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63|回复: 0
收起左侧

张国立30年前曾炸浮冰救科考船 现在我们有“雪龙2”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12月22日,共青团中央转发的一篇公众号文章中曝光了30年前张国立冒着生命危险救南极科考船“极地”号的事迹。

https://v.qq.com/x/page/d1431gn1bgn.html

文章中提到张国立当时随南极科考队拍摄纪录片《长城向南延伸》,南极科考船“极地”号在前往南极时遭遇浮冰被困20多天,终于出现转机时却又遭遇了冰崩。

e77458d4823c3b918bd2704fbd37b306.gif -->

要想靠岸必须将浮冰炸开,张国立作为船上唯一见过炸药的人,担任了爆破组组长,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破冰过程后,“极地”号终于靠岸,张国立因此立下了个人二等功,集体一等功。

738e960b4922fb3d7b7924fd75b68006.gif -->

21a707266420b4db970793ec3e2f2c2a.jpg -->

“极地”号改装自芬兰杂货船

中国的南极科考始于改革开放,“极地”号是我国第一艘极地考察船,改装自芬兰杂货船。

1985年,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从芬兰EFFOA船舶公司购买了杂货船“雷亚”号,由沪东造船进行了改装,使该船成为一艘多功能、多用途、综合性并适宜于高纬度高严寒海域航行的科学考察船。改装工程于1986年9月完工,并命名为“极地”号。中国南极科考,终于告别没有专业破冰极地科考船的“裸奔”岁月。

73939beab16e028358872f64bd2f16d7.jpg -->

然而,“极地”号只是解决了极地破冰船有没有的问题。它并不是特别好用——由于破冰能力较差,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冰密度小于五成的浮冰区航行。1987年5月17日结束的这次首航后,经历仅8年6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于1994年匆匆退役。原因是中国终于有了比较专业的南极科考船。那就是“雪龙”号。

“雪龙”号购买自乌克兰

与“瓦良格”号一样,“雪龙”号亦是在苏联解体后从乌克兰买入,只不过买入时间更早。1992年,中国得知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有一艘在建的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原本想投入苏联北冰洋沿岸运输,随着苏联解体,这条船没人买单。对位处东欧南部的乌克兰来说,此船当时没有实际用途,急于出手。中国派人前去考察并交了170万美元定金,1993年以1750万美元的价格买了回来。

“雪龙”号拥有1.2米的破冰能力,尽管比起俄、美、加拿大等国破冰船来,能力并不出众,但中国人小心使用,悉心维护,甚至曾驰援过俄罗斯“费德洛夫院士”号科考船。

ef195b5f7bc155c213b1c2b9f3661396.jpg -->

“雪龙2”号由中国自主建造、中外联合设计

“雪龙2”号作为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于2019年7月交付使用。

2d5abbce631a24c915c2dd12ec28dfa6.jpg -->

“雪龙2”号是按照“国内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由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七〇八所开展详细设计,江南造船负责建造。

“雪龙2”号具有双向破冰能力,作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最大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可实现冰区快速掉头。

2019年11月20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进行了首次陆缘冰破冰作业;2019年11月23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完成了中山站附近的航道破冰,以连续破冰和冲撞破冰的方式,为“雪龙”号海冰卸货开辟了一段约14海里(1海里约合1.85公里)的冰上航道。

821b32288b6babf16b6f9b8339f00d96.jpg -->

30年前, “极地”号被“冻住”,30年后,“雪龙2”号为“雪龙”号破冰开路,虽然“极地”号已经退役,但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将继续双龙探极之旅。

807da2bf5e50e3029130bd7bbfdbc6c1.jpg -->
“雪龙”号和“雪龙2”号聚首▲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留得残荷听雨声 + 1 前排留名震撼、回味与反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7-1 02:37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