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72|回复: 4
收起左侧

百岁大师!他是我国船舶行业第一位院士,培养多位院士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6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他是我国船舶行业的第一位院士从留学海外到毅然回国从任职高校到著书立说这位百岁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中国海洋人的使命他从事教育行业70余载在船海领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大批教育界和造船界的骨干精英他是中国造船史研究奠基者国家造船学科和船舶工业发展先驱他就是杨槱院士
17b4b63f65f87491623be19e4152caa6.jpg -->


杨槱先生,造船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自1940年起担任交通大学教授,也是我国船舶行业的第一位院士。他是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创始人、船舶技术经济论证的开拓者、船舶科技发展史的奠基人。
1940年至今,70余载漫长岁月,杨槱先生辛勤耕耘在船舶设计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土地上。从事教育行业七十载,他培养了一大批教育界和造船界的骨干精英,他的学生中,就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等。
a5adc646d8745064cefe60fe712045e9.jpg -->


站出来,救国

杨槱院士1935年开始学造船,如今已有80多个年头,亲历见证了中国造船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高中毕业,杨槱院士考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工学院,一所著名的机械制造和造船高校,希望能成为一名船舶工程师。学成回国时,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他来到抗战时期内地最大造船厂——民生机器厂担任副工程师。28岁那年,他应邀参加赴美服务团学习考察,在费城海军船厂见习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监修官工作,这一年获得了宝贵的现代造船和修船先进技术经验。
92ff714cc87a50cc055219d223dac97c.jpg -->


601bf01f3fe036186ab53f693ef05233.jpg -->


43a39f7fdbc9705263226c1f3cbbf609.jpg -->

上海交大校史馆内陈列的杨槱院士教学老照片

1948年,解放战争在全国呈燎原之势。杨槱院士当时担任海军机械学校的教务组组长,学校决定迁往台湾,但他不愿意跟去。就在这个时候,一位交大教授因公去英国开会,就找到他代课,这一代就是半年。半年后,杨院士和交大的缘分并没有断绝。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亟需一批船舶海洋方面的人才进行国防和经济建设。上世纪50年代,交大决定大力发展船舶学科,1955年大连工学院造船系并入交大。杨槱院士当时正担任大连工学院造船系主任,于是一纸调令让他回到交大担任副教务长,负责筹建造船学院。从那以后60多年,再也没有离开过交大。

造出来,富国

看似离开了造船的一线岗位,但我始终认为,干一行,爱一行,只要国家需要,在任何岗位都可以作出贡献。——杨槱院士

其实,造船业涉及的不仅仅是“产”和“造”,还需要“学”、“研”和“用”。年近六旬,杨槱院士开始接触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倡导在船舶设计领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那时候,造船科技人员搞设计用的不过是计算尺、鸭嘴笔、积分仪、曲线板和压条等,设计一艘船花时间太多,而且所得数据还不够精确,分析范围也很狭窄。他在船的主要尺度分析、船舶稳性、船体强度计算等方面率先使用了计算机,还带动和组织国内有关研究单位编制有关辅助船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6b03ed6f85ce4cde5d84ebd542de58ae.jpg -->

作为杨门弟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左二)、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最右),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右二),登上励志讲坛。

cc1c3423fd9bf56c69ce9f8d6f050202.jpg -->

2017年杨槱100岁之际,身在华东医院的他,用视频的方式与3位他学生辈的院士一起,为大学生上了一课。

同在上世纪70年代,杨院士看到一些货船船体较瘦,速度虽快,但货船不规则,不利于理货,装卸也不便。他就与航运部门共同进行新的经济型货船的研制工作,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考察了福州、厦门、广州等港口,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深入调查基础上,他提出的5000吨近洋干货船和15000吨经济型远洋干货船的设计方案,获得认可。这样设计出来的货船船体较为丰满,货舱方正,虽然速度较慢,但装卸货方便,燃料消耗省,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除了开拓船舶技术经济论证方法,杨槱院士还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海船稳性规范》,填补了在这领域的空白。

1981年,杨槱院士荣幸地当选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我国造船领域的第一个院士。

教出来,强国

作为一名教师,杨槱院士先后讲授了船舶设计、船舶静力学、船舶概论等课程。这些年来培养了5名博士研究生和20名硕士研究生。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本身相当优秀,杨院士对他们要求也非常严格。即使现在,杨院士依然担任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的技术顾问,90多岁时还一周工作5天,每天一早起床吃过早餐就到浩然大厦办公室,经常回复E-mail,审阅研究生论文。

9dcfacecca689694e8e18ca6d5b0c60f.jpg -->

杨槱院士对船舶海洋科技史的研究,发端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在编写《船舶概论》等统编教材时,认识到国内很多船史存在错误。他开始阅读《二十四史》中与船舶发展史有重要关系的史料,还读了《宋会要》《太平御览》《天工开物》《龙江船厂志》等相关文献。1962年起,他陆续撰写了《中国造船发展简史》《近代和现代中国造船发展史》等多篇论文,埋下了晚年学术研究的种子。

bc2f960c6ea458e058782f91d763d705.jpg -->

杨槱院士独立起身练习太极推手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杨槱院士没有休息。耄耋之年还是马不停蹄,写了《帆船史》《轮船史》《郑和下西洋史探》《人、船与海洋的故事》等一系列著作。他希望这些书籍能激起更多青年学生对海洋船舶事业的兴趣与热爱。1997年,他向上海交大捐赠设立“杨槱院士奖学金”。2010年追加捐赠30万元,2013年再度追加50万元,2013年把获得的“上海市教育功臣”奖金20万元也全额捐作奖学金,激励晚辈学习奋发。

海洋对一个国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未来的世界,海洋与人类的关系也必将越来越密切。当我们怀着一颗为国奉献的精神去做海洋建设这件事,就会树立责任意识,希望国人更加热爱海洋,希望有更多青年人投身船舶与海洋科技事业。
——杨槱院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杨槱院士的事迹着实令人敬佩新一代交大人定将传承创新精神接过强国之梦的接力棒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事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来源:上观新闻、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院士诚可敬,但是交大这种学校实在是不适合再继续开船舶这种苦逼专业,坑了不少学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前述1940年就在交大担任教授(无详述)与后述1948年才在交大代课始不吻合需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这才是我辈楷模,值得大家尊敬和学习的人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芜湖
比我还潮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7 00:26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