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锚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离开锚泊位置而持续拖动的现象。锚泊船走锚可能造成搁浅、碰撞等事故,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走锚。
(一)走锚的原因和姿势
锚泊船走锚的根本原因是外力大于锚泊力。具体讲走锚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包括锚地底质不佳、出链长度不足、外力增大(大风、急流、浮冰等)以及偏荡运动等等。其中重要原因是剧烈的偏荡。
走锚时,锚泊船的船首一般位于偏荡运动轨迹的平衡位置附近,处于风舷角最大,且基本固定不变的姿态。
(二)走锚的判断
预防走锚是安全锚泊的必要条件,但预防措施并一定能完全防止意外走锚。锚泊船走锚之后,防止船舶搁浅、碰撞等事故的关键是发现走锚,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下面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走锚判断方法及应急措施。
1.锚泊时,根据锚地锚泊船的密度、气象水文情况设置雷达和GPS等定位系统的“警戒圈”范围,使之能在锚泊船走锚时发出警报。也可根据与锚地的其他船舶,特别是下风、下游的船舶的相对位置变化来判断是否走锚。
2.仔细观察锚泊船的偏荡运动,如果周期性偏荡运动突然停止,船舶变为一舷受风,锚链处于上风舷侧,且风舷角基本保持不变,则可断定发生了走锚。
3.条件允许时,派人到船头观察锚链的受力情况。偏荡运动中,锚链应周期性地张弛。如发生锚链始终处于绷紧状态或发生间歇性的剧烈抖动,即可判断有走锚可能。
(三)走锚的应急措施
1.单锚泊船一旦发生走锚,切不可松长锚链,因为松长锚链不利于锚的二次抓底。应立即抛出另一舷首锚并使之受力,防止船舶由于走锚距离过大而发生搁浅、碰撞等事故。
2.通知机舱备车、报告船长、悬挂及鸣放“Y”信号,并用“VHF”等通信手段及时报告有关当局和发出航海警告。
3.主机备妥后进行起锚,择地重新抛锚。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