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第八篇为海洋专章,并将该篇划分为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三个章节。
在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 《纲要》指出,发挥海洋科技领先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向深海、远海进军, 加快特色化、高端化、智慧化发展,积聚壮大海洋经济新动能,全面提升海洋创新能力。
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建设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浅海海洋综合试验场,提升 “科学号”海洋科考船设施效能, 支持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大国重器建设,建立开放、协同、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深入开展全球海洋变化、深海科学、 极地科学、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等基础科学研究,在“透明海洋”“蓝色生命”“海底资源”等领域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抢 占全球海洋科技制高点,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推动 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核心设备自主化, 加强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深海空间站、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等关键装备研发生产,打造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支持烟台建设中国海工北方总部。
实施 “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设国家海洋基因库,鼓励发展海洋 生物医药、生物制品和新型功能材料,打造青烟威潍高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推动成立东亚海洋合作组织,建设东亚海洋经济合作先导区。支持青岛、烟台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青岛蓝谷、威海南海新区打造国家级园区,推进青岛、威海、日照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优化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发展高附加值船舶制造,推进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船、超大型油轮、豪华客滚船、高端远洋渔船、游艇、河海联运船舶等研发生产,建设国家先进船舶制造基地.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发展精细盐化工,开发化妆品用、保健品用、医用产品。
高水平建设 “海上粮仓”、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开展海水稻种植试验,创新生态循环种养殖模式,加快建设 “渤海粮仓”。
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拓展海洋旅游功能,规划建设海洋主题公园、国家海洋科技馆,发展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海洋旅游业态,完善海洋牧场旅游服务设施。支持青岛打造国际邮轮母港,推进烟台、威海、日照开展邮轮无目的地公海游试点。 建设海洋经济要素交易市场,加快推动海洋金融体系建设,做优 做强山东海洋产权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办好世界海洋发展大会。
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方面 《纲要》指出, 要优化港口功能和布局,推进沿海港口岸线资源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高效开发,提升现代港口功能,推动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升级,打造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基地,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
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统筹港口作业区、疏港通道、港口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城市航运服务集聚区、城市生态廊道等功能区布局建设.促进海港、河港、陆港、空港联动发展,加强运 河沿线港口资源整合,规划建设小清河沿线港口。
到2025年, 沿海港口综合吞吐量达到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0万标箱. 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搭建集大宗商品交易、船舶交易、航运保险、船舶融资、资金结算、航运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探索设立航运交易所。
在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 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和谐海洋。统筹陆海生态建设,加强沿海防护林、河口、岸线、海湾、湿地、海岛等保护修复,建立系统集成的陆海生态管理模式。
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健全陆海统筹污染防治体系,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海岸带生态保护、海洋污染防治。严控港口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建设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加强沿海港口、船 舶、海上垃圾、海上微塑料等污染治理。
建立 “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在渤海海域开展海洋垃圾调查监测评价示范,探索开展海洋封闭倾废试点.完善海上溢油、核泄漏物、危化物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系统,推进海洋环境网格化监测和实时在线监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