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世界最大仿古大福船下水
据福建日报报道,22日12时23分,伴着震天的炮响和人们的欢呼,仿古大福船“福宁号”在宁德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基地顺利下水。望着久违的阳光映照着海面,63岁的刘细秀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我造船43年,还从没造过这么大的福船。”出自福船世家的刘细秀是“福宁号”总技术师、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19岁就跟随父亲在漳湾造船厂当学徒,如今是这门技艺名副其实的“师傅头”。
由他和工匠们共同完成的“福宁号”,长41.6米、宽12米、高26米(含主桅高度),长宽均超过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是当今世界上可用于航海的长宽最大的木帆船。
蕉城漳湾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明代洪武年间由闽南地区传入,迄今已有650多年历史。2010年,这项技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项目保护单位的蕉城区漳湾镇政府曾许下一个承诺:要筹备造一艘仿古大福船。
原本按计划,“福宁号”2018年就会完工,但在去年2月,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船身遭遇火灾,仅主体结构得以保留。刘细秀和工人们没有气馁,经过一年的重新修复建造,重燃海上梦想的“福宁号”更显威武气派。
薪火相传22代从未间断
但,“福宁号”成功下水的风光背后,却是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承的窘境。这项技艺在闽南濒临失传,仅存漳湾刘氏家族一脉。而刘细秀能成为“师傅头”,不仅因为他是刘氏家族后人,更重要的是自身的领悟和机缘。
当学徒的时候,刘细秀在船舱里捡到一张旧的福船图纸。比一比、画一画,认真研读一些造船设计的图书,就这样,他“偷学”到了画图纸的技术,也更加了解福船制造工艺,很快就脱颖而出。
刘细秀介绍,一艘福船的制造,必须全都手工操作。漳湾的福船船型多样,尤以一种当地称作“三桅透”(三桅三帆)的最具代表性。它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要经过安竖龙骨、配搭肋骨、钉纵向构件舷板、搭房、做舵等工序,最后桐油灰塞缝、修灰、油漆上画,才算完成全船。
“水密隔舱是福船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口中的水密隔舱起源于唐代,它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透水的不同舱区,当船舱受损漏水,可将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舱中,不至于迅速沉没。
千百年来,该技艺被广泛应用于渔船、货船、战船及外交使船,直到18世纪后期,该技艺传到西方,水密隔舱成为现代船舶设计中的重要结构形式,至今仍普遍应用在现代船舶制造中。2008年,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记载,传统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由漳湾刘氏家族传承了22代。过去,这是一份荣光。如今,却成为技艺传承濒危的写照。
风华远去传承迫在眉睫
作为当地有名的造船人,刘细秀见证了福船的繁荣与低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鼎盛时期,漳湾造船厂有3家,造船师傅100多人,订单都接到浙江、山东等地。”他说,现在订单越来越少,造船又是辛苦活,工资不高,年轻人怕脏怕累都不愿意来学了。
随着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快速发展,福船技艺正在渐渐走出历史舞台,传承迫在眉睫。
刘细秀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如今精准掌握这门技艺的师傅也已不多,遗憾的是,他三个孩子,无一继承父亲的衣钵,许多福船手艺人也转行从事别的工作。“总有干不动的一天,希望这门手艺能有年轻人来传承。”
技艺的传承,通过对老规矩的继承和数十年实践的摸索而口口相授,这既是老手艺的美感所在,也是其面临的困境之处。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工序十分繁杂,在施工过程中全部由手工操作,每道隔板用若干木板榫接而成,在隔板与船底板衔接处,装置有肋骨,并使用铁钩钉勾连在一起。然后用苎麻、石灰和桐油为原料,按一定比例调和成“艌料”,嵌塞进船舱木板之间的缝隙,使其密不透水。
“这些都是体力活,一天需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每个造船人手上都是厚厚的老茧。之前带过几个徒弟,有的学成转行了,有的学到一半就跑了。”谈起这个话题,刘细秀万般无奈。
千年技艺期待焕发光彩
濒危的千年老手艺,怎样才能重新焕发新生机?
为了抢救、保护、传承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12年,蕉城区成立了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中国福船文化展示中心、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等也相继建成。
“如果再不想对策,这门手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真的要失传了。”蕉城区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秘书长刘登生说,原本刘姓家族有二十几条支脉,现在还在造木船的,只剩下一脉了。如今活跃在造船一线的师傅如今仅剩40多位,年轻的传承人尤为稀缺。刘登生希望,在未来能够与高校进行合作,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与班级授课结合。
“如今福船模型手工艺品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在一些精品商店也时常可见,以后或许还能做船模。”近几年,刘细秀开始学习设计福船模型,展陈馆大多船模均出自他之手。
和刘细秀一样,18岁就开始学习造船技艺的刘朝为说:“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希望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刘朝为也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将福船技艺融入玻璃钢船制造中。
老手艺人仍在努力探索,当地政府也在为此寻求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在此前新批复的漳湾片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蕉城区将启动福船文化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中国福船文化特色小镇,希望让“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这一世界文化瑰宝能再放光彩。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下水只是“福宁号”问世的第一步,之后它将进行动力系统安装测试,以便用作渔业观光休闲船。试航后,“福宁号”有望于今年内进行“中国仿古大福船”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未来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环球航行。
来源: 台海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