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新近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给了船舶业强力支持,但是,怎样用好政策、实现由大到强的转身?对船舶业而言,这是一个逆水行舟、知难而进的过程。
船舶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等领域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造船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船舶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受金融危机冲击,国际造船市场风云变幻,此前的连年繁荣告一段落。作为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我国船舶工业的订单数量下降明显,同时,金融危机导致的船舶市场低迷,将我国船舶业固有的粗放经营的弊端放大。
当前,我国船舶业处在由大转强的关键时期。对船舶业而言,借政策东风,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需要稳定生产、调整结构、重视科技投入。
稳定生产,一是保质保量完成船舶企业的现有订单生产,并千方百计争取新订单。在这一过程中,用好用活金融政策也是船舶业面临的新课题。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造船合同,这为船舶业稳定生产、保持生产的持续进行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挖掘内需潜力。我国是航运大国,国内船舶市场需求可观,这次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包括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如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发展修船业务,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修理和改装能力;规范发展拆船业;
等等。对船舶业而言,政策“及时雨”可喜可贺,但是,鉴于生产周期长等行业特征,与一些行业相比,船舶业的振兴前景可能更加“迷雾重重”。
调整结构,就是在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实现升级。据统计,目前我国船舶企业的手持订单中,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超过一半,这是我国船舶业大而不强的写照。怎样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对此做出政策安排,比如,今后3年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鼓励骨干船舶制造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等等。怎样利用政策机遇提升产业实力?对船舶业而言,机不可失。
重视科技投入,主要是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船舶业增长后劲。在这方面,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政策包括: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等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对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进行优化升级,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开发能力;支持填补国内空白、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及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配套产品研发;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有政策扶持,如果应对得当,我国船舶业可望加速缩短与世界造船强国之间的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