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经受住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国造船产能结构调整等各种困难考验,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科技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多元化项目由点到面迈向产业集聚,形成了新兴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平稳增长并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经过不懈的努力,截至目前,中船集团新兴产业体系已覆盖能源、现代服务、新型城镇化、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通用航空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中船集团“5大”和“2特色”7个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共100多个项目。当前,中船集团正在不断加大新兴产业资源整合力度,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致力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不断做大规模,围绕贯彻国家发展战略及中船集团实际发展需求、促进中船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砥砺前行。
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积极推进中船集团多元发展。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以及坚持绿色发展、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战略的引领下,中船集团新兴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几大支撑逐步形成。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玖隆物流平稳运行,海上浮式储油业务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新型城镇化、城市矿产及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等项目稳步推进。在科技产业方面,环保、超声治疗系统、油污综合处理等项目已逐渐实现落地;海上风电运维专用登乘系统、船舶分段车间智能制造系统工程总包、节能装置集成以及智能地暖等项目正在产业化进程中深入推进,产业化人才队伍体系和产业化发展新机制也不断完善。作为新进入者进入成熟的产业体系,面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船集团迎难而上,从顶层设计层面不断明确发展方向,集中资源,有序推进,驰而不息采取有力举措,在现代服务业和科技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围绕全面战略转型的总体部署,中船集团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软实力”建设,推动科技产业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文件体系及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持续加强能力建设,为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中船集团2017年度工作会议对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产业发展的战略谋划、顶层策划、集中资源、持续推动、重点突破等方面下功夫,确立多元产业与军工及船海主业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明确加快发展非船装备、科技产业,站稳坐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针。二是建立明确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容错机制,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保护调动积极性。三是严格按规律、规矩办事,把握产业发展走势,严控风险,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或重大损失。四是坚持“五个驱动”,构建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这些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中船集团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提高了各单位对于发展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也为中船集团民船主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形成了协同互补效应。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携“亮点工程”走向世界。中船集团在埃及亚历山大船厂的改造项目取得了积极的带动效果。作为最大的军贸溢出项目,该项目是中船集团首次独立承担的相较完整的大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首次在非洲地区全面应用国内造船工艺标准和土建施工标准,有力推动了我国技术标准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维船舶设计软件在非洲地区的推广及应用,并带动千余台套国产设备的出口。
与此同时,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积极推进了地中海航运9400TEU集装箱船项目、达飞海运18000TEU和达飞轮船22000TEU集装箱船项目。2013年,瑞士地中海航运作为租家、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作为船东、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分别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卖方的6艘9400TEU集装箱船合同正式签署并生效。同年,法国达飞海运作为租家,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公司作为船东,中船贸易公司与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卖方的3艘18000TEU集装箱船合同签署。今年9月,中船贸易公司携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轮船签署了9艘22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中船集团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促成了订单签约,屡次刷新了中国造船业纪录。数十年磨一剑。中船集团成功与世界大型班轮公司签约,进入世界大型集装箱船建造俱乐部,实现了大型集装箱产品系列化全覆盖,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重大飞跃,也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成果。
集中采购促进降本增效,为主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集中采购和电商化建设作为新兴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服务主业生产、保证物资供应、促进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中船物资采购信息化平台按照“整体规划、集中上线”的总原则,借鉴同行相关业务建设经验,致力打造符合中船集团自身采购特点的网上采购模式,采购流程从供应商和物资选取,到购买操作,均可做到在系统中信息公开,有据可查,实现阳光采购;可通过与供应方商谈,获得供方产品优惠价格,同时也可进行公开、公平比价,支持企业降本要求。中船集团还将统一各成员单位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采购流程和采购方式,规范供应商管理,固化操作,实现流程规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船集团已有近百家成员单位(含三、四级企业)上线采购。今年1~6月,中船集团通过物资采购信息化平台采购的金额占累计集中采购物资合同金额的比例达74%。以物资品种上线采购率100%为目标,中船集团将继续深化与合作方的合作,结合集团实际情况,为采购方、运营方和供应方在采购过程中提供可操作的信息化平台,推进物资采购转型和提升船舶行业采购管理水平。
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园区,玖隆物流不断迈向现代化。在中船集团的坚强领导下,2016年,玖隆物流配套平台持续完善。在钢贸物流方面,玖隆物流完成钢材出库总量同比增加9.9%;加工板块完成钢材加工量同比增加2.7%。在电子商务方面,完成平台交易量同比增长39.7%;采购平台完成定标金额同比增长28.8%;大宗原辅材料完成贸易量同比增长45.5%。目前,玖隆物流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328位,在中国服务业500强中位列第111位。此外,玖隆钢铁物流园区还是全国首批29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之一。
同时,玖隆物流重组工作充分发挥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优势,为中船集团进一步转型发展积累了经验。
创新发展海上装备,积极为国家能源发展作出贡献。围绕船舶主业适度多元化、优化经营模式,中船集团于2014年4月组建了新加坡能源公司和浮舱公司,大力发展国际能源贸易和海上仓储两大业务板块。当前浮舱规模已扩大至5艘超大型油船(VLCC)海上浮舱,总库容约165万立方米,位居新加坡附近水域海上浮舱规模第二位。中船集团也因此成为新加坡地区唯一能够开展在航油品过驳作业的企业,在新加坡浮舱市场树立了“CSSC”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5艘浮舱共完成海上STS过驳油品操作386艘次,完成吞吐量1733万吨。浮舱业务的不断发展扩大有利于反哺和服务主业发展。未来,中船集团海上仓储板块将继续围绕多元化发展思路,在浮舱规模化发展、浮舱项目区域化、参与能源上游资源开发、建立船舶综合服务链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号召,中船集团创新提出液化天然气(LNG)海气直供系统,可实现海外天然气进口并直接供应给用户,创新了国家低成本地快速扩大天然气进口来源和机动保障供应的能力,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组的认可,为以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创造了条件。
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在中船集团整体战略部署下,现代服务业工程总包业务板块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设计咨询业务与工程总包业务齐头并进的局面,并通过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投资项目等多种新商业模式,开拓了保障房建设、新型城镇化开发、学校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市场。2010—2015年,中船集团工程承包实现单体工程总包项目金额超4亿元的项目达10个。
在船舶行业低迷背景下,中船集团积极加大工程总包业务转型发展力度,在调整业务结构和组织架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设计咨询业务由以船舶海洋工程为主向机械、市政、民用建筑等领域拓展。二是建立工程总承包管理体系,工程总承包业务快速增长,工程总承包业务由船舶工程为主向市政、土建、水工、设备等以及海外工程、专业总承包领域拓展。三是商业模式实现创新,参与城镇化建设业务由设计咨询、施工总承包为主向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业务全过程参与拓展。四是海外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在参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立足于通过资本运作带动和促进设计、采购、施工管理一体化的新思维,企业投资和工程建设承包商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如常熟梅李项目采取政企合作模式,积极探索通过PPP模式实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动力装备全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2017年年初,中船海洋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同年6月该公司正式对外营业。该公司围绕“推进全球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计划逐步从“备配件销售为主”转向“技术服务带动配件销售”,旨在构建中船集团海洋装备产品的全球服务中心。目前,该公司已在新加坡、德国(汉堡)、希腊(雅典)、美国(休斯敦)、迪拜、巴基斯坦(卡拉奇)等国家和地区建成多个海外站点;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28个海外服务站点的全球服务网络,进而不断壮大全球技术服务队伍,迈入技术增值服务新领域。
中船服务公司的建立是中船集团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海洋装备集团”的重要举措之一,中船服务公司肩负着为中船集团海洋动力装备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和全方位服务的使命,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原厂备配件和技术服务,有利于促进中船集团在服务型制造业转型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加速发展科技产业,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在国家军民融合发展以及绿色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下,中船集团科技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形成了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海上风电运维专用登乘系统产业化项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船舶分段车间智能制造系统工程总包产业化项目、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船用节能装置集成产业化项目重点跟踪40万吨矿砂船的节能装置项目、中船九江科技研发中心压载水管理系统产业化项目、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生态智能地暖产品产业化项按计划推进,为产业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的环保产业运用投资运作、项目总包、资源整合平台等方式,从相关设备的制造加工向以城市矿产开发利用为特色的环境治理一体化服务商转型;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聚焦超声治疗系统产业化项目,积极探索传统的经销商销售模式、医疗服务模式等不同发展模式,目前已完成在部分试点医院的装机工作;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大力构建油污综合处理项目一揽子解决方案能力,积极跟进新疆、天津、大庆等地项目的技术洽谈和投标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船集团新兴产业领域坚持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在巩固已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开拓多元发展市场、创新技术与制度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 但是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不持续等短板以及体制机制的制约因素。站在新起点上,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正席卷全球,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将风起云涌,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推动科技产业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仍是造船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传统发展动力升级换代、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蓝图已绘就,中船集团新兴产业板块将继续砥砺前行,造就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来源:中国船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