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63|回复: 0
收起左侧

挪威应对海事危机的三大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0160802162716.jpg -->


7月16日,油漆一新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北极航行先锋——“永盛”号满载货物,在岸基人员的祝福声中开启了她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进入挪威海并前往英国之旅。沿着北极东北航道多次往返亚欧大陆的“永盛”号,不仅创造了我国商船极地航行的纪录,同时也佐证了北极地区正在快速“解冻”的事实。可以说,在全球船市及油价均不景气的当下,一场集开发与环保、创新与共享、机遇与挑战的“大戏”正在当地拉开帷幕。

挪威人对此不仅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高昂的热情,更充分运用该国在海事业、油气业以及水产养殖业上的优势,希冀在这场全新的盛宴中,开创自身国民经济增长以及继续领跑全球海事业的新传奇,有力地纾解自身在持续不景气的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以及国际航运市场中所承受的压力。

策略之一:极地开发,要资源更要环保

以“北极的蓝色未来”为主题的论坛近日在挪威北部小城博多举行,来自挪威、丹麦、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中国、韩国等国的约200名政治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学生参加了该论坛。与会者围绕“蓝色北极开发”议题进行探讨,共同奏响了一曲“北极颂”。

虽然受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运往消费者市场的高昂运费影响,北极的矿产资源至今仍未得到大规模的开采,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跨国企业对该地的矿产资源及航道表达出了极高的开发热情与投资意愿,这给正在海事寒冬中苦熬的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利好。

开发北极油气资源,挪威不仅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同时也具备极地海洋装备研发、油气开采及应急救援等领域的诸多优势。作为“维京海盗”的故乡,挪威海事业历史悠久,海洋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了该国人民的血脉中。时至今日,该国90%的出口收入均与海洋相关,不仅培育并汇聚了包括DNV GL、罗尔斯·罗伊斯、VARD船厂、TSCHUDI航运公司、挪威联合搜救协调中心(JRCC)等在内的一批世界先进的海事机构与企业,还拥有以海洋工程类船舶为主要力量的、全球排名第六的船队。

挪威北极石油公司总裁谢尔·贾艾佛是开发极地油气资源的坚定支持者,他表示,尽管当前国际油价十分低迷,但从长远来看,开发北极油气资源仍然前景广阔,其不仅可以为挪威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也可以极大程度地带动挪威整个海事产业链条的快速运转。不过,也有不少挪威人对开发极地油气资源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表露出了担忧。作为一个正养育着3个孩子的母亲,博多市副市长西妮·比约克也面临着是支持开发资源以便发展当地经济还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支持资源开发的抉择。她认为,目前,挪威水产业的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其完全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并贡献足够多的税收。她建议,挪威应在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和先进资源开发技术的帮助下,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两者兼顾的解决方案。

策略之二:海事转型,创新求生永不变

即便拥有全球领先的设计研发技术及制造实力,在这个持续了近8年的海事“冬天”里,挪威的海工装备设计和制造业以及航运业仍然感到了深深的“寒意”。据统计,2015年,挪威包括钻井平台在内的闲置船舶数量从0增至100艘(座),有约7300人失业;预计2016年的失业人数仍将超过4000名。受此影响,该国船东一方面大幅放缓了新船订单的释放步伐,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求船队多样化发展,通过提高化学品船、液化天然气(LNG)船以及液化石油气(LPG)船等船型的比例来规避海工装备市场中的风险。“在过去的岁月里,船舶及钻井平台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全球的船东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市场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70%的地球被海洋覆盖、80%的海洋深度超过3000米、90%的海洋尚未被人类开发,未来的海事业值得我们继续抱有信心与热情。”挪威船东协会(NSA)首席执行官斯图拉·亨利森认为,现在确实是海事业非常困难的时期,但是船东作为海洋产业集群的“驾驶员”,不仅需要为海事业作出方向性的指引,同时也要作出信心方面的表率。

与绝大部分国内船企一样,VARD船厂当前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被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收入旗下,却仍然敌不过极度萧条船舶市场的摧残,一场转型求生的保卫战已经打响。为了进一步降低船舶建造成本,该船厂将位于挪威的建造基地定义为总装基地,相关的船体由位于罗马尼亚的建造基地完成并拖航至挪威进行舾装与交付;与此同时,该船厂还通过广泛雇佣罗马尼亚工人和波兰工人来降低用工成本,成效斐然。不过,受国际油价长期低位盘桓影响,当前该船厂仍然出现订单不足、船价过低的情况。“我们正通过全新的概念、全新的设计、全新的动力,来提升未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环保能力,并通过扩展产品的种类来获取更多的新船订单。”该船厂执行副总裁霍尔格·迪林表示。目前,该船厂已经接获了一艘造价约为4000万美元的高端渔船订单,并积极争取进入到豪华游船的设计与建造领域中。

在奥列松,转型求生已成海事界的共识,创新发展却从未改变。“虚拟现实(VR)目前很受欢迎,并被认为是新一代技术革命的代表,但是我认为它不够完美,我们有更好的技术来成就海事业的发展并降低海事业的成本。”挪威海洋工程模拟中心的负责人卡伊·韦斯特雷展示了该中心具备360度全景的钻井平台模拟舱,他表示,该套钻井平台驾驶操控智能系统,仅仅依靠触屏、操纵杆和声音就可以实现对钻井平台的观察,完全颠覆了传统钻井平台的驾驶理念和操作手法,不仅可以对钻井平台的作业、保养以及维修进行模拟,还可以用来低成本地培训工作人员,提高海上钻井作业的安全性。

策略之三:特色为王,水产业反哺造船

出于对开发极地油气资源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担心,不少挪威人开始重新审视该国现有的海事产业成分。水产养殖业以其相对较高的环保性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并以颇高的含金量带给了人们惊喜与希望。位于挪威北部的大西洋鲑养殖企业Nova Sea公司是挪威最大的大西洋鲑养殖公司之一,该公司沿着挪威北部的冷水海岸线部署了多个水产养殖渔场,其一处仅有6名员工的水网箱养殖渔场每年便可以创造超过5000万美元的经济效益。

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不仅拉动了当地造船业的多元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当地造船业对海工装备产品的依赖程度。得益于大西洋鲑需求及价格的不断上涨,当地的渔业养殖企业欣欣向荣并逐步扩大养殖规模,VARD船厂便因此承接到了一艘造价约为4000万美元的高端渔船订单,缓解了订单不足的窘境;不少附近的中小船厂也或多或少地接获到了包括养殖水网箱、渔场工作船、喂食船等产品的建造与维修订单,不仅告别了生死难题,同时也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

尽管好处多多,但是挪威的水产业仍然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使用传统网箱大规模养殖大西洋鲑的方式容易引发海虱等寄生虫病,并可能危及到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此,当地政府规定每个直径为50米、深度为35米的网箱,最多只能养殖20万尾大西洋鲑,并严格控制新养殖渔场的审批与修建。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当地的水产养殖大户美威(Marine Harvest)公司,该公司正谋划通过购买低价的大型商船来实现大西洋鲑养殖产量的再拓展。这种既能减少现有运力又能制造新船需求的养殖方式,对于当前饱受低迷市场摧残的航运业和造船业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来源:中国船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5 07:29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