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海事部门积极落实交通运输部“三不一优先”“一断三不断”目标要求,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作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助力打通航运企业复工复产各个环节,科学合理组织船舶进出港,畅通水上运输“大动脉”。一项项务实、暖心举措,有效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稳步恢复。
-->
近日,江苏连云港港主港区30万吨级航道二期等一批重点水运工程全面复工,累计投入19艘施工船舶和353名船员参与工程建设。图为在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疏浚作业现场,海事巡逻艇维护大型挖泥船“天鲲号”施工水域交通安全。
运输保障篇
沧州海事助力疏浚船舶复工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寒潮大风天气的叠加影响,河北沧州黄骅港港口生产经营暂临困境。沧州海事局勇担重任,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保障黄骅港这一国家北煤南运能源运输“大动脉”的畅通。
该局精准调度船舶进出港动态,综合考虑海上水文、气象条件,合理安排船舶锚泊、上下航道位置,缩短“排队”进出港船舶间隔,特别是缩短大型重载船舶“排队”进港安全距离,并利用港池作为船舶待泊水域,实现了船舶锚地等待时间、船舶排队进出港时间、船舶靠离泊时间“三个缩短”,进一步提升了船舶周转率。
2020年1月1日至2月20日,沧州海事保障综合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061万吨,同比增长6.63%;保障集装箱安全运输5.76万标箱,同比增长22.81%。
冬季频繁的寒潮大风造成黄骅港航道回淤较为严重,大量疏浚船舶需要频繁穿梭于进出港船舶之间进行疏浚作业。为保障疏浚船舶复工复产,该局靠前服务,督促辖区各施工单位科学安排施工工期,严格管控船员登离船,严防交叉感染,实行日报制度,精确掌握每一名海上施工人员身体情况。科学调度施工船舶和进出港商船秩序,组织施工船舶抢抓航道空档期抓紧施工、及时扫除航道浅点,保障航道通航功能。2020年1月1日以来,辖区参与涉水工程施工船舶达21艘,完成航道港池疏浚施工任务530万立方米,未发生1起商船和施工船舶险情事故,有力保障了黄骅港航道“生命线”的畅通。
防城港海事提高审批效率确保LNG运输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广西防城港海事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多措并举推进水上交通监管和疫情防控工作同步开展,打造海上“绿色通道”,保障口岸快速通关和海上船舶安全进出港。
-->
广西海事局海巡艇护航LNG船进港
为避免因电煤油气等重要民生物资供应不及时而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防城港海事局专门开辟海上“绿色通道”,在严格审核把关、抓好进出港安全保障工作的同时,提前调度谋划做好服务保障,优先办理电煤油气船舶进出港手续和船载危险货物的审批,确保船舶安全快速通过。
该局还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全局党员主动参与现场执法、应急值班、政务服务和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确保疫情期间业务开办不受阻。同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改变船舶监管方式,开通了远程船舶监管、临时实行网上办理船员任解职业务,既保证了船舶安全监管到位,又使得进出港业务办理高效顺畅。
据统计,1月23日以来,防城港海事辖区进出港货物吞吐量达1200余万吨,船舶进出港艘次达405艘次,LNG运量近3万立方米。
-->
自2月24日起,山东港口烟台港西港区大型船舶进出港时,海事部门减少了航行警告发布环节,把警示语句在海图上标绘。这是烟台海事局助力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产保供的又一举措,每年将有近千艘船舶从中受益。图为装载31.7万吨铁矿石的“古艾巴”轮在烟台港西港区卸货,创下每小时12196吨的单船铁矿卸货世界纪录。
水工项目护航篇
江苏海事资源共享 护航常泰大桥安全施工
常泰长江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展开施工以来,江苏海事局靠前指挥,建立大桥建设期水上联席会议机制,积极协调工程沿线7个海事机构,全力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常州、泰州两地海事局联合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和相关参建单位党组织,成立“常泰长江大桥建桥党建护航联盟”,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共同提高”原则,全力打造大桥建设安全共同体。在大桥主塔基础首节钢沉井浮运期间,江苏海事先后投入海巡艇22艘,执法人员近百人,圆满保障了两个首节钢沉井安全准时到达指定位置。
-->
海事保障常泰长江大桥顺利施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保证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工程建设两手抓、两不误,江苏海事局和常州、泰州地方海事局与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以及各参建单位,密切协作,全力助推大桥安全顺利施工。目前,大桥主塔两个钢沉井正在进行井壁混凝土首次浇筑施工作业。
同时,海事部门积极发挥建桥党建护航联盟先锋作用,在船舶高峰流时段安排党员领导干部在桥区水域一线驻守维护。在安全保障措施和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到位的前提下,主动将已有的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有效期延期至疫情结束,网上申请形式“不见面”审批新办许可,允许材料原件待疫情结束再提交;落实船舶和船员管控要求,即时开展网络安全课堂和现场安全教育;为常泰长江大桥施工船舶开辟进场绿色通道,船舶证书网上查验合格后,不再进行现场检查,保障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零排放、全接收”,积极落实生产生活所需物资和必要防护用品。
据了解,自疫情发生以来,常泰长江大桥投入施工船舶80艘次,水上作业人员500余名,沉井井壁混凝土浇筑已完成22个隔仓,浇筑混凝土1.81万立方米,实现了水上施工零事故,人员零感染,水域零污染。
宁波海事“云指导” 保障重点涉水工程复工
2月25日,随着海上施工船舶“三航拖2013”轮、“三航砼16”轮、“浙奉工8号”轮陆续进入施工现场,宁波市重点工程——北仑通用码头改造工程正式复工。截至目前,全市17个省市重点涉水工程项目已复工12个,复工率超过70%。
“施工船舶是涉水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力量,船舶和船员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尽快复工,以及复工后的防疫工作。”宁波海事局通航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北仑通用码头改造工程此次进点的3艘施工船共43名船员在船,为了落实船舶防疫工作,保障船员在船期间人生安全和防疫安全,海事部门协助施工单位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方案,重点要求船舶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和人员体温监测工作,并配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针对即将开复工的工程项目,海事部门也已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让行政相对人“跑零次”即可完成相关申报,并将这一做法进行了拓展。最早复工的宁波冠保有限公司5万吨级通用码头工程在近期却遇到了另一个难题。“船舶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我们一共有5艘船、近50个船员在船,复工一段时间后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如何处理?”
为解决这一困难,宁波海事部门的工作人员为船方接通三方视频连线,仔细进行了指导,在“零接触”的前提下,借助信息化手段,将监管和服务相结合推出了“云指导”,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复工,工期不受影响。
-->
浦东海事局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对辖区内的部分危险品码头和集装箱码头上停靠的船舶作业情况进行巡视,保障辖区港航企业安全复工复产。
船员关怀篇
东莞海事灵活办理船员任解职
“我滞留在湖北,无法回船交接工作,船舶不能正常营运!”目前,某沿海船舶上一名高级值班水手毕某,通过电话向东莞海事局求救。
原来,受疫情影响,毕某节前请假离船后被滞留湖北至今,受疫情影响无法按原计划回船复工,船上的职务也没有解除,船舶没办法正常复工,希望海事部门能帮助他。该局工作人员与毕某所在船舶及其船公司联系,情况属实。根据规定,船员因故未能及时在下船港口办理解职登记手续而需补录的,属非正常任解职信息,需要由船员本人或其派出单位携带《船员服务簿》及复印件等相关证件,到东莞海事局政务中心申请补录解职信息。
另一方面,船公司想另聘船员,但超过最低配员要求将面临一定经济损失,同时毕某没有解除职务,船公司另请船员又存在劳务纠纷的风险。为打破困局,东莞海事局从优先便利船员、保障船舶复工等方面考虑,多次与船员、船供公司进行沟通协商,以航行安全为大前提满足最低安全配员要求,做好岗位的交接工作。
最终,经船公司和毕某协商一致,同意以离船之日为解职日期,由船公司代办解职补录手续。目前,该船已完成船员交接上岗,船舶按原定计划从东莞港三期码头起航前往汕头。
港航纾困篇
2月24日下午,在福州罗源海事处的远程电子护航下,一艘8万吨级的利比里亚籍散货船“马蒂亚斯”轮驶进罗源湾,缓缓停靠在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的码头边。与此同时,一艘4万吨级的马绍尔群岛籍散货船“青龙”轮维修完毕,从船厂驶离罗源湾。华东船厂是东南沿海主要的修船基地,疫情防控期间,在福州海事部门的助力下,华东船厂顺利复工复产,有34艘次外轮相继进入该厂修理,24艘已按期交船,单月生产产值高达1.2亿元。
-->
华东船厂船坞一艘正在检修的外籍散货船
“我们成立了复工复产工作组,主动对接企业遇到的难题,在督促指导他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为他们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助力他们及时安全有序复工。”罗源海事处副处长池锦介绍说,海事部门对拟进入华东船厂修理的船舶实施“非现场”检查,针对靠离泊、防污染作业等环节,充分利用好VTS、AIS、CCTV等海事信息化监管系统和微信通讯手段,加强远程电子巡航护航,全力保障安全生产。
与此同时,为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倡导“不见面”政务服务,及时将疫情防控期间海事监管和服务工作的调整内容告知辖区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提倡修造船舶业务通过远程办、网上办、邮寄办等“不见面”办理模式,并开通“绿色通道”“预约服务”等便民举措,优先办理修造船舶出港手续,提高修造船舶进出港口岸通关效率。针对近期浓雾等恶劣天气频发情况,海事部门还及时为企业发送气象信息、航行安全信息和安全预警信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大港海事远程评审助工程复工
2月21日9时,来自厦门和天津的专家通过网络视频形式集体审议通过了《天津港大港港区建材码头升级改造工程施工通航安全保障方案》专家技术评审意见,这是天津海事辖区首次开展通航安全方案远程评审。
据了解,大港港区建材码头是大港港区唯一实现口岸开放的散杂货码头,该泊位服务于天津某科技公司出口需求,该公司日均生产硫酸铵结晶1500吨,产品全部使用船舶运输出口。工程如果不能按期施工,将严重影响港区外贸货物出运,企业外贸订单也将存在重大违约风险。
针对港区发展迫切需求,大港海事局急企业之所急,主动服务,把专家技术评审现场集中会改为网上远程技术评审,组织引航、航海、海事等方面的5名专家及10余名单位代表,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从安全施工、船舶交通组织、应急保障等多个角度科学审查施工作业通航安全保障方案针对性、合理性。
保障方案顺利通过专家技术评审后,工程施工作业负责人谢经理连连感叹:“原本预留了半个月时间通过评审,现在只用了两天!太出乎我们意料了,项目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真帮了我们大忙了。大港海事局的同志创新会议方式帮助我们企业复工,为我们赢得了时间,真是太感谢了!”
为保障方案顺利通过评审,大港海事局采取了多项措施。他们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疫情防控期间通航安全保障方案网上远程专家技术评审指导意见及标准流程,打通法规政策壁垒,定制评审要点、标准、程序等具体要求。关口前移,加强沟通协调,在会前协调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解决技术难点。此外,严格把握规范流程,加强沟通协调,降低由于无法当面交流而产生的“沟通成本”,增强与会各方的互信,提高网络技术研讨的质量和效率。
疫情防控期间,大港海事严格落实行政审批、重点物资运输、港口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等方面便利措施及海事保障,压缩业务办理时限,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全力保障企业复产复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交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