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5|回复: 0
收起左侧

“南船”板块整合频频发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 贾天琼

“南船”的资本运作思路更倾向于业务板块整体上市。继中船防务之后,中国船舶、钢构工程均公告与集团开展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南船”通过上市平台进行资产运作已初见端倪。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船工业集团)俗称“南船”,组建于1999年7月1日,占据中国3大造船基地中的两家。在资本市场上,拥有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防务)和中船钢构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钢构工程)3家上市企业。

1.形成六大产业

2012年以来,中船工业集团进行战略调整,在传统船舶业务上拓展海洋装备,形成以军工为核心主线,贯穿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的“1个核心、6个板块”产业格局。

中船工业集团旗下原有9 家造船企业,目前已合并成5家,其中上海外高桥造船、澄西造船为中国船舶子公司,广船国际已经与龙穴造船、黄埔文冲造船完成重组更名为中船防务。在民船领域,“南船”基本实现产业链全覆盖。此外,“南船”还是海军导弹驱逐舰、护卫舰的主要生产基地,军船业务主要集中于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和广船国际。

对于“南船”的整合路径,业内人士指出,其资本运作思路更倾向于业务板块整体上市,广船国际整合龙穴造船和黄埔文冲造船后更名为中船防务就是一个迹象。目前中船工业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约为30%,资产整合进程有待提速,尤其旗下军工造船企业和资质优良的科研院所资产并未全部纳入集团资产。目前来看,继中船防务之后,中国船舶、钢构工程均与集团开展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南船”通过上市平台进行资产运作已初见端倪。

2.整合资产提速

2012年以来,中船工业集团以业务分类进行资产整合的模式发生了改变,近年来重大资产运作均围绕中船防务展开,且资产整合明显提速。

中船防务为中船工业集团在华南地区的重要造船核心企业,其前身广船国际于1993年在香港、上海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造船企业。今年5月,中船防务发布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公告,5月25日原广船国际更名为中船防务,更名后广船国际依然存在,成为中船防务全资子公司,标志着中船防务将成为中船工业集团防务装备板块的资本运作平台。

广船国际拥有沪港资本市场平台,在央企整合背景下,未来中船工业集团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船舶资产面临二次整合,广船国际很有可能成为“南船”的军民船整合平台。

整合黄埔文冲造船后,中船防务在VLCC、VLOC 和灵便型散货船产品方面与中国船舶和沪东中华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对此,中船工业集团承诺“未来将以合法合规的方式积极推动解决上述同业竞争问题”。因此 “南船”的后续资本运作不排除将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的核心军船业务注入上市企业。

此外,从资产证券化率来看,中船工业集团在业务层面尚有沪东中华和江南造船两大造船企业未实现资产证券化。去年12月,国防科工局改革办下发关于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文件,确定了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分类的原则和标准,要求各军工集团按此标准尽快将下属各科研院所划分到位。中船工业集团下属科研院所有7家,预计其将加快旗下科研院所改制进度,未来或有望注入上市企业。

3.吸纳资产注入

钢构工程是中船工业集团大型钢结构、成套机械工程制造基地,于1997年6月上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中成立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中船工业集团和江南造船各持有钢构工程29.21%和6%的股权。

今年8月10日,钢构工程因重大事项停牌,拉开了“南船”资本运作的序幕。随后,钢构工程披露,控股股东中船工业集团正筹划对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9月24日,钢构工程公告称,为提升中船工业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钢构工程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中船工业集团旗下企业100%股权。目前,钢构工程并未披露具体的收购企业,仅称该企业从事工程设计、勘察、总承包业务。对此,中信建投研究报告指出,预计中船工业集团旗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资产将注入钢构工程。

从中船工业集团企业架构来看,其下属勘察设计单位有两家,分别为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船勘察设计院)和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中船第九设计院)。资料显示,中船勘察设计院成立于1953年5月,曾完成多家造船企业和地面设施的勘察及监理工作;中船第九设计院主要从事工程咨询、设计、项目总承包,承担着践行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船舶工业规划设计“国家队”的角色。

4.打造研发平台

中国船舶为中船工业集团旗下主要的民船造修企业,于1998年上市,主营业务分为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和机电设备4个板块。由于船市持续低迷,民船受挫见底,海工装备量价齐跌,中国船舶业绩深受影响。

2012年下半年,中船工业集团实施资产重组,将4家动力装备企业整合为两家。从中国船舶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来看,尽管动力装备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低于船舶造修板块,但其毛利率却高达8.1%,同比增加0.85个百分点,在4个业务板块中一枝独秀,并呈现出持续向好趋势。有分析人士指出,按照“南船”的分板块思路,中国船舶有可能在民船业务上继续发展,也有可能回到动力业务板块。

10月19日,中国船舶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快自主品牌大功率柴油机项目的研发、生产,打造动力研发平台,全资子公司沪东重机有限公司(沪东重机)与控股股东中船工业集团拟对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船动力研究院)再次增资6.29亿元。

据悉,此次增资将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拟于今年完成,拟增资4亿元,中船工业集团和沪东重机各增资2.04亿元和1.96亿元;第二期拟于明年进行,上述两方各增资1.17亿元和1.12亿元。

资料显示,中船动力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12月,是中船工业集团下属的舰船动力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核心企业,主要承担国家科研和自主产品研发任务,筹划建设国家级低速机实验室,与世界先进的发动机设计企业合作,为船用低速机核心技术的引领者。2013年12月,为着力打造动力研发平台,中船工业集团与沪东重机曾共同对中船动力研究院进行增资。其中,中船工业集团出资2亿元,占股比例51%;沪东重机出资1.92亿元,占股比例49%。

此番“南船”打造动力研发平台建设再有进展,中国船舶或将成为动力资产平台。中国船舶公告称,本次增资将加快推进中船动力研究院研发大楼建设项目和中船瓦锡兰合资项目。前者是“南船”着眼于提高船舶动力系统研究与开发能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船舶动力研发平台、建成六大研发基础保障体系、形成四大研发设计制造体系和具备三大核心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产品提供必要硬件条件和有力支撑的重大举措。后者建成后可生产中大型缸径中速柴油机及双燃料发动机,形成年产大型缸径中速柴油机及双燃料发动机11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有效加强中船工业集团在船舶、海工方面的市场份额和地位,并提升市场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增资,有利于中船动力研究院未来研发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延伸阅读

“南船”由来

说到“南船”,不得不说到“北船”以及“南北船”的由来。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南北船”),掌控着中国数量众多的造船企业和资源。历史上,“南北船”本同出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后来按地域南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将旗下企事业单位拆分组合,才出现了“南北船”之分。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包括武汉在内的造船工业都属中船重工集团;长江以南属于中船工业集团。经过十多年发展,两家集团都已成为资产过千亿,拥有大批子公司和科研院所的大型国有企业。

从主营业务来看,“南北船”各有侧重。中船工业集团以军工为核心主线,贯穿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板块;中船重工集团则以商船为主线,主要从事海军装备、民用船舶及配套、非船舶装备的研发生产。

转自中国水运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28 19:07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