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000吨级到30万吨级的变迁
三十多年前,在长江江畔的上海海运局码头停靠的“大庆1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装载量为1000吨的补给型油轮,当时它是上海海运局油轮船队(现中海集团油轮公司的前身)的主力船舶之一。
“站在长不过60米、宽不到8米的甲板上,望着宽宽的长江江面上航行的只有几十吨的小木船、上百吨的机帆船,这艘1000吨的油轮已经是很现代化的大轮船了。”中国海运集团油轮政委高峰说。
经过几十年我国造船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从改造国外淘汰的老旧船走上了自主建造万吨级轮船的道路。我国造船产量从1952年的1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2881万吨,世界造船市场份额从6%增长到23%以上,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之一。
目前,我国造船企业除了豪华游船尚无建造,其他船舶均可建造,包括17.5万吨、18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30万吨、38.8万吨大型矿砂船,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万箱级集装箱船。技术要求较高的船舶,包括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大型汽车滚客船、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等。修船产品也在向大型化、高附加值船、改装船方向发展。
2004年底,我国第一条悬挂五星红旗、注有中海标志的30万吨超级油轮“新金洋”起航。高峰站在长330米、宽60米的甲板艏部回看巨大的VLCC驾驶楼,回忆油轮从1000吨到30万吨的巨大变化,他深深感到中国强大了,五星红旗船队也在日益壮大,我们的远洋轮船一定会乘风破浪,创造新的奇迹。
从“烟熏火燎”到自动化无人船舱
丁雪华,1971年参加工作,现任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轮机主管,3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中国航运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听老船员说,60年代开的是蒸汽机船,以煤炭为燃料。船员一组5个人,一天三个组轮班,给锅炉添煤。为了减轻船体的重量,煤烧完留下的渣还要扒出来。船舱里面温度很高,夏天高达40摄氏度到50摄氏度,船员工作十分艰苦,一个班干完,鞋子里面可以倒出水来。”丁雪华说。
后来用了柴油机船,噪声很大,有事都要在黑板上写下来,说话根本听不清。柴油机的记表、加油等工作都要人工完成。
过去,船舱里面通风都是靠布做的“风斗”,能有个电风扇吹吹已经很不错了。夏天船员们睡在甲板上,有的睡在驾驶室里。但是海上湿气重,对船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由于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船员的需求量大,一艘800吨的船需要42个船员,而船上的生活条件又差,常常是十几个船员挤在一个房间。
如今,船舶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基本实现了无人船舱,只要工作人员在集控室操作就可以,大大节省了人力,10万吨的货船也只需要20余名船员。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安技部总经理陈延是上世纪80年代的船员,他说:“现在船员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船上都安装了空调、卫星电话,舒适度提高了,船员们都是两个人一间房,并且基本上普及了电脑,船员们在闲暇时间,还可以上网浏览。”
“过去船小,经不起风浪,加上天气预报也不及时,有一次,我们一艘3000吨的货船顶风航行,开出去7个小时,反而倒回去2海里。现在的集装箱船9级的大风都不怕,还可以开17节至18节的速度。”陈延说。
随着船型的不断发展,船舶运行效率也大大提高。90年代,从大连到波兰,中间经停新加坡,单程要开1个多月,在海上的时间长,储备的蔬菜都烂掉了,吃不上新鲜蔬菜,船员们的牙龈出血是常见的。现在,中国到欧洲停4到5个港口,往返只需要56天,从上海到美国西部的集装箱船单程只需要10天左右,航行时间大大缩短,船员们的生活供给也越来越好了。
从内贸运输到全球航运“巨头”
70年代,内贸航线主要联系上海、秦皇岛、大连、青岛等港口,运输的货物大多是煤炭、生铁等。国际航线不多,以东南亚为主,也有发往阿尔巴尼亚等国的航线,但货物以大豆、粮食、煤炭等初级原料和农产品为主。
丁雪华说:“过去运的主要是原料,加工品当时还没有开拓足够的市场。由于航运资源有限,货船在春节等客流高峰期,还要带客。”
“如今船上的货物越来越丰富了,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机电产品以及重型机械等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箱量也大幅提高。”陈延告诉记者。
随着中国船队规模的不断扩大,航线网络也在不断完善。1997年4月5日,随着“林园”轮在黄埔港首航,拉开了中国海运集团集装箱运输的序幕。在此基础上,1999年,中海集运成功开辟了澳洲、欧洲、地中海和美国等航线。如今,中海集运国内外航线达80余条,遍布美洲、欧洲、非洲、澳洲、中东等世界各主要贸易区。
国内另一主力航运公司——中远集团如今也拥有和经营着800余艘现代化商船,50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国内航运公司以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韩国、南非和西亚等为重要辐射点开拓全球业务网络,已经成长为国际知名航运公司。
当前,我国航运界正在进一步加强船队建设和网络铺设,进一步增加欧美等主干航线密度,大力发展第三国运输,在新的起点上向航运强国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