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发〔2009〕14号
中共威海市委 威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的实施意见
(2009年7月13日)
今年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
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
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了打造山
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了部
署.这些重要指示和意见,为我省顺应国际国内发展大势,
积极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指明了努力方向.
对威海而言,打造以海洋经济为特色,以海陆统筹为
基础,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以海洋优势产业为主
导,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蓝色经济区,有利于集约利用海
陆资源,保护滨海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牌含量;有
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综
合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
强与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日韩的产业分工协作,在更高层次,
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更重要的在于,借助打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机遇,有利于促使我们更加自
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刻地认识把握市情,更
加积极地推动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谋求在
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更加有利的战略地位.各级各部
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打造蓝色经济
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把思想高度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省委,
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
迫感,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
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一,明确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指导原则
(一)基础条件.威海作为海洋经济大市,打造蓝色
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2—
1.海洋资源丰富.全市海岸线近千公里,约占全省的
1/3,全国的1/18,沿海大小岛屿114个,拥有1万多平
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近海生物资源丰富,经济生物种
类300多种,鲍鱼,海参,对虾等海珍品驰名中外;具有
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发展港口和船舶修造业条件优越;
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着大量矿产资源,黄金,石英砂,
花岗岩,锆英砂等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地热,风
能,潮汐能开发潜力较大.
2.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城,
山,海,岛,滩,湾,林,温泉等独具特色;气候和环境
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既不干燥又不潮湿,空气质量
优良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8%,市区绿化覆盖率
达到46%,饮用水源和海洋功能区水质全部达到和优于国
家标准.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批国家环境保
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国
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3.开放优势明显.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与朝鲜半岛,
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
我国离韩国最近,最早与韩国通航的城市,目前全市海空
港口岸开通至韩国的航线12条,每周61个航班,其中:
—3—
威海空港至韩国首尔,釜山航线2条,每周35班;海港口
岸至韩国仁川港,釜山港,平泽港,群山港等客货班轮和
集装箱班轮航线10条,每周26班,韩国已经成为我市最
重要的合作伙伴.截至2008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韩资
18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的56%;2008年对韩进出口45.1
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38.2%;其中出口22.3亿美元,占
全市总额的29.9%;威韩之间客运量达到58.6万人次,其
中港口客运量34.5万人次,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4.科技力量较强.近年来,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聚集
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建设,自主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市现有3所本科高校,5所高等职
业学院,17家继续教育基地,在校大学生4万多名,全市
人才总量17万多人.与我市合作的院士40名,与山东大
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建立了战略合作联
盟关系,建成了5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与100
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
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
级工程技术中心54家.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聚集区之
一,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开发了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产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
—4—
创性和处于国内,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
5.产业基础良好.2008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
51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9%,初步形成了产业
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海洋产业
体系.
现代渔业产能大幅提高.全市海产品养殖面积发展到
4.9万公顷,养殖产量达到119.3万吨,名优养殖比重达
到75%.海洋捕捞作业区域实现了由近海向外海及远洋拓
展,捕捞总产量达到83.2万吨,其中远洋捕捞产量占12%.
全市海产品产量达到202.5万吨,实现产值200亿元,连
续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临海工业进一步壮大.全市海洋产品生产加工业比较
发达,海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36家,年加工能力300多
万吨,2008年海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7亿元,加工海产品
174万吨,400多个品种,其中精深加工比重达到75%,形
成了以海洋食品,海洋药品和海洋保健品等海洋"三品"
为主的海产品加工体系;培育名牌产品30多个,其中中国
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
船舶修造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以上船舶修造及配套企业
发展到90家,造船能力达到80万载重吨,实现造船完工
—5—
量52万载重吨,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
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3.3万千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
石岛湾核电项目已开工建设.
港口吞吐和海上运输能力明显增强.拥有国家一类开
放口岸3个,一类开放作业区5个,形成了通用码头,集
装箱码头,石油煤炭码头,旅游码头配套,各种设施齐全,
功能较强的港口体系.拥有国内外运输船舶148艘,总载
重吨38万吨,先后开通了到韩国仁川,日本大阪等地的客
货航线和集装箱航线21条,2008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
到3700万吨,集装箱60万标箱,客运量87万多人次.
滨海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迅速.拥有旅游景区(点)80多
处,其中刘公岛,成山头,赤山法华院,银滩4处国家4A
级景区,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58.8亿元,占生产总值
的8.9%,17个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388万人次.
(二)战略定位
以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技力量为立足点,
以山东半岛周边沿海城市为参照系,按照城市地缘发展规
律的客观要求,确定威海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定位
是: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重点城市.
—6—
2.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滨海旅游
休闲度假等产业的领军城市.
3.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东北亚海上客运
中心.
4.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
(三)目标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以胡锦涛总书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指示精
神为指导,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海洋资源与陆
地资源统筹,海洋产业与关联产业统筹,市内发展与对外
开放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行全域生态保护,培育
壮大优势产业,努力构筑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
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
体系,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做出积极贡献.近期主
要目标是:
1.蓝色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
长15%,到2012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以海
洋产业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到60%以上.
2.区域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12年,现代农业,
—7—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到5:59:36;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以上;粗放型发
展方式进一步改变,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两
税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12年,全市万元生产
总值能耗降低到0.7吨标准煤,取水量降低到14立方米,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5.3%和2.2%;森林
覆盖率达到40%以上;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海洋
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对蓝色
经济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长远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
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以海洋产业为重点的蓝
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生态
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超过国家生态市标准;陆海统
筹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具有威海特色的蓝色经济体系基
本建立,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家或世界先进水平,
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在山东半岛
蓝色经济区中成为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四)指导原则
—8—
1.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把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贯穿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始终,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在开
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和保护中提升生态文明,
环境友好水平;坚持集中集约用海用地,构建优势产业基
地或园区,促进产业项目向园区,基地聚集,推动蓝色经
济向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科学规划,严
格控制,有序开发沿海岸线,严格保护沿海防护林,不断
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健全海洋水质保护
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
2.坚持海陆统筹发展.把海域陆域作为一个整体,统
筹海域,海岸带和腹地开发建设,整合人才,技术,资本,
土地,海域等要素资源,对海陆产业统一规划,资源统一
配置,基础设施统一构建,生态环境统一治理.以海洋开
发带动陆地开发,以扩大开放激活海陆资源,实现海陆资
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优化,形成开发海洋,提升沿海,
带动全市的发展新格局.
3.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化.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
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把蓝色资源作为最稀有,
最珍贵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深度开发,把蓝色经济区建
—9—
设作为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战略举措.以自主创新为第一
动力,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着力突破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 4.坚持突出威海特色.立足我市的比较优势,在产业
发展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重点突破,特色发展,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避免产业同构,低效竞
争.把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放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统
筹考虑,主动与周边城市搞好对接,实现资源共享,设施
共用,产业衔接,努力形成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合作共
赢的局面.
二,培育六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
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着眼于未来发展
需要,在地理空间上,合理划分为现代渔业经济区,港口
服务功能区,临海加工制造区,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滨海生
态保护区五大功能区,进一步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
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由陆到海,由近海到远洋,
由境内到海外,多层次立体开发与保护的格局.在遵循功
能区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求,
—10—
规划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着力扶持先进技术,高端产品,
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变,
逐步形成大而强的蓝色经济体系.
(一)以海洋"三品"为重点的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以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为抓
手,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大力
发展品牌渔业,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实现海产品产量适
度增长;加快推进以海洋食品,海洋药品,海洋保健品为
重点的精深加工,提高海产品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
到2012年,海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海产品生产,加工
产值年均增长8%,达到550亿元,其中海产品加工产值达
到280亿元;海产品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达到50个以上.
1.海水健康生态增养殖业.根据海域特点,发展不同
的海水增养殖业.在荣成的荣成湾,桑沟湾,爱莲湾,靖
海湾和环翠区的远遥嘴至双岛湾浅海海域,推行名特优品
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网箱养殖,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
养;在文登,乳山和荣成西南部利用沿海丰富的滩涂资源,
侧重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滩涂贝类精养;在环翠区和荣成
北部近海基岩底质区,推行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增
养殖;在全市海岸带因地制宜发展名贵鱼类等海珍品养殖.
—11—
一是推进良种养殖.加快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抓
好水产良种场和示范基地建设,2012年,主要增养殖品种
全部建立良种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分别达到5
家和12家,种质换代周期缩短到6年以内,原良种覆盖率
超过50%.二是推进健康养殖.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无
公害养殖,杜绝禁用药物,严格限制限用药物使用,完善
水生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2012年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占养
殖面积的60%以上.三是推进生态养殖.在保证养殖水域
滩涂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养殖水层空间和品种
间互利共生关系,实行混养,轮养,间养和立体养殖.充
分利用海底,大力发展海珍品增殖,将海底增殖发展成为
与海面,滩涂,陆基并举的第四大增养殖门类.四是推进
名优养殖.进一步提高名优新特稀品种比重,推动传统养
殖向精品养殖转变,提高单位养殖产品价值.
2.远洋捕捞业.在降低近海捕捞强度,推进近海捕捞
渔船转产转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提高国际资源
开发利用水平.稳妥发展过洋性作业,提高公海大洋性作
业比重,形成以大洋性作业为主体,以过洋性作业为补充
的生产格局.在传统作业船型的基础上,购置马力大,吨
位大,仓储大的新型远洋渔船,尤其是3000吨以上的超低
—12—
温金枪鱼钓船,金枪鱼围网船,大型鱿鱼钓船及冷藏运输
补给船等,配备先进的资源保护型渔具,渔法和电子信息,
遥感探鱼等现代化装备,提高捕捞效率.进一步健全和优
化靠泊,装卸,补给等后勤保障体系,发展海上加工,海
上收购回运,逐步在海外建立现代化加工厂和后勤补给基
地,延长远洋渔业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到2012年,
远洋渔船发展到260艘,12万千瓦,远洋捕捞产量,产值
突破10万吨,10亿元,确立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3.海产品精深加工业.在全市构建环翠区沿海,荣成
桑沟湾以北沿海,石岛湾和靖海湾沿海,五垒岛湾沿海,
乳山沿海五大加工产业带,以海参,海带,低值鱼贝类为
主要原料,重点发展海洋"三品"加工业:以好当家,泰
祥,寻山,石岛,宇王,鑫发,泓达等企业为龙头,发展
以冷冻调理食品,海带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为主导
产品的海洋食品;以达因海洋生物等企业为龙头,以提取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重点,开发高效低副作用的抗肿瘤类,
抗菌抗病毒,维生素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类新型药品;
以好当家,寻山,鸿洋神,格瑞安,清华紫光等企业为龙
头,发展DHA,EPA系列鱼油软胶囊,岩藻多糖,海参多糖,
海参肽,海参补液等海洋保健品.争取到2012年,海产品
—13—
精深加工产值超过240亿元,比重达到80%;主营业务收
入过亿元的加工企业超过3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超过
8家.
(二)以船舶修造业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强化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在对岸线进行科学规划,
严格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船舶修造业布局,培植壮
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业,推进造修船业聚集发
展,最大限度地节约岸线资源;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单纯追求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
转变,由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向注重科技创新转变,由单纯
造船为主向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业协调发展转变.
争取到2012年,全市形成整船制造400万载重吨,船段生
产6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7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
400亿元.重点加快建设皂埠湾,俚岛湾和石岛湾三大造
修船业聚集区:
1.皂埠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新船重工,三进
船业,新泰源船业,东海船舶等企业,主要以10万吨级以
下的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游艇,化学
品船的造修和板材加工配送为主,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
造20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3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
—14—
入200亿元.
2.俚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三星重工,伽耶
船业,百步亭船业,西霞口船业等企业,主要制造各种运
输船,海洋工程船,船用配套设备,船段加工和钢结构等,
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5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60万吨,
船舶修理1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3.石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黄海造船,神飞
船舶,扬帆船舶,荣成造船工业公司,荣成大荣船业等企
业,主要建造20万吨级以下的运输船,大型客滚船,远洋
捕捞船,石油工程辅助船和钢结构与舾装件加工,到2012
年,形成整船制造12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300艘次的能
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同时,配套发展船舶零部件产业,重点扶持济钢启跃
船材,伊萨焊接器材,奔腾港航,克莱特菲尔风机,怡和
船舶机械等骨干配套企业,大力发展船用板材,风机,管
舾装件等配套设备,加快船用主机电站,机舱辅机,船用
电器,甲板机械,通信导航等高科技产品研发,引导市场
竞争力较弱的船舶修造企业向船舶配套转型,形成船舶产
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力争到2012年,船舶配套业实现
收入100亿元以上.
—15—
依托现代化的港口体系,在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开发
区,省级开发区引领作用的同时,积极推进威海工业新区,
文登南海新区,威海科技新城(初村),威海临港工业园(崮
山),石岛工业园,俚岛工业园,乳山经济开发区(乳山口),
桥头工业园为重点的临港临海工业园区,大力发展运量大,
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现代制造业.
威海工业新区,重点发展碳纤维,橡胶化工等新材料
产业,机电工具,数控机械等机械设备产业,电脑零配件,
手机零配件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保健品等生物工
程产业.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
年均增长37%.
文登南海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船
舶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
材料和海洋医药,海洋生物,海洋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
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
22%.
威海科技新城(初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
药,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到2012年,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
威海临港工业园(崮山),重点发展造船及零部件,
—16—
重型数控机床,电力能源,机械制造等产业.到2012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
石岛工业园,重点发展船舶配件,海洋生物食品,玻
璃器皿,电力设备等产业.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达到188亿元,年均增长22%.
俚岛工业园,重点发展以轮机设备,电器设备,机械
设备,舾装件为主的船舶配套和水产食品加工等产业.到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30%.
乳山经济开发区(乳山口),重点发展船舶制造配件,
机械加工,绿色能源,食品加工等产业.到2012年,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35%.
桥头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配件,船舶配件等先进制
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
到25亿元.
(三)以东北亚地区为主要目的地的港口物流基地
以沿海港口为核心,进一步密切港口与腹地的联系,
大力拓展外地客货源市场,着力构建海陆相连,港城联动,
空地一体的临港物流网络.到2012年,全市现代物流体系
初具规模,具有国内知名品牌的现代物流企业达到3-5家,
物流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
—17—
加快港口体系建设.争取到2012年,全市港口年货
物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
旅客吞吐量达到150万人次.依据《威海港总体规划》,对
全市港口岸线资源统一管理,形成以威海湾港区为中心,
石岛港区为辅助,龙眼湾港区,蜊江港区,靖海湾港区,
乳山口港区为补充的港口格局.其中,威海湾港区是威海
港的主体港区,以集装箱,能源物资运输为主,同时发展
城市旅游,客运,物流,临港工业等;石岛港区主要承担
集装箱,客货滚装和水产品出口运输任务,并结合镆铘岛
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考虑油品中转运输,逐步发展成为
大型综合性港区;龙眼湾港区以石油及制品,集装箱,客
运滚装运输为主;蜊江港区以煤炭进口,水产品出口为主,
兼顾当地的件杂货运输;靖海湾港区由张家埠老港作业区,
张家埠新港作业区和凤凰尾作业区组成,是威海港远景发
展港区,近期主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乳山口港
区主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远遥中心渔港,石岛
中心渔港重点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利用与台湾
海上直航的便利条件和石岛国际渔货贸易区的集散功能,
加强与台湾的海上运输和渔货贸易,加大与周边国家或地
区的合作力度,形成联接两岸三地,辐射东北亚的海产品
—18—
贸易的重要基地.
积极发展海上运输.依托港口基础,充分发挥毗邻韩
日,已开辟21条国际国内航线的优势,坚持客货运并举,
近海与远洋并举,综合运输与专业运输并举,大力发展海
上运输业;特别要巩固并拓展面向东北亚地区的海上客运
市场,打造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按照"优化结构,鼓励
更新,有序发展"的原则,促进海洋运输船舶向大型化,
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积极开拓海洋运输市场,巩固
日韩传统海运市场,开拓东南亚,欧美等新兴市场.到2012
年新增各类运输船舶10万载重吨,1500客位,1000标箱
以上,建立一支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近远洋结合,大中
小配套,船舶类型齐全,具有竞争能力的现代海运船队.
加快物流载体建设.重点推进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和
航运服务中心,威港国际物流中心,石岛新港港口物流集
配中心,山东(乳山)台湾商贸物流中心等项目,积极拓
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规划建设港口中转型国际临
港物流园区,形成服务制造业基地和进出口的外向型物流
聚集区.扶持壮大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
物流需要的专业化物流企业,鼓励物流量大的制造业"主
辅分离",实行物流业务外包,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
—19—
合理分工,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到2012年,第三方物流
占全市物流服务市场的比重达到16%.
(四)以千公里幸福海岸为载体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
基地
以千公里海岸线为载体,以海文化为灵魂,着力推进
旅游业由传统低端向现代高端转变,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
变,由单纯重景观建设向重旅游文化精品建设转变,由点
式开发向串珠成链,资源整合转变,由重资源开发向重市
场营销和资源开发并重转变,加快打造东方幸福海岸,建
设旅游度假基地.到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
的比重达到10%,成为半岛滨海高端旅游示范区和国内知
名滨海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
值的比重达到15%,成为国内著名,东北亚知名的旅游度
假目的地.
进一步完善刘公岛,赤山法华院,成山头,银滩,大
乳山等重点景区,加快仙姑顶希望如意园,华夏生态园,
福如东海文化园,槎山风景区,圣经山等精品项目建设,
努力挖掘海洋,温泉,民俗,影视等旅游文化的潜力,突
出海洋风情,渔家风情,韩国风情,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品
位,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20—
1.海上运动休闲品牌.加快海水浴场,海上游艇,休
闲广场,海鲜餐饮广场等建设,积极开展高尔夫,沙滩排
球,帆船,潜水,环海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建设1处钓鱼
基地,4处国际游艇俱乐部和1处国际帆船基地;建设国
际邮轮泊位,开展国际邮轮业务,开辟小石岛至海驴岛海
上观光旅游线;扩大顺航游轮影响,策划"夜游威海湾"
海上娱乐项目,使威海湾形成欢乐之湾和水上不夜城.充
分利用双岛湾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
建设时尚休闲,精英度假,科教研发三位一体的滨海生态
旅游度假区.建设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金海旅游俱乐部,
文登南海旅游度假区,乳山潮汐湖旅游综合开发等5个大
项目.
2.温泉休闲疗养品牌.围绕不同文化主题推动天沐,
呼雷汤,汤泊等8处温泉开发,建设各具样式,各有特色
的温泉度假村,打造沿海温泉和海水热疗走廊,建成名符
其实的"中国温泉之乡".
3.文化节庆旅游品牌.开展旅游动漫创意创作,打造
具有浓郁韩国风情的"高丽小镇",威海影视创意基地,大
力发展英租历史文化旅游,整合策划开发英租历史遗址线
路;打造《梦海》,《梦乐园》,日韩风情演绎剧等文化演艺
—21—
节目,办好荣成国际滨海度假周,文登国际温泉节,昆嵛
山樱桃节,乳山母爱文化节和中俄(威海)海滨度假论坛
等活动,不断扩大影响.
4.民俗旅游品牌.对港西巍巍村,俚岛烟墩角村,石
岛楮岛村,宁津林家刘村等具有胶东民俗风情的海草房进
行整体包装,加快文登南海东里岛,西里岛,万家寨等村
的改造,打造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带;围绕里口山,孙家疃,
正棋山,朝阳港,建设城市旅游休憩带;将农(渔)业功
能从传统的供应保障向现代的生态,休闲,度假等拓展延
伸,积极发展垂钓,采摘等乡(渔)村生态休闲旅游.
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到2012年,全市星级旅游
饭店发展到120家,全市80%的星级饭店达到绿色旅游饭
店标准,争取引进1-2家国际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全市102
家旅行社全部完成转型升级,晋升为国际社,A级旅行社
比例达到30%以上;刘公岛评为5A级旅游景区,全市4A
级旅游景区增加到9处;工业旅游示范点发展到15处,农
业旅游示范点发展到16处.推动安然纳米集团购物中心建
设,对韩国商品城,清华紫光购物商店,荣成海洋时代超
市,海源超市等进行整合;加大与国际旅行社的旅游包机
合作力度,积极探讨俄罗斯远东城市飞威海的包机业务,
—22—
争取打造一条旅游包机直达航线.重视旅游人才培养,争
取用三年时间,使我市导游队伍中级及以上导游,大专以
上学历导游员,外语导游员的比例分别提高10,10和5
个百分点.加强与半岛其他城市及韩国在旅游领域的联合
与合作,推动半岛地区"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开辟外地
来威游客去韩国旅游的快速通道.
(五)以核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我市海岸线长,地质构造稳定,站址良好的
优势,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核电,风电,水电等项目,稳
步发展临海新能源产业.
核电,在荣成宁津建设石岛湾核电站项目,规划建设
1台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机组,4台125万千瓦AP-1000
压水堆机组,2台140万千瓦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机
组和1台100万千瓦超临界高温堆机组,规划容量800-900
万千瓦,总投资1500亿元.其中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一期
工程,争取2013年建成投产.
风电,加快实施总投资36亿元,总装机容量29万千
瓦的国华瑞丰二,三期,歌美飒文登,大唐文登,鼎能文
登,华能乳山等风电项目,积极推进总投资约210亿元,
总装机容量110万千瓦的中海油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75
—23—
亿元,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华能海上风电项目.力争到
2012年,全市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0万千瓦.
水电,全力推进总投资61亿元,总装机180万千瓦
的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争取2011年-2012年
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可发电26亿度,
为全市乃至全省电网稳定运行提供高效能的"调节器".
可再生能源,在有条件的区域适时推进太阳能发电和
余热,余压,余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地热
能,潮汐能,农村沼气等新型能源,申请建设国家海洋能
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广蓝星泰瑞光电公司光伏建筑一体
化技术,以联电乳山1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为引
领,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制定
节能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节能产业.
同时,加快推进超高压,特高压电网建设,不断提高
电网输送能力,为核电,风电等项目的电网接入提供支撑.
(六)以镆铘岛石化项目为主体的现代石化基地
实施好总投资600亿元的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在配
套码头项目已列入山东及威海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
极争取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工建设2000万吨
/年炼油,1000万吨/年天然气,1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库,
—24—
100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备库,5万吨/年固体及5万立方米/
年液体化工周转库及配套码头的综合性大型石化基地.近
期争取尽快启动成品油储存设施及输运管线建设,建设一
处5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和50-100万吨成品油储备库.
围绕镆铘岛项目,大力引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重点
发展新型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高,
产业关联度强,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石油深加工产
品.
三,强化全域性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安全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础和
前提.要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
对海陆空实行全区域,全方位,全过程环境保护,不断提
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一是加强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落实
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和"三同时" 制度,把好市
场准入关,坚决杜绝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上马,科学论证,
严格控制新上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在海洋污
染防治上,推广科学养殖方式,着力降低养殖自身污染;
提高船舶,港口防污设备的配备率,实现船舶及相关作业
油类污染物"零排放";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实
—25—
施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逐步实现自动监测,着力加强重
点养殖区,排污口和敏感生态功能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监视,
监督治理;完善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发布海洋环
境质量公报,为海洋环境管理和污染源治理提供准确可靠
的依据;以应对海上船舶污染事故为重点,完善海上突发
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组织协调,综合保障等应
急能力建设,防止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在陆域污染防
治上,实施陆源污染总量控制制度,逐步淘汰落后工艺,
设备和产能,严格控制和减少化工,造纸,水泥等重污染
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重点污染企业
坚决关停并转,大力推广燃煤电厂脱硫,碳氧化物控制和
清洁能源技术;以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小流域综合治
理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搞好垃圾处理
设施建设.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城市道路沿
线,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市山体,城市河道和近
海水域以及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整治,着力解决农村污水,
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二是搞好生态保护与建设.逐步建立近海主要渔业资
源捕捞总量控制制度,严格实施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休渔制
—26—
度,减少近海捕捞渔船数量,控制捕捞强度;实施近海渔
业资源修复行动,通过建设人工鱼礁,海藻海草移植增殖,
渔业苗种底播放流等综合性,系统性措施,增加资源供给,
保护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严格执行《威海市海岸带分区
管制规划》,编制实施海岸带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具有特色
的海岸自然,人文景观加强保护和管理,严禁非法采砂,
加强海水侵蚀岸段的治理和保护;严格控制滩涂围垦和围
填海,对围垦滩涂和围填海活动,科学论证,依法审批;
修复和保护桑沟湾,乳山河口,黄垒河口等近岸湿地.开
展海洋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刘公
岛,小石岛,苏山岛,花斑彩石,汇岛5个海洋生态特别
保护区,重点搞好文登海洋生态国家级特别保护区,成山
头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靖海湾松江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
资源保护区等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建设.大力实施造林绿化
工程,突出抓好公路,铁路,沿河绿色通道建设,加强沿
海防护林带,伟德山系,昆嵛山系,乳西北,威海郊区五
大重点封山育林区的管护,完善以农田林网为重点的防护
林体系和以公共绿地和城市公园为重点的城市绿化系统,
进一步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
三是集约节约利用生态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
—27—
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鼓励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应用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快现有
工业园区,企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生态园区建设,促进资源
集约节约开发利用.在水资源方面,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
搞好米威调水和胶东调水工程建设,抓好大中型水库除险
加固和河道综合治理;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在土地资源
方面,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
保护区,加强土地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防止水土流失
和土地退化.在矿产资源方面,加强矿山资源的开发监督
管理,适度控制矿山开采,抓好采矿塌陷地和已毁山体生
态环境恢复治理,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
四,强化支撑保障措施
(一)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建
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
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的机
制和政策,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和人才
保证.
1.科技支撑.继续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全面落
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三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的实施意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区域经济核
—28—
心竞争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投入机制.大幅度提高自主
创新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不断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争取到2012年,各级财政用于科技方
面的支出增幅高于财政支出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
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
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达到4%以上.
二是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鼓励,扶持有
条件的单位申报和建设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平台,提升创新基础设施.全面加强产
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好现有两个国家级实验室的引领作用,
争取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增加
到120家,其中国家级增加到8家左右.继续落实与山东
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签订的产学研战
略联盟合作协议,争取再与5家以上国内知名院校签订合
作协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与科研教育机构
共建实验室,中试基地,对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不断
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
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29—
三是进一步完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机制.坚
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蓝色经济信息交流和合作平台,及
时向社会和企业发布新技术,新品种等有关信息,促进科
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加大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专项计划
的实施力度,建立一批技术集成度高,带动作用强的科技
产业化示范基地(区);加快孵化器,中介服务等机构建设,
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到2012年,
实施100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并积极推进项目产业化,
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达到申请总
量的28%.
2.人才引进与培养.围绕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和产
业布局,引导高校调整优化相关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
加快培养高端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扶持大学生就业与
创业基地建设,同时坚持柔性引才机制,认真落实家属安
置,子女入学,科研经费补贴等优惠政策,争取到2012
年在威海工作的硕士以上人才达到3500人,其中博士400
人以上;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达到150人;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00人;高技能
人才达到2万人,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15%;驻威普通
高等院校在校生超过5万人;与我市合作的院士达到50
—30—
名.
(二)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合理安排,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
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
1.着力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加强内联互
通和对外拓展腹地的要求,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及疏港交通
线路建设,积极推进荣成港口铁路建设,加快实施青烟威
荣城际铁路,荣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进一步提升
桃威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加快威海机场改扩建工程,着力
构建海陆空联运的客货运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对接国
内外大枢纽和大通道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2.着力健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
品,海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
病害防治中心建设,尽快实施县级动物,水生动物疫病防
治体系项目.全面推行农产品,海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
理,做到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确保威
海农产品,海产品的质量安全.
3.着力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威海"建设,充分
利用近海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和在海域管理,环境保护,
海岛与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积累的丰富信息资源,
—31—
加强基础信息库建设,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面
向蓝色经济及其开发管理,决策支持的信息基础平台,构
筑电子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三位一体的口岸公共信
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联网核查.健全海洋气象,风暴
潮,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和防御决策系统,加快建
设威海海事基地,提高防灾减灾,应对突发性海难和重大
海洋污染事件的能力.
(三)强化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研
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1.财政税收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整合财政
各项专项资金,主要向基础设施,自主创新,技术改造,
高端产业,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检测体系等方面倾斜.全
面落实好国家新能源,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发展等财政扶
持政策.用足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财税配套
改革,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海洋资源利用以及基础产业等方面发展.
2.金融政策.探索建立服务于蓝色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利用海洋信托投资基金,大力开展金
融租赁和海洋保险业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
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展海域使用
—32—
权抵押贷款,增加蓝色经济的信贷投放规模.扩大利用外
源信贷资金渠道,充分发挥投融资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的
融资平台作用,积极争取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
织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大力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
鼓励支持骨干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联合兼并等
方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放宽民间投资范围,降低投资
门槛,最大程度地激活社会资金.
3.用海用地政策.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合理
利用岸线和海域资源,大力推进集中集约用海,保证重大项
目建设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统筹考虑蓝色经
济区建设,将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纳入当地新一轮
土地总体规划,为蓝色经济区发展预留用地空间.
(四)强化规划对接和引导.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确
立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框架,空间布局和重大举措,
统筹处理好我市蓝色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
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
划,城市总体规划等重大布局的关系,搞好各有关规划之间
的衔接,促进陆海统筹,产业协调,布局优化.结合重点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筛选一批技术含
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
—33—
项目,抓紧启动建设,力争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良好开端.
(五)强化对外开放.把海洋优势与开放优势相结合,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全力提高开放型经
济的层次和水平,构建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新
格局.
一是进一步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创新招商引资方
式,大力推行区域招商,产业招商,引导内外资投向海洋
优势产业和项目.鼓励相关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威设立加工
基地,研发中心或地区总部.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
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先进,带动能力强的外商投资大项
目,争取光伏发电,光电子,海洋产品加工,造船及配套,
医疗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等项目招商实现新突破.
二是切实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
战略,巩固提升传统市场,拓展挖掘新兴市场.在威海港,
石岛港与台湾通航的基础上,争取开辟更多的直航线路.
充分利用好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政策,进一步拓宽出口
加工区的功能和区域,争取设立保税港区.发挥区位优势,
全面开展与日韩等东北亚地区的深度合作,大力争取成为
中韩自由贸易的综合试验区.坚持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大
—34—
力推进与中央企业和外地企业的经济合作,努力促成更多
具有先进水平的项目落地发展.主动搞好与环渤海地区各
省市的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交流与合作,探索
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引导企业扎实推进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支持有
条件的企业并购境外知名品牌,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进
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五,加强组织领导
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是牵动全局,关系长远的一项
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全局,协调推进,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确保各项目
标如期实现.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市里成立蓝色经济区规
划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推进协调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
导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工作推进协
调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
项目的协调指导以及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明确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的分工和责任,定期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形
—35—
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配合协调的管理体系.各市区,
开发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加强对本地
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
作格局.
(二)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建立完善协调的责任分
工体系,把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具体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
任人.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抓好组织推
动,规划协调,产业研究,政策实施,行业监测,项目调
度等方面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
新问题.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发展方面,坚持急事急办,
特事特办,必要时"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强力推进蓝
色经济区建设.
(三)完善机制,加强考核.将蓝色经济区建设纳入
全市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蓝色经济区有关统
计,监测,评价体系,制定科学高效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
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加快建设蓝色
经济区的整体合力.
(此件发至县级)
—36—
主题词:蓝色经济区△ 意见
抄送:省委,省政府.
中共威海市委办公室 2009年7月13日印发
(共印100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