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难”难住造船业
2009年6月30日
近日,据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全球船舶订单为零,创至少7年以来最低水平。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行业景气下行的双重冲击下,造船业前景惨淡,行业面临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三大劫难。复苏之路走得甚为漫长!
造船业的冬天似乎比金融危机更漫长!
上半年,江苏一造船厂的朱老板忙得不可开交,到处为手上的几艘大船寻找买家,但是几个月辛苦下来,也没有结果。“这样也不是办法啊,我们实在是耗不下去了。”就在前几天他不得不委托中介把自己经营多年的造船厂出售了。
这家总投资近亿元、年造船能力达10余万吨的造船厂是朱先生五年前与人合资设立,去年8月份,造船厂的订单开始减少,11月后,金融危机迅速向航运业传递,原先打算下订单的海外客户开始撤单,“我与其他人合伙打造的几艘船,总价上亿元,找不到买家。”据了解,在造船业兴盛的时候,先造船后找买家的现象屡见不鲜。
见证了近几年的船业发展兴旺期的朱先生仍然不愿意面对“零订单,造出的数艘大船无人接手”的局面,“资金确实出现了问题,银行贷款也相当难,不得不出售工厂。”一投资服务咨询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个月来,我就接到3个造船厂寻求转让或是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的信息。”
不仅是朱老板,目前,我国很多造船企业都面临着生死抉择,而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成为了最突出的三大问题。
“接单难”——造船业萧条未减
据了解,近日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全球船舶订单为零,创至少7年以来最低水平。
市场严重恶化成为业界共识,这种停滞的市场状态短期之内还将维持下去。令人不安的是,如果船厂正在建造的众多订单准时交付,这种情况下今年运力比去年增长的还要快,只会导致航运市场供求关系更加恶化。
“从整个行业看,新船成交量确实很低迷。”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经济运行部一位人士说,“目前船舶制造企业的生产还是正常的,因为很多生产还是根据一两年前签订的合同来进行的。”
国内两大造船集团之一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自去年八九月后,中国造船企业新船订单明显减少,国内骨干船厂新接大型船舶订单基本停顿。2008年中国造船企业新接订单只有上年的一半,基本是上半年承接的。
“从去年三季度起,我国新造船合同签约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直到现在几乎处于停顿的状态。如何应对当前这种局面,已经成为全行业上下极为关注的问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这样表示。
“交船难”——找个“婆家”咋这么难
船舶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一条船造价成本动辄上亿,所以这就决定了它是不可能象我们日常用品或者家电、汽车那样可以先生产出来再找买主,它一定是要找好了买主,确定了这条船的主人是谁,才开始动工的。可是过去几年,这个规律似乎失灵了,在最热的时候,是把船先造出来再说,只要船出来,肯定有人要。在造船最火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了江浙热钱的一个投资方向,也许投资者并不知道自己的钱造的是什么样的船,是卖给谁,什么时候完工,甚至连船都不需要看见,就像当初热钱炒股票、炒房子一样,船也成为了投资的对象。所以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造船行业更是火上浇油。可是金融危机来临以后,船需求一落千丈,很多船都成了 “剩船”,“婆家”难找。另外,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遇到“交船难”。一些国外船东因融资困难,撤单现象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目前船东撤单的船舶量接近300万载重吨,占去年全年中国造船完工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指出,虽然目前中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达到2亿载重吨,但船东撤单、弃船和延期交船的风险在加大。有分析认为,如果国际市场持续萧条,今明两年船东撤单和弃船的现象将明显增加。
“融资难”——造船业的难言之隐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融资问题是中小船企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日前,从部分造船企业了解到,船舶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方案少、可选择空间狭窄等突出问题使得资金来源不足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船厂发展的 “难言之隐”。这些船厂由于流动资金紧张,使得造船生产难以为继。
张广钦说,由于全球海运能力过剩,新船需求不足,部分国际金融机构将航运公司和船舶企业列为高风险行业,融资难度和成本明显上升,国内部分中小船舶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紧张,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
民营企业福建华东船厂总经理林国珍表示,国内船厂的融资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向银行借贷。国有大型船厂在获得银行信贷方面优势明显,可林国珍经营的是个民营船厂,银行对其放贷的条件很严苛,2007年底以后,更是收紧。林国珍表示,若实在不行,他们只好放弃造船,转向修船和改造船。
复苏——还需经历成长的阵痛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梁志勇对表示,造船业的真正复苏仍要以世界整体经济形势的真正好转为基础。现在行业状况还没到谷底,行业的复苏应该需要不止五年。
经济危机的逐渐加深,对航运市场和造船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虽说前不久出台的船舶规划细则给中国的造船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造船业要想真的复苏非得经历一番大调整不可,大调整中的剧痛也是无法避免的。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顾问朱汝敬表示,根据对历史上出现过的五次船市萧条进行的分析显示,船市萧条持续的时间明显要比世界经济、金融危机长。因此,即使世界经济一年内出现复苏,本次航运萧条期至少持续二年,有可能持续三年甚至更长;造船市场萧条至少持续三年,有可能持续五年以上。
这对造船业快速摆脱现状迅速回暖的期望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对此业内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想行业复苏必须经历大调整的剧痛不可。
梁志勇指出,经过了数年的大涨后必有大的调整。本轮造船兴旺期持续了六年时间,今后的调整必将会很痛苦。
来源:现代物流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