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26|回复: 0
收起左侧

日本“智能船舶”国际标准化战略“昭然若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7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2015年8月2日,日本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发起的关于《船载海上工况数据服务器》和《船载机械和设备标准数据》两项国际标准立项正式获得通过。作为国际海事法规的推动者,日本已经尝到EEDI为其船舶工业界带来的“甜头”,而上述两项标准草案的成功立项则进一步揭示日本已经将“智能船舶”(Smart Ship)上升为该国国际海事立法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国际标准化),作为其振兴造船工业的又一重要举措。

智能船舶概念的兴起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在其他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智能船舶概念开始兴起,并逐步走进国际造船界的视野。智能船舶以电子航海(E-navigation,2015年由日本等七个国家联名向MSC 81提出)为基础,通过采集船载设备信息,例如ECDIS、VDR、主机、辅机、压载水管理系统等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气象定线、性能监控、主机监控、设备优化、能效管理和远程维护,更好地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运输效率,减少、控制和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对于造船界而言,智能船舶或许将成为革命性的船舶产品,能够通过收集和分析航行数据,帮助船厂和配套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建造能力,提升并扩大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智能船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智能船舶仅限于船用设备状态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第二阶段智能船舶依然以船舶为服务对象,利用云、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连接岸上中心为船舶定时提供安全、环保和能效优化建议,实现半自动化航行;第三阶段智能船舶将在船舶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融入港口物流信息,实现船-岸信息间的无缝连接,实时动态地完成航行、船期和港口操作优化;第四阶段智能船舶将脱离人的因素,实现全自主化的无人驾驶和港口自动化装卸与物流。现阶段的智能船舶正处于由第一阶段智能船舶到第二阶段智能船舶的过渡阶段,由于当前多种导、助航系统并存并独立发展,相互之间难以兼容和共享,急需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船-船和船-岸的综合性信息数据分析系统。

日本智能船舶的发展

上述两项标准于2013年列入日本船舶工业国际标准化的工作计划,亦是“日本智能船舶应用平台项目”(SSAP)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建立船舶及岸上获取船舶设备数据的标准化方法,不断提高船舶的安全性与环保性。SSAP项目研发周期为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计划投入120万美元,由日本船舶机械与设备协会(JSMEA)牵头,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大发柴油机株式会社、东京计器株式会社、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和日本船级社(NK)等27家造船、配套、航运和检验单位共同参与,并以日本船舶技术研究协会(JSTRA)为对接ISO/TC8的标准化出口,在开展项目研究的同时,不断推进关键技术或设备的国际标准化。
根据中船重工七一四所海事研究中心的统计,2013年至2015年7月,日本在ISO/TC8中牵头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共计15项,有9项标准涉及船舶通导和信息传输等内容;牵头的在研标准共计10项,有5项标准涉及船舶通导、航向控制和航行记录仪等内容。据此可以清楚看到,日本过去两年及未来五年的国际标准化战略发展重心定位在“智能船舶”领域。

中国智能船舶的发展

受“工业4.0”的影响,2013年起中国造船界开始关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服务化在船舶领域中应用。2014年,有消息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将以两艘20万吨远洋船为对象开发“会思考”的船舶。该类船舶被视为中国第一代智能船舶,拥有300多个传感器,可以连续感知船舶运行与海况环境,每天产生数据超过10G。
然而,我国智能船舶的发展仍落后于日本,关键船用设备装船率远低于日本,船载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相互独立,缺乏数据兼容性。此外,我国船舶工业界习惯于技术研发单线发展,忽略了技术标准化对于船舶技术与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加快中国智能船舶的研发进程,建议:一是中国造船界学习日本的工作模式,联合主要船舶企业、配套厂商、船级社和航运公司开展智能船舶项目的研究,特别是船载系统和岸基系统分析软件的算法,分析软件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协议,以及高速无线远距离数据传输技术;二是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利用中国在ISO/TC8中担任秘书处和副主席的优势地位,支撑国内相关专家参与智能船舶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逐步将关键技术或产品转化输出为国际标准,以国际标准化的方式占领未来智能船舶的建造、配套及服务市场,提高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5-1-12 20:50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