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二级市场上增持,浙商黄善年以最低调的方式实现了控股上市公司汇通集团,而因为他掌控的舟基集团旗下最大的资产为金海湾船业,因此汇通集团可能变身为造船企业的猜测更是不绝于耳。
“现在还没有确定,不方便透露。”而问起上述传闻,金海湾船业一位高管回应。据悉,方案确定最快也要2个月之后了。
历时一年成功控股
7月8日,汇通集团公告发布了权益变动报告书,其中提到从6月30日起,舟基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买入汇通集团300万股,占总股本的0.99%,全部为流通股,不存在任何限制。
而通过这次增持,再加上舟基集团有限公司此前持有的共计汇通集团3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0.99%,成为汇通集团控股股东,汇通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舟基集团控制人黄善年。
资料显示,舟基集团成立于2001年9月,主要从事房地产基建、开发业务。实际控制人黄善年凭借24.8亿元的资产,列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44位。
“通过定向增发实现股权的变更远比重大资产重组变更股权,审批要容易得多。”金百灵投资分析师孙皓分析舟基集团此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方式实现控股的原因。
舟基集团和淳大的合作也是一波三折。其实,关于舟基集团可能借壳汇通的传言,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经在市场上盛传;之后也曾一度停牌商定方案,但终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暂时被搁置。
只是蹊跷的是,去年11月24日汇通集团宣布中止筹划资产重组而复牌的同一天,汇通集团公告,舟基集团与富鼎担保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舟基集团受让原第二大股东富鼎担保持有的3000万股公司股份(占汇通集团股份的9.99%),舟基集团成为汇通集团第二大股东。
这一次的股权转让为舟基集团今年最终入驻汇通埋下了伏笔。
其实,舟基集团这次之所以能够一跃成为大股东,一方面是因为在7月6日公司通过深交所增持了上市公司300万股,更重要的则是因为原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淳大投资不断减持,“退位让贤”的结果。
在深交所的大宗交易记录中可看到,淳大投资在7月6日通过深交所出售了1500万股,从而使得持股比例由13.29%下降至8.29%,低于舟基集团10.99%的持股比例。
市场推测汇通主业转型
控股汇通集团后的黄善年具体下一步会如何布署,他又会倾向于将旗下的哪些资产注入?这都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查看股吧里投资者对汇通集团的期待中,都将目光聚焦在金海湾船业上。
“确定的只是舟基集团控股了汇通集团,但是金海湾船业只能说是舟基集团旗下的主资产,但具体舟基集团是否属于上市公司资产却不确定,我也没有听说。”金海湾船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孙皓则推测,汇通集团总股本不过3亿,持有10%左右流通股就能够控股,一方面控股成本比较低,而股本规模小也为其下一步增发留下比较大的空间,“相对而言,造船业投资大,对资金的需求也大,是最有上市冲动的。”
记者查看金海湾船业的相关资料发现,金海湾目前总投资已超过70亿元,至2008年底,公司手持订单列世界五十强,排名第十七位。虽然是黄善年在2005年才开始创办,但是因为他紧紧抓住了船舶产业发展的大好势头,合理利用了较好的地理条件和岸线、航道资源;在基地项目建设中贯彻了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原则。至2008年底,金海湾船业手持订单排名世界第十七位。
“已经是浙江当地实力最强的一家造船厂了。”记者问起舟山当地的政府官员,他们也以确定的语气肯定了金海湾船业在业界的地位。
其实,今年上半年造船企业出口形势严峻的时候,黄善年又为金海湾引入了一位实力强大的战略投资者海航集团,同时也为金海湾带来了30艘船的订单,解决了资金和订单缺乏的双重困境。
“和海航合作后,今年明年业绩好是肯定的。”金海湾船业上述高管坦言。而海航集团的股权投资,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除了业绩的保证,还可能是加速金海湾船业的上市进程的一个信号,“肯定有诸如上市之类的预期在推动海航进入。”
造船业借壳上市的机会
作为船舶业的龙头,很多人对中国船舶在资本市场上的惊艳表现仍然记忆犹新,2007年10月时最高价达到300元。不少基金公司是在中国船舶股价已经高达100多元的时候还勇敢杀入;截至昨天收盘,中国船舶股价仍然高达70多元。
如果汇通集团一改多年来亏损的困局,在黄善年的经营下转型成为国内实力强大的造船企业,如今只有8元多的汇通集团能否能复制中国船舶的资本财富神话?
不过平安证券机械行业研究员叶国际对船舶业的后势并不乐观。他分析指出,目前全球造船订单供给过剩压力显现,2009年1~5月新船订单接近为0,而合同交船量最高的2010年的船在未来三个季度陆续进入建造阶段,预计造船未来三个月面临风险释放,延期、撤单和议价可能不再遮遮掩掩,这其中新建民营中小船企首当其冲。
“作为浙江大型的造船企业,如果资产注入成功,还是值得期待的。”孙皓稍稍乐观,不过他也提醒,目前国际货运没有明显复苏迹象的情况下,想象空间也是有限的。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