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纬度规则
茫茫大海,一望无垠。没有了显性标志物,只能靠“隐形坐标”定位了,所谓“隐形坐标”,就是地理上的经纬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启,海上油气田被最先列入对外合作勘探开发的名单。为了与国际对接,让国外的合作伙伴能更加清楚地定位我国的海上油气招标区块,我国老一辈油气、法律专家参照国际惯例,制定了一套我国海上油气田命名规则,即以经纬度坐标定位原则。
在我国的蓝色国土范围内,每个经度间的距离约为210~220公里,每个纬度间的距离大概为200公里左右(随纬度位置不同而有所变化),这样算下来,一个经纬度间近似“梯形”的面积就大概有43200平方公里。
然后,给每个方格(也就是经纬度间的“梯形”)起个名字。名字的来源是靠近该海域的陆上知名县市名或特殊地名。比如:渤海湾的绥中、秦皇岛、蓬莱区块,珠江口盆地的西江、惠州、荔湾区块,琼东南盆地的崖城、陵水区块等。
但是,一个区块的面积有4万多平方公里,而我国海上油田的面积一般只有几十平方公里,大的也不过100多平方公里,具体到每个油田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确定的呢?
为了更加精确地标注油气田的位置,地质学家把一个经纬度区块像切蛋糕一样,横着“切”5刀,再竖着“切”5刀,分成36个小格,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按1至36的顺序命名。比如:绥中36-1油田,就是主体位于绥中区块第36个小格中的第1个油田。以此类推,秦皇岛32-6油田名字的由来就不难推算出来了。
“按资排辈”
我国海上油气田的命名规则出现在改革开放后,是在与国际公司的对接中制订出来的。但是,我国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可是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那么,此前的海上油气田又是怎么命名的呢?
虽然我国的海上油气田早有发现,但是在1982年之前,海洋勘探投入少,钻井有限,发现油气田少而小,主要在渤海近岸区,当时没有统一命名规则,就叫海1、海2、海3……类似家族中“按资排辈”的起名:老大、老二、老三。
不过,自从我国的海上油气田命名规则确定后,这些老油田们也随之改名换姓了,新发现的油气田再按统一规范命名。
“脱离”了规则
所有的油气田名字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吗?像流花油田这样听起来有些特别的名字也有规则吗?
实际上,在给油气田起名的过程中,老一辈石油人难免会“任性”一回。如果你在地图上想找出“流花”这个地名,即便用超高倍的放大镜也肯定会一无所获,因为“流花”是广州一个公园的名字。
另外,我国南海西部的油气田区块,“13”这个数字在这里频繁出现。如崖城13、东方13等,难道这些“13”都是巧合?根据我国统一的命名规则,这些油田都在区块的第13小格中吗?
其实不然。虽然他们都在该区块内,但很多位置并不属于第13小格。由于这边的人对13这个数字情有独钟,认为它是吉利数字,所以盼着起这个名能有大发现,这与管孩子叫“成龙”、“成凤”的意思有点相近。
来自中国海油信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