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走进位于椒江外沙路的国营海东造船厂,只见一台台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厂区,船体装配工、电焊工等正忙碌作业。
“目前,我们厂正在造的船有8艘,去年工业总产值为3.2亿元,今年上半年已达3亿多元。”看着眼前的场景,该厂党委书记、厂长李洋钢自豪地说。
而在两年前,国营海东造船厂还只是家工业总产值不到1亿元,面临融资困难、订单稀少、负担沉重的企业。
那么,国营海东造船厂是如何重焕生机,踏上蝶变之路的?
新班子“逆境突围”
国营海东造船厂始建于1958年,是一家老牌国有企业。2014年,根据椒江区政府关于江滨公园西进工程的统一部署,企业通过收购浙江明法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和台州市万昌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完成了整体搬迁。
“搬迁过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挡潮工程、舾装码头等重要项目未能完成,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航运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融资难、接订单难的两难境地,企业举步维艰。”已在国营海东造船厂工作43年的总工程师徐志石经历了那段艰难时光。
曾经辉煌的老牌国企,就这么一蹶不振了吗?椒江区没有放弃,职工更充满期待。转机出现在了2020年。
2020年8月,椒江区经科局根据原企业领导层任期已满等实际情况,在充分考察调研后决定调整该厂领导班子成员,启用了年仅33岁的李洋钢任党委书记、厂长,一批年轻化、知识化的优秀青年干部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李洋钢出生于1987年,船舶工程专业毕业,一毕业就来到国营海东造船厂,先后在生产一部、检验科、生产经营计划科、生产科工作,后任厂长助理、副厂长。在基层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他,在关键时刻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当时厂里确实艰难,最难的时候流动资金不到10万元,且债务高企,还有八九百名退休职工和下岗工人要养。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已建成的2艘出口希腊的1000吨油船因船东无法进入国内而停靠码头等待交船,新的订单又未能签订,实际上已处于半停产状态。”李洋钢说。
面对这种局面,以李洋钢为厂长的新班子连续召开座谈会,听取全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着手开展一系列改革,如全员发动承接新船订单、精简机构、落实岗位职责等。转机,终于来了。
破“买方市场”困局
“当时国外市场不太好,那我们就转国内,凭我们的‘国’字号品牌和质量优势,在国内市场搏一搏。”李洋钢说。
新领导班子从接新订单入手,分赴各地寻找“机会”。当时,李洋钢先后往返上海、福建、江苏、湖北等地,终于在福建承接到当时该厂建造吨位最大、对重振旗鼓至关重要的35000吨(2070TEU)集装箱船。
船东当时提出的建造周期从开工到交船只有13个月,若按照老模式,建造时间至少要2年。李洋钢一咬牙,接!时间来不及,那就强化管理提高效率;建造费用不够,那就拓宽渠道去融资。通过努力沟通,船东2个月后预付了5000万元,这大大增加了建造的信心。
在全厂上下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该船最终如期交付,成为当时该厂建造最快的一艘大船。交船第二天,余下的6000万多元船款到账,李洋钢终于松了一口气。
随后,新船订单纷至沓来。2021年以来,该厂已新签订2艘同类集装箱船、4艘47000吨散货船、35000吨集装箱船以及系列不锈钢油化船等,目前手持订单还有13艘,建造总吨位达到历史之最,生产计划已安排到2024年。
群策群力下,国营海东造船厂重焕生机。不到2年时间订单数量就达到25艘,总价值达十几亿元,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2021年,该厂的工业总产值从1亿元一举突破3亿元。
打造一流造船企业
“企业要长远发展,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还要坚持绿色造船、环保治厂、以人为本。”这一直是该厂的立身之本。
“我们这里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员工在作业时没有戴安全帽,第一次发现扣500元,学习安全知识4小时;第二次发现扣1000元,学习8小时;第三次直接开除。”该厂一位员工说。
“这可能是企业中最贵的安全帽了。”李洋钢说,“戴安全帽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一件事,越简单的事管理就要越严,这是态度问题。”
在安全上,国营海东造船厂从没有忽视过。在成立安监部的基础上,同时为各船台配置了10余名专职安全员,时刻巡逻,负责全厂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制度;委托专业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近两年来,该厂投入2000万元进行基建,兴建、改造了一大批环保设施、设备。同时对厂区进行整体技改,在生产区建造了3台大型起重机,彻底更换不符合能耗要求的老旧设备,以实现节能降耗,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站在新的起点上,国营海东造船厂这艘“国”字号大船正稳步向前。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