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员工
- UID
- 496
- 积分
- 858
- 金币
-
- 活跃
-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6-9-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江科大在助推船舶工业振兴中求发展 | |
| | | 导言:金融海啸对船舶工业的冲击似乎远远没有结束。2009年,“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这三大难,使得船舶工业正遭遇最艰难的困境。《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及《江苏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要依托高校人才、技术优势,不断创新技术,深化产学研合作。江科大紧紧抓住这一良好机遇期,不断提升科研实力,拓宽服务领域,为船舶工业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尽管金融危机对船企的影响仍在继续,但是走进江科大的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你看到的却并非想象中的“空闲”。该中心100多名设计人员,都在电脑前马不停蹄地为船企进行船舶设计。据介绍,中心最近新承接了成品油轮、重吊船、滚装船等6条船的设计任务,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是什么让中心避开了金融风波的浪潮呢?他们的答案是:“我们不断创新设计方法,使得设计性价比高,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
早作预防 化危为机谋发展
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为船舶行业服务不动摇,近年来更提出“积极打造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口号。早在金融海啸风波初起,江科大人即敏锐地意识到逆势而上的前提就是对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学校分别邀请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文军等专家来校解读《船舶振兴规划》,组织“安徽省船舶工业论坛”、“高校科技人员企业行”互访及山东、浙江、江苏等省10余个地市船舶及配套产品展览、科技洽谈或高层论坛活动,与厦船重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晋煤集团等联合举办工程硕士班、中青年干部工商管理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甚至组建教授团送课到仪征、泰州、扬中等地的一线造船企业,为企业主要管理层授课,为各企业作好发展战略的解读,为企业提供现代造船的新知识,主动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新挑战,充分发挥了高校作为自主创新的科技和人才高地的作用。校领导更是多次率队赴各大集团及企业调研,今年8月,校领导分别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所辖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广州船舶工业公司、大连造船企业调研需求,与企业的领导就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共同寻找应对危机的对策。
开拓创新 提升服务船舶工业能力
学校积极拓展思路,建立了浙江研究院、上海研究院,深入长三角腹地,把科研基地前移到船舶生产一线,产学研结合之路灵活多样,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先后与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省内4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今年初,还分别与常熟市、泰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与地方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船舶工业科技攻关研究,加强船舶及其相关产业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船舶科技人才培养、船舶科技信息服务与交流和船舶科技合作平台建设。长兴岛积极打造全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学校目前也已正式进驻长兴岛谈判,直接为船舶振兴规划服务。
江苏省是全国造船大省,作为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学校建设的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引进世界一流造船CAD/CAM专用集成制造系统(TRIBON),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积极开展船舶先进设计制造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在船舶先进设计制造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三年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其中二等奖6项,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9项。目前,一批批成熟技术如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成果、生产设计标准及工程规范化管理,已成功应用于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江苏大洋造船集团、山东黄海造船集团、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等多家地方造船企业,使这些企业的主流产品制造技术达了国内先进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其中,有2个项目获第三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
学校金舟ERP软件公司,自1990年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开发》科研项目来,一直与船舶企业保持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为企业提供企业信息化服务,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管理的现状,先后为镇江辅机厂、镇江锚链厂、武汉船用机械厂、武汉铁锚焊接材料集团、武昌造船厂、湖北华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等十多家家船舶企业实施信息化服务项目,近几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软科学等各类项目136项,现有在研项目96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
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的马晓平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与浙江欧华船厂开展校企合作,在当地被称为“欧华模式”,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模式;学校材料学院方臣富研究员带领研究生到凯尔达公司负责产品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三年来,他带领的以2名博士、6名硕士为主的科研开发团队,先后开发研制了KH系列CO2气体保护机和IGBT逆变式弧焊机,为凯尔达公司创造了伍仟多万元的销售收入,也使得凯尔达公司的焊机产品迅速升级换代、产销量和品种规格跃居全国第一,该公司亦成为焊接行业的领跑者。
军民结合 努力提升科研硬实力
学校于2006年先后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和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现场考核,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使学校军工科学研究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学校积极启动了“十一五”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遴选了首批13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点并给予立项资助。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课题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共承担科研项目14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94项;获得科研经费(不含成果转化费)242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交流论文4000余篇;申请专利170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1项。目前学校在研项目475项,其中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在研6项、省科技厅在研17项、省哲学规划办在研项目2项、教育厅及镇江市科技局项目122项、国防军工课题151项。
搭建平台 为船舶工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今年,学校与厦船重工联合举办的工程硕士班首次开班,这是继联办了“高升专”、“专升本”等形式的船舶专业班级以来的又一次尝试。工程硕士班的专业课程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在职学习方式,学员都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一定建树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联合办学的模式,加强了校企之间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高级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走进企业,了解需求,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009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江科大依然保持了很高的就业率。学校积极采取措施,组织不同层次的“双选”会,推进社会、学校和学生与家长联动就业活动,积极向船舶工业企业推荐毕业生就业,使该校与船舶工业直接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重新升温。一些压缩招聘大学毕业生的造修船企业逐步调整了用人计划,开始招聘人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