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球各航运公司纷纷公布一季度“成绩单”,引起业内热议:根据各公司发布数据,马士基、戴安娜航运等都出现营收增长、实际亏损现象,全球航运企业一季度业绩整体不容乐观,旌旗不倒者寥寥无几。
-->
图文无关
“尽管一季度末集运市场出现了改善迹象,但整体而言,由于燃油价格上涨、租船成本上升和运费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一季度的业绩整体上受到了负面影响。”以星航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liGlickman对一季度航运财报普遍亏损现象分析道。
现状:营增利减
全球航运企业一季度的业绩整体不容乐观,除中远海控在一片哀嚎中难得地实现了1.8亿元的盈利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名盈实亏、人仰马翻。
5月12日,阳明海运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合并营收为310.35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302.55亿元新台币增长2.58%;集装箱运量为122.6万TEU,较去年同期112.8万TEU增长9%;税后亏损19.5亿元新台币(4.15亿元人民币)。
5月14日,赫伯罗特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26.167亿欧元,较上年同期21.321亿欧元增长4.846亿欧元,但集团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今年1-3月累计亏损3430万欧元(约合2.5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亏2 380万欧元。
主要从事散货运输的戴安娜航运,第一季度总收入4836万美元,同比增加54.63%,收入上升主要因为平均期租收入上涨以及船队规模扩张,然而第一季度却亏损310万美元(约合1967.54万元人民币)。
此外,马士基营收增长30%,但实际亏损2.39亿美元;现代商船运输集装箱量增长2.2%,但营收却比上年同期减少2千万亿韩元;Euronav一季度净亏损3910万美元,而2017年同期净利润3430万美元……
解读:价低本高但前景可期
“航运企业目前亏损是运输成本、运输利润与现在形势不相适应造成的,并不是表面上的亏。当下,航运运量大幅提升,但运价方面,水路运价始终跟不上其他运价的发展速度,燃油、人力等运输成本又在大幅提高,航运市场运价的增幅远远赶不上成本增幅,最终造成运量增加却利润普遍亏损的现状。” 某不愿透露姓名航运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航运市场整体不愠不火,疲软的运费成为悬在航运业头上的“利剑”。而据SeaIntel的分析报告,今年海运费较去年还将整体下降2.5%,航运企业接下来在运费方面将继续承压。
“虽然从利润上来看航运企业多是亏损,但从社会效益和行业发展上来看却是相反的。” 该航运专家向记者解释说,“这种情况跟高铁较类似,高铁一开始空座率很高,亏损,但还是正常营运,营运之后人们习惯了,产生了社会影响,就开始大幅盈利了。航运也是一样,没有产生盈利不是行业本身的问题,只能说是行业固有形成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改善,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只要把行业做规范,效益自然就起来了,不能因为最开始的亏损而看衰整个行业。”
对于长江航运市场行情,航运专家认为,长江航运摆脱这种短期的亏损时间不会太长,去年三四季度时各企业利润都达到25%左右。依据前年的情况来看,各个单位年均下来不会有绝对的亏损,整体效果还是可以的。
对策:打创新与政府支持“组合拳”
专家认为航运企业应该从企业内部精简建构,优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政府应该给予航运业价格以及运输方式上的政策引导。
“就航企自身而言,我认为在行业内部管理上还是有挖掘空间的,他们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来提升效率、增多盈利。” 这位航运专家分析说,“整个航运企业对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亟需提高。要学会利用现代科技力量,让线路设计合理些,运输效率提高点,船舶周期频次换快点,本来需要7天的,最后通过调度的优化,效益的提升,五天完成,这样航运企业效益就会提升。”
专家认为,国家政策支持可以从价格的引导和运输方式引导两方面入手。对于大宗精、散货而言,船舶运输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有时会因为抢时效通过公路运输,这就导致水路运输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在同样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有意识地把货物运输往水运上引导。(记者 杨柳)
转自:中国水运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