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共识。随着国家南海战略全面铺开,引进海工对于服务国家战略意义非凡。同时,随着浅海勘探不断接近饱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正不断向深水拓展。恰逢近年来海工扶持政策频频发布,是否会引来海工装备的井喷?
一、政策密度
2012年至2015年间,国家及部委共发布了六条重要指示,表明船舶、海洋工程为重点行业。同时省级及地市也发布相关7条信息为海工市场助威。从消息发布时间来看,2015年是海工扶持政策发布较为密集的一年。
1.海工装备
-->
-->
2.海军装备
-->
二、会议节点
2015年6月17日,第五届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5年8月26日,上海将举行第七届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天然气展览会和2015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新机会和新技术论坛。
2015年10月28日,天津将举办国际海工装备和港口机械交易博览会。
三、政策分析
长期以来,深海工程装备的设计研发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瓶颈,国际市场上的深海开发装备制造领域一直被几大海洋油气开采巨头垄断,核心技术也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上,中国需要的海工装备几乎全靠进口,海军近海防御的政策也无力保障南海主权。在此背景下,海工装备成为未来重点发展行业之一。
早在2012年,国家即提出“海洋强国”及海工装备发展的大战略,而《中国制造2025》更细化了海工装备的发展方向;地方层面,拥有强大海工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山东、上海、辽宁、天津、武汉等均提出了海工装备发展目标;军工方向,《国防白皮书》提出优先发展海军,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机动,军民融合、军工改制及资产证券化等政策相继出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洋 工程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到202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规划》还提出,重点打造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三个产业集聚区,2015年销售收入均达到400亿元以上。
从政策密度与战略级别、金融机构的支持及国际专业会议召开频率明显看出,海工装备领域尤其在深海资源勘探与开发、海洋军事装备领域未来存在重大机遇。
四、业内观点
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海工首席专家冯勤博士表示,“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有庞大的市场需求、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卓越的制造基础,中国将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第三大海洋工程装备中心”。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秘书长杨双全亦表示,十年后我国海工装备制造将整体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其中,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水面以上装备和井下工具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化率相对较高,部分水下设备将实现零的突破,小部分重大技术装备可以和世界巨头叫板。
事实上,去年以来国际油价呈现大幅下滑,给市场带来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海工市场则是在此背景下遭遇重创的行业之一。油价大幅下跌,导致海工项目价单共跌,部分营运商选择推迟在建海工装备交付期,有的甚至撤销订单,目前已有美国、挪威、新加坡的钻井承包商推迟钻井平台的交付期。中国市场方面,太平洋海工被爆出撤单和延期的传闻,中集来福士D90海工平台也确定延期。
业内观点看来,由于国际油价一直在低位徘徊,目前海工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甚至不乏长期看空海工市场的观点存在。中国海工装备高端产品方面几乎还没有突破性发展,海工配套国内与国外在技术和制造上仍存在巨大差距。且前几年造船业一窝蜂上导致的产能过剩至今仍未化解,导致目前大批船厂经营维艰甚至倒闭,海工装备是否会重蹈覆辙?扶持政策能否带来海工装备的爆发性增长,在目前的环境下,显示还言之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