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60|回复: 0
收起左侧

老船工曾发林:将船舵变成工艺品 只为给后人留个纪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2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089e01bf4cf71a1722c20b.jpg -->

在松口古街上,二何书院的对面,有两间连在一起的店面,其中一个店门上方挂着一个木质的船舵,很是特别。店里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就是曾发林。

今年84岁的曾发林从松口船厂退休后一直没有放下对船的那份执着,利用年轻时的手艺在家研究如何把船舵做成工艺品。如今,这已经成为他的招牌之一,在松口问到谁会做船舵,人们都会把路指向这里。

虽然火船码头熙攘的人群早已散去,江上曾经络绎不绝的船只早已尘封在老一辈人的回忆里,但船厂老员工曾发林却用自己的方式把当年的盛况保存了下来,留给后人寻觅的踪迹。

忆造船厂当年的辉煌

曾发林虽然在梅县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他并不是梅县人,从他的客家话便可以听出他的家乡在哪里,“我是五华水寨人,从小跟着父母在广州长大,解放前在四会生活。”

1951年,只有小学学历的曾发林来到佛山三水,成为一名织布工人。第二年冬天,他回到梅州,进入船厂工作。“我是1956年搬到松口的,那时候船厂在这里,我也就在这里扎根了。”

松口镇距梅州市区54公里,地处闽粤要冲,水上交通发达,从古至今商贸物流活跃。旧时每天经过松口的船只不计其数,火船码头斑驳的石板台阶、石柱船栓见证了当年的辉煌。“有很多的船队从这里出发,以前梅州华侨出洋谋生或归国返乡多在这里做短暂的停留,他们从火船码头乘船经过汕头出国,是华侨出洋的第一站和回国探亲的中转站。”曾发林回忆。

除了华侨出国,曾发林更多的是与货运船只接触,“我们的山货例如煤炭等要通过水路运到潮汕地区去,来自潮汕地区的海鲜、洋货运到我们这里,很是热闹。”

由于水路的发达,曾发林所在的船厂在旺季的时候接到很多订单要工人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当时他们的船厂有300多人,共5个车间。

“拼命地生产,从一开始的木船、水泥船,到后面的铁船,我们都有做,随着技术和顾客的需求不断改进,各种吨位的都有,业务非常多!”说起那段日子,曾发林眼中闪着一丝光芒,那是他们职业生涯的辉煌时期。

曾发林在船厂的工作并不是技术类的,而是负责船舶接单、估算价格等,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做起这些来丝毫不必那些高学历的人才差,“脑子灵活,再加上勤学好问,什么岗位都可以干得好的,我们那时候不比现在,换工作那么容易,能进船厂工作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由于是国营企业,那时候曾发林的工资一个月是42.5元,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算是高薪了,他对此很满足。

无师自通兼职做船舵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船厂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世纪70年代,船厂提出需要会做船舵的工人,但是却在几百号的工人里找不到一个,“我们这里没有人会,记得邻近的汕头船厂就有人会做这个。”

由于这类技术人才的稀缺,曾发林萌生了自学的念头。“我找机会去看了他们的制作,然后回来自己研究,有句谚语‘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掌握各种技艺其中的诀窍,都是可以相通的。”

头脑灵活的曾发林很快就把制作船舵的技巧摸熟了,据他回忆,需求量大的时候他一周做一个,与另外一个同事配合,他主要做木头的那一部分,同事则做船舵中间与船相接的铁的部分。

“先做出模具来,一个一个的半圆形铁片,然后照着模具裁剪出来”,说着曾发林就拿出了一串模具,一片一片地摆在已经做好的船舵上,一一讲解,这些模具也是他手工制作出来的,上面斑驳的锈迹看得出已经有好些年头了。

就这样,曾发林一边兼顾着业务方面的工作,一边在车间制作船舵,手工方面的工作也是他的爱好,虽然辛苦,但他也乐在其中,同时也可以增加收入。“那时是按件数算工资,做得多也就收入多了。”勤奋肯干,是老一辈人身上品质闪闪发光的品质,他们不知疲倦、不辞辛苦,一心只想着为集体、为家人牺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滔滔的江水依然在流淌,高耸的元魁塔依然伫立在江边,而来往松口的船只却渐渐稀少了。“随着陆上、航空交通条件的改善,耗时的水运就渐渐被人们所抛弃了,我们的船厂也经历了改制。”曾发林叹了一口气。

看着船厂渐渐失去昔日的光芒,曾发林转眼也到了退休的年龄,1993年,曾发林从船厂退休。

退休后琢磨将其变为工艺品

忙碌惯了的曾发林退休后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享受天伦之乐,而是在老街租了两间店面,做起来铁匠和木匠的活。“我不喜欢无所事事,找点事干可以让日子过得更充实更开心!”他笑着说,别看他满头白发了,但干起木活来一点都不吃力,耳聪目明,手指灵活,跟年轻人有的一比。

“我家楼梯的栏杆、扶手等是曾师傅20年前做的,现在还很结实,越用越光亮,曾师傅的手艺一流,干起活来认真细致,出品的东西质量都很高。”松口镇政府特色办副主任陈大永说。

曾发林还会帮镇上的居民做防盗网、铁窗、绞肉机等,只要关于铁匠的活,他都能接,“这是我今天要送给客户看的采购单。”曾发林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工工整整的用手写着他将去采购的不锈钢板的尺寸、数量,每一块钢板的长宽分别多少厘米都清楚的写着,一丝不苟是他一直以来的工作作风。

虽然已经离开了船厂,但曾发林心中没有放下对其的感情,他总是在琢磨着为它做点什么。“我想,既然我会做船舵,那是不是可以把它做成工艺品永久保留下来呢?”说干就干的他再次操起旧业。

曾发林从寻找木材开始,制作工艺品的船舵应该选有好意头的木材,于是他选择了碗口粗的龙眼树,“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深受大家的喜爱。”

不仅选材讲究,船舵的尺寸也大有寓意,“整个框架是圆的,里面有8根圆柱形的棍子,整个圆周、木棍的长度的数字都与6、8有关,客家人比较喜欢这些数字,图个吉利。”曾发林拿起一根四四方方的木棍,只见上面用铅笔画了几条线,他把木棍放到车床上,木屑飞起,挡住了视线,但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带花纹精致的圆柱形木棍。

按照这样的标准制作出的船舵受到了收藏人士的喜爱,不少普通群众也会买来摆在家里作为装饰。“这样的船舵很有意义,又是来自松口老船厂的员工之手。”喜欢旅游的小王见过了各地的旅游纪念品,唯独对这船舵爱不释手。

曾发林制作的船舵有大小不同的型号,大的可以挂在墙上,小的则可以摆在桌上,用手轻轻一转,船舵便像在船上一样转了起来,把人带回那个人声鼎沸、货船如织的岁月。

来源:南方日报 陈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5-1-12 01:51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