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满足渤海油田的能源需求,中船重工将先后批量建设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平台示范工程建设投资约为30亿元,批量后预计每座平台的投资约为20亿元。
4月26日是前苏联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灾难30周年,正在全球都在反思核能安全性的同时,就在同一天,中国又爆出一个大新闻:海上浮动核电站即将开工建设,这种每座造价20-30亿元的核电站,我们要建20座。
据报道,中国首艘海洋核动力平台即将在中船重工集团旗下渤船重工进行总装建造,而中船重工未来将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实现批量建造后,每年将形成上百亿的核动力装备制造产值。
海上核电站的好处当然有很多。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仅就海上石油钻采方面的需求而言,未来国内市场规模就超过1000亿元。
中船重工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船重工的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建设投资约为30亿元。
为满足渤海油田的能源需求,将先后批量建设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实现批量建设后,预计每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投资约为20亿元。
把核电站放到海上,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想法。早在上世纪50年代,船舶核动力及一系列实验性反应堆发电的成功,使得基于船舶平台的小型核电装置进入人类设想。
1963年,美国马丁•马丽艾塔公司为美国军方设计了MH-1A核电装置,为缺电的巴拿马运河区供电,放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自由号”轮船上。MH-1A从1968年工作到1975年,后来由于运行费用过高及军队反应堆计划的终止而退役。
197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在核电厂选址时遭遇难题,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设想了一种放置在大型驳船上,可由拖船拖曳的“离岸”核电厂方案,这种浮动式核电站可以起航沿着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地区漂浮,且可以很方便地向沿岸城镇输送电力。
但由于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化,美国中止了在该领域的探索。
海上民用浮动核电站的设想,最终由俄罗斯人付诸实践。2001年,为了解决北方白海沿岸地区居民的用电问题,俄罗斯推出建设浮动核电站的方案。2006年夏,俄原子能集团和北方机械制造厂签署了建设“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协议。
去年6月,承载核反应堆的大型驳船正式下水。负责发电的是两座KLT-40S型反应堆,年发电量将达到70兆瓦,属于小型核电站,可以保证百万人口城市的供电需求。
作为世界上第一座海上浮动核电站,“罗曼诺索夫号”计划将于2016年交付、2018年投入使用。
“罗蒙诺索夫号”能提供70兆瓦的电力以及300兆瓦的热力供应,保障一个人口达20万的城市电力及热水供应。此外,通过重新设置,“罗蒙诺索夫号”还能变成海水淡化处理厂,每天生产24万立方米的淡水。
根据规划,俄罗斯还计划在近10年内建设20座浮动核电站,部署在靠近北冰洋的地区和远东地区这种的反应堆,为大型工业项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气钻探平台提供能源。
和陆上核电站相比,海上核电站不仅使用方便,而且造价低廉。“浮动核电站”犹如一个巨大的、游动的蓄电池。按照设计规划,当地面需要电力时,浮动核电站可以停靠在码头,与陆上的高压电网连接,实现电力传输。
据俄罗斯的分析,浮动核电站的造价约1.2亿至1.8亿美元,仅为在陆地建设核电站费用的1/10。
但是,就是这种核电站,被国际组织称为“浮动的切尔诺贝利”。反应最大的是一些环保组织。
反对意见称,漂浮在水面的核电站是超级危险的核污染源。一旦核电站与轮船相撞或承载核反应堆的驳船发生事故,其后果都将是全球性的,全球生态系统将遭到灾难性的打击。
如果巨大的海上风暴将与陆地连接着的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切断而破坏了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这就有可能再次出现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一样的惨案。
如果海上核电站出现了事故,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一个高温的核心就会熔化底层穿透驳船落入海水之中,造成一个放射性蒸汽大爆发,而这样一个放射性云团所造成的伤害要远远超过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所带来的伤害,因为人体吸收放射性的水蒸气要比吸收放射性的灰尘轻易的多。
更令人担心的是,孤零零漂浮在水面的核设施极易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若要保证其安全,需要配备防空和防水下破坏的安保设施。但并不是所有的潜在买家都愿意支付配套安全设施高昂的成本,况且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使用者将成为全体地球人的众矢之的。
2011年,当俄罗斯的浮动核电站开建的时候,国内媒体就以《俄罗斯顶着压力建海上核电站 安全性遭各方质疑》为题进行报道: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给国际核能产业敲响了警钟。很多国家开始反思核电站存在的巨大风险。然而,俄罗斯却不畏阻力,仍然继续发展全球第一座海上浮动核电站。
俄罗斯瞄着的是一本万利,国际环保组织担心的却是浮动核电站可能给地球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对于环保组织的质疑,俄罗斯的回应是,这种海上反应堆是用冷战时期潜舰与核子破冰船技术制造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都已测试过。安全测试早在前苏联时代就已开始。
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的高层负责人则表示,俄罗斯拥有制造核潜艇和核能破冰船的丰富经验,完全能够保证浮动核电站的安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就是一个好的例证。在事故发生的最初几秒钟内,潜艇的核反应堆自动关闭,没有造成核燃料的爆炸和泄漏。
原子能集团公司称,浮动核电站使用的是KLT-40S型反应堆,这是一种高效、稳定和技术成熟的反应堆,40年来一直稳定地为核能破冰船提供动力,俄罗斯另有3艘核潜艇也都采用了此种反应堆。核电站的可靠性一点儿都不逊色于AK-47步枪。
不过对于俄罗斯的解释,舆论的态度仍然谨慎,认为俄罗斯先在国内市场证明浮动核电站的可靠性是他们赢得全球市场的第一步,但这样的商海试水一旦失败,需要埋单的却是全人类。
中国的海上核电站,是“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2015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ACPR50S海洋核动力平台纳入能源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ACPR50S系列是由中广核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海上小型堆技术,单堆热功率200MW,可为海上油气田开采、海岛开发等领域的供电、供热和海水淡化提供电力。
在目前的设计上,可以说是可以避免发生日本福岛核电站类似的事故。福岛主要是地震后海啸引起全厂断电,机组冷却系统失效而导致的事故。
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就表示,离岸小型模块化浮动堆的安全性优于目前在运的陆基核电站。
浮动堆处于远离陆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和海啸影响,即便发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不会被海水传递。而且海洋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应急的散热器,在极端事故情况下,浮动堆可将海水引入船体内,阻止堆芯熔化进程,保证反应堆安全。
由于浮动平台体积小,它们可被牵引到专门的场所进行集中维护和处理。
看了这些保证,我们怎么还是觉得不放心。虽然环保组织的担心,我们是永远满足不了的,但是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却是不得不被重视的。正如一位美国专家所说,“或许,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尽一切努力来确保它的安全。”
在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发布会上,面对外国记者提出的“中国建设和部署海上核电站的考量”问题,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达哲回答称:
“海上浮动电站的问题,我们正在规划当中,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的论证。中国也是致力于要建设海洋强国,所以海洋资源一定要充分的挖掘利用,这时候如何利用好核能是我们探讨、研究、规划、发展的内容。”
许达哲称,中国首先是坚持和平利用核能,是坚持安全为前提的条件下发展核能,中国的核安全观已经明确地阐述了这一点。“在我们周边的海域开发海洋资源,造福人类,这绝对是应有的选项。”
来源:财新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