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晚报读者的大巴在中航船舶的厂区开了有5分钟,穿过一个大车间,才抵达长江岸边正在建造的5.7万吨海轮旁。 这艘散装货轮,在中航船舶只能算是“小个子”,该公司有10万吨级的干船坞一座,有能同时停靠3艘10万吨级的船舶的岸壁式舾装码头。在手的订单中,5.7万吨的货轮有7艘,9.25万吨的货轮有11艘,生产计划已排到2011年。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船,想不到,我们泰州的船厂能造10万吨级的巨轮。真不简单!”原市保温材料厂会计张菊芳虽是泰州人,还是第一次到江边的船厂参观。 “我们公司是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北京公司合资新建的公司。总投资18亿元,一期工程投入11亿元,于去年11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投资7亿元。今年7月,第一艘5.7万吨的散装货轮已交付使用。”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徐建忠说,“我们的设备现代化程度高,比如有6万平方米的联合车间,许多原本在露天完成的作业,现在可以在室内完成。” “你们公司的船舶用的发动机是进口的吗?有多少部件是公司自己生产的?造一条船有多大的工作量?”24岁的读者杨啸晨对公司的许多细节都很感兴趣。 “造船业合作化程序很高,我们的船用发动机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每艘船采购件总量要达到85%,所以造船企业对周边企业的带动作用很明显。造船的工作量很大,这一艘船光用电缆就达到10万米。”徐建忠说。 “金融危机对你们公司有影响吗?”读者赵丹关心着造船企业的前途。“影响当然是有的,但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我们公司正抓住机遇,发展多种经营。你们看,这艘船不是我们生产的,而是到我们这儿来拆解的,这正是我们公司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我们将适应市场的需求,谋求更好的发展。”徐建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