250 板厚不小于 8mm 法兰板厚不小于 10mm(第二篇
1.12.7.4)。基座法兰由配套厂供货的应满足上述要求。
21.6 烟囱可闭百叶窗(CB*3132-83)标准不满足风雨密及防火(至少 A-0 级)功能
《船舶消防指南》1999 第 5.5.2(2),故应该为设置风雨密门或风雨密式百叶窗(CB/T749-
1997)。此处必须设置气动百叶窗的应对上述百叶窗改为风雨密功能,并将气动启/闭改为
气动开启/失气自闭功能(30.25)。
21.7 主/辅机排气管至锅炉垂直管连接处要设置凝水沉井。沉井通径应大于排气进入管
一个规格;使进入管在沉井壁部形成“帽檐”结构(落入水不能回流至增压器);沉井深度
为排气管通径的 1.5 倍;沉井下端需设清洗手孔盖及检测、放泄阀门,泄放阀门通经应不
小于 DN50,泄放管路引至雨水收集柜会直接并入生活污水排舷外管。
主/辅机增压器出口厂家未配置短管的其系统连接短管底部也应按本则 9.1-14 要求设置
凝水沉井及垃圾孔、放水阀(连接厚壁短管长度不小于 100mm)
-1 将柴油机排气膨胀节直接设定在增压器出口垂直设置是设计上的误区,该位置既
对薄壁膨胀节寿命有影响(疲劳致管壁裂纹或呈块状脱落)同时也不是排气膨胀补偿的
最佳位置。最佳位置应设在距增压器出口垂直管路不小于 1m 位置。如垂直管路较短而近
似水平管路较长(特指水平管方向与增压器轴线近似平行工况)则膨胀节应设在水平管
路末端或在水平管路恰当位置增设膨胀节。
-2 主辅机排气管吊攀(金属弹性支撑架)数量及位置应按本则 20.2-6 项要求在系统
布置图中完成并绘制典型示意图。先期布置确有难度的应在技术说明中阐述其要义在生
产设计中落实,严禁在施工现场随意安装(施工者技能各异导致安装质量参差不齐)。
-3 排气管出烟囱金属弹性伸缩套件为定型产品(如 泰州越洋船舶配件 )须经用户确
认,该防雨帽板厚应不小于 5mm,其外形也要加以改进。布置图应将该件列入管系名称/
型号/代号系统并在材料栏中标注。
21.8 设置锅炉雨水收集柜的应将其应增扩为兼清洗储存柜,包含锅炉废气端烟管清洗
水储存功能,容量应不小于 1.5-2 m 3,柜内用防酸性涂料处理;主机排气管沉井泄放管可
引入该收集柜;该管系及至生活污水舷外管或至舱底水舱所有阀件应设闸板阀(放泄阀
用球阀);柜安装位置应设于排气管沉井邻近处,出口至生活污水舷外总管或至舱底水
舱管路均要呈直线平面倾斜布置。
【22 】压载 海- 淡水冷却
22.1 海水总管通经 DN400 及以上的应将直角通海阀及隔离闸板阀均改为蝶阀(阀杆加
高涡轮启闭型)以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强度。
22.2 设置压载水阀门遥控系统的要将艉尖(压载)舱阀门遥控纳入管控范围;有条件
的同将将泵前、后的转换阀门(9 只)及喷射泵(扫舱系统)前后诸阀门均纳入遥控范
畴;压载泵需抽真空的(配置先驱气动喷射真空泵)的要在泵出口设置排出型止回阀。
22.3 压载舱总管及支管路径膨胀节设置应满足本则 18.3-1 项要求,设独立波纹膨胀节
的应满足本则 18.3-1(5)项要求;设于压载舱的舱底水总管及至各顶边舱的压载支管均
不能占用人孔通道;货舱横壁设有底墩舱的,压载总管至底、顶边舱管路需由底舱总管
扩三通支管出底舱顶板在底墩舱分置回底舱、至顶边舱两支管并连接遥控阀;至底压载
舱支管经遥控阀后再返回底舱;至顶边舱支管在阀后直接向底墩舱两侧沿槽型壁向上行
至顶边舱;三通分路管应以直管的一端作为吸排总管,禁止将三通横管口(与直管垂直
支管) 作为吸排总管布置;至艏压载舱管路由减径支管经应急消防泵舱内底板上部的防
撞舱壁进入泵舱连接遥控阀。
22.4 设置双层底下管隧结构模式的应在横壁底墩舱内设置阀组与船壳板分离,以满足
管控安全及维护工况。横壁无底墩舱的应在底板上横壁处设置独立密闭阀舱。
22.5 至艏压载舱支管在遥控阀后需经弯管(膨胀节)进入艏压载舱吸口处;顶边压载
舱至舷外甲板泄放管出口要下倾至 30°布置(防止水柱冲至码头)。防撞舱壁通舱件代替
法兰座板的的其管壁厚度要和舷外短管等同。
22.6 压载舱采用玻璃钢(环氧树脂管)或 PHH 等非碳钢管的其水密通舱件、管路支
架等仍为钢制件应与原设计无异,支架数量可相应减少但在阀门连接处的支架应增加
(或设置阀门支架)。
22.7 舵下承高于轻载水线的应设置海水润滑水管(用于空载时向舵杆下承衬套注
水)。由于海水冷却管舷外口大都低于舵下承位置,故该管至舷外前要设置上弯管增加
高度至少与舵下承润滑管口等同,同时至舵下承润滑水管布置路径不得高于下承出口。
否则润滑管路会因压力不足而缺水(19.4-2)。
22.8 主机海水冷却管系自空冷/滑油/淡水冷却器呈串联布置的空冷器也应设置旁通管
路;鉴于双主机海水冷却泵排量远小于舱底/消防泵,故双机船应将双主机两海水泵均设
置应急吸口或改从压载泵设置。
22.9 双机浅吃水(含海水总管背压低船型)型船舶及经过冬季航区的压载、海水冷却
系统应做以下变动:
-1 压载系统应设置独立的左右压载海水箱,船底吸入格栅周围设置补充透水孔Φ30
两行或三行沿四周均布;海水总管高低位海水箱补充透水孔同压载箱,高位海水箱船壳
处应避免设在无进水角处;
-2 主机海水冷却泵需设有手动/自动控制的先驱式自吸装置(同消防/舱底泵);
-3 海水进主机空冷器前滤器应改名为沉淀器(规避规范滤器需用双联约束);
-4 电站海水泵增加艉冷却舱至海水泵应急吸入冷却管路。
22.10 鉴于中央空调机单元、柜式空调机安装空间不畅因素,该设备海水冷却管路接
口阀门应避免采用常规截止阀应改用蝶阀或法兰球阀。
22.11 不提倡用主机膨胀水箱作为预热容器(蒸汽管至膨胀水箱总费用要大于购置独立
蒸汽加热器且占用机舱诸多管线空间),应设置独立蒸汽加热容器和预热泵形成预热单
元。否则应将膨胀水箱出水/回水管路通经与系统通经一致。
22.12 主机淡水冷却系统应满足本则 19.4-3、-5 项要求,主机出口至冷却器管路不能高
于出机至膨胀水箱补偿/膨胀管接口,否则应在至冷却器水管最高处设置空气/膨胀支管与
出机至膨胀水箱管路呈顷斜角度汇合;出机膨胀管应延伸至膨胀水箱顶部漏斗入口止
(箱顶用座板连接)。系统图对此应绘制节点图或作相关的技术说明。
22.13 按本则 18.4-11 要求,淡水管路不宜选用铸钢法兰 GB/T584 型截止阀、不得选用
外螺纹锻钢截止阀 GB/T594-83(尽管标准允许)。和铸铁阀体/铜阀座/盘的抗锈蚀性能相
比,铸钢阀体和不锈钢阀座材质是远不能及的且二者性/价/比均失衡。
【23 】消防 舱底水
23.1.消防、舱底泵、喷射泵等需通过抽真空汲取舱底水的,其泵吸口端距内地板不能
大于 2 倍舱底水总管直径安装高度;消防、舱底泵均需设置各自独立排舷外口和互备功
能;内地板以上边空舱吸口均要在该舱底部敷设并水平延伸,吸口至水平管高度不能大
于 1m,需设膨胀弯管的要在水平方向设置(见本则真空吸入原理 19.4-1)。
鉴于现将舱底泵/消防泵技术规格/参数互备设置已成常规,故规范第 3.4.2.5 条的差异
许可应解读为仅限于两 同功能舱底水泵互补不能用于消防/舱底两 异功能泵互补。故消防
泵低压排量应不小于舱底泵参数,反之舱底泵高压需满足消防泵参数(见《...指南》第
2.2.2 项要求)。具体为将两泵设为同样高/低排量-压力分档或将一泵(舱底泵)分档。
23.2 至甲板及上建消防水管设置应遵循 19.5-1 阶梯送达原则,各终端支管均应自下而
上布置并提倡合理使用水平管端接口(安装直通型消防栓),垂直管段或终端均不得设
有 U 型存水弯路,水平弯路呈直线性水平面并使后端管路底部泄放阀数量最少。此要求
在原理/布置图中应以技术说明备注。
23.3 消防/舱底泵吸入始/末端止回阀 滤网
按本则 18.4-5 项要求,舱底水管系吸入端凡设置排出型截止止回阀(水平升降阀盘)
或末端不适宜安装垂直型吸入止回阀 CB/T3478-92 的、均要改为法兰铸铁旋启式止回阀
(DN50 及以上铸铁日标为 JIS F7372/7373 DN40 及以下青铜国标为 CB/T4019-2005)+直
通截止阀组(始端如泵前)或直角截止阀+旋启式止回阀组(终端如污水井);燃/柴/污
油管系吸入始/末端也应按此改设同类止回阀组。
旋启式止回阀必须安装在水平管路始/终端,终端无直角截止阀的应设置 90°弯管;
管路位置有碍的可改用板式止回阀替代(阀盘垂直安装 DN50 以上);垂直管路(主机滑
油泵吸入等工况)必须设板式止回阀的应采用非标膜瓣式双旋启式板式止回阀(多为配
套厂自带);空舱终端吸口高于泵吸口及水平吸入管低于初始吸口的均可免设止回阀;
除空舱外其它位置均不宜设置上述垂直吸入止回阀。
吸入止回阀始端必须连接泵吸入截止阀进口(防止海水窜入)、末端必须连接吸入截
止阀出口(便于末端短管及阀门维护时管路内油/水止回);鉴于板式止回阀在拆解对夹
法兰时止回液体就会泄露缺陷,故 DN100 及以下管路应设置上述法兰旋启式式止回阀。
不设垂直吸入止回阀末端管口可直连吸入滤网 CB*623-80。吸入滤网箱 CB3531-94 结
构不合理应于废止(30.29)。
23.4.日用舱底泵
设置日用舱底泵的应与舱底泵吸入总管脱离单独设置至各污水井(主机下部是封闭凹
坑的视为污水井)管系。总管通经应不大于 DN40mm,支管不大于 DN32mm;止回阀类
型同舱底水管系,泵吸入端要引入海水支管冲洗功能。
23.5.应急消防泵舱 通海阀 甲板隔离阀
-1 应急消防舱结构应满足本则 4.2 项要求,使通海阀及管路附件设置与泵组距离最
短。
-2 该泵海水箱通海阀不能选用截止止回阀(承担泵吸入管止回功能),该止回功能
将有害于应急工况。首先在海水背压不足工况下会使消防泵自吸下降(见 18.3-1c 加之卧
式消防泵本身自吸能力很差);其次阀盘长时间处自关闭状态(失控于阀杆)在阀盘密
封线及与阀杆导向处会因水垢或海生物将阀盘凝住导致开启困难或无法开启。
-3 根据《...指南》第 2.2.2. (3) 项:“当机器处所内设有消防泵时,在机器处所
之外易于达到的适当位置装设隔离阀,以使机器处所内的消防水管能与机器处所外的消
防总管隔断(应急消防泵亦应满足这一要求)”及附件第 4.6.3-2 项:“应急消防泵的
排放管路应配置隔离阀,该阀位于消防泵处所之外”以及上述应急消防泵舱结构认定,
故应急消防泵舱设隔离阀应设在干舷甲板艏楼内。
23.6 机舱消防总管甲板隔离阀
机舱消防总管出甲板隔离阀安装位置应首选在主甲板消防室或等效室内安装。至上建
消防支管应在室内顶部至后壁探出(或从上建右侧艏部出甲板,沿右侧水密门上部向后
延伸)至左/右分路依次向上,不得在上建前壁通道或上部敷设总管及分路。
23.7 艏部喷射泵
鉴于规范第 3.12.4.1(7)条要求,艏部安装应急消防泵的其各舱舱底水排水功能均要
由喷射泵提供。用喷射泵汲取锚链舱水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但该泵效用与安装位置、高度
紧密关联。尽管对其它舱室排水按规范第 3.12.5.1 条尚能满足要求,但因至各底部工作
舱、空舱吸口高度接近或超过 5m 而只能满足其功能而无法满足其效能。因此艏部应设置
上/下两只喷射泵为宜,满足不同高度舱室排水需求。鉴于喷射泵只能单吸(无共吸效
能)和不恐出口长就惧吸口高特性该泵及管系布置应满足:
-1 空舱喷射泵应设在消防泵出口(可以卧式布置)及距最底舱吸口最近处,可实现
用“虹吸”原理对各高位舱吸口高效率吸水功能。该处泵与动力泵的排量配比应取其最
大值(~1/2);泵吸口总管/支管通经等同,止回阀类型同舱底水管系。
-2 各舱支管路径相向的按最远管路作为主吸入管路径,其它支管在距主管路最近处
设置最便捷路径呈 45°导入(垂直导入优先)三通并入主管路,控制阀应设于并入三通
前;水平管路应呈 5°下倾敷设,舱底吸口高于泵吸口的可免设止回阀。
-3 各舱支管路径相左的可在泵吸口设置并列平行吸入支管并按上述导入式三通左右
均布;控制阀在泵吸口处集结控制,无法满足的应设于吸口舱外便捷位置(不得设在同
一舱室内)。上述布置之目的使喷射泵无公共管冗余抽取损失及使支管真空时间最短、
吸入管阻力最小、操控最便捷。
-4 该泵之前设计大都无压力/真空表,使用全凭主动泵出口压力和吸入端管路阀门声
音及水流感官判断其功效,在因动力管路阻力使之喷射泵压力不足或因吸管高、长、泄
漏等使吸水功效未及导致误判,故此处应同其它动力泵一样需设置压力/真空表。
-5 锚链舱喷射泵应按以下特性要求布置:
(1) 喷射泵应垂直布置(高度不满足的至少应倾斜 45°),吸口至锚链舱底部吸口
垂直高度要控制在 1m 以内(最大限度减小真空消耗)且水平吸入管路需呈下倾 10°布
置或保证在直线面方向没有凹沟,吸口距底高度应不小于 400mm 不需设止回阀 (防止
沉积泥沙将吸口淹死将阀卡死)但应焊接异径导向口。
(2) 喷射泵及阀门应安装在近锚链舱下部或应急消防泵舱围壁通道处,通道中无安
装位置的应向所处空舱内延伸取得适量空间密闭工作平台);泵出口阀及锚链舱吸口阀
均应采用蝶阀并布置在垂直管路上(泥浆水不能滞留在管路和阀门中),出口水平管路
也要按直线向上倾布置。
(3) 鉴于该喷射泵吸入的是比重大泥浆水,故与原动泵的排量配比应取最小值
(~1/4)以获得较大的真空吸力。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