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称,欧洲议会通过了三项气候变化相关的重要草案,分别涉及碳排放交易系统 (ETS)的改革、被称为 “碳关税”的碳边界调整机制 (CBAM)相关规则修正,以及设立社会气候基金 (SCF)。上述三项草案是欧盟 “Fitfor55”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相关立法草案仍在审议阶段,但考虑到最新修订内容以及欧盟一直以来在推动减碳速度上的 “雄心壮志”,不排除草案快速通过,进而影响IMO未来目标的修订,值得航运及上下游行业企业注意。
影响面广泛,包括34%的船队和96%的运力涉及其中。从目前全球船队的组成结构看,超过5000GT的船舶有35000多艘,运力约为21.4亿吨,占全球现有船队比例分别为34%和96%。其中,全球参与欧洲航线的船队并不是少数,欧洲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从域外进口的大宗物资和商品总量占海运总量份额较大。欧企马士基、地中海、达飞大幅提前碳中和目标,率先启动。马士基、地中海、达飞等欧洲航运巨头纷纷表示将在2050年实现自身船队的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部分航线的 “净零”,并得到了相关国家政府与行业组织、货主公司的大力支持。这些预期目标均大幅超过IMO目前设定的目标:IMO的GHG战略目标是2050将排放量较2008年减少50%,但此时间节点看来很可能仅是全球航运业达标的底线而已。
货主、金融、保险等方面形成更大推力。2019年由海事、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等行业重要企业组成 “零排放”联盟更是承诺 “2030年前实现船舶零排放”,2050年实现国际航运脱碳。可以看出,不仅航运企业本身,一些航运上游的超级货主也为其全部供应链变革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制造和物流环节是其中重要组成。
综上所述,海运脱碳加速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球海事界关注的焦点,不论欧洲相关提案何时最终 “落地”,是否还有其他 “附加目的”,都要看到未来对航运零碳解决方案以及船舶绿色技术需求更为紧迫。这次由欧盟最先发起的 “由规则牵引市场机制变革”,未来对全球航运及贸易结构的影响程度如何,值得海事界持续关注。 (冯宇昆)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来源:中国工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