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来了,措手不及,又势头迅猛。一季度,全球海工装备市场主流装备零订单,韩国船企零接单,海工装备总成交量和成交金额跌幅均超七成。这一连串数字,好似一个个巨大的惊叹号,着实让不少业界人士大跌眼镜。而在惊叹市场恶化速度和衰败程度之余,一个巨大的问号同样开始浮现,面对全球海工市场如此凛冽的寒冬,海工装备建造企业究竟应该怎么办?
主流钻井承包商和一些石油公司率先做出了示范。他们收缩战线、压缩成本、减少损失,“轰轰烈烈”地选择了冬眠。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石油公司或主流钻井商纷纷削减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投资和预算,大批量闲置或报废大型钻井平台,推迟在建装备的交付时间,有的甚至选择撤单。从今年开始,更有不少油气巨头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以求“抱团过冬”。作为全球海工装备建造市场的下游企业,钻井承包商选择“没有购买”,可能就没有了“伤害”。但是,对上游建造企业而言,摊子铺开了,成本投入了,项目开建了,显然不能当个“甩手掌柜”。
如何在市场危机下保持生产的延续性,成为许多建造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从发展战略来看,海工建造企业必须从最初的积极转型海工转变为谨慎评估海工业务;从工作重心来看,则应从开拓市场拼接单转变为风险防范稳生产。建造企业一方面需要通过梳理手持订单结构,跟踪在建项目现金流,积极争取按时保质履约交付;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前了解船东尤其是投机船东的动向,启动法律干预,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不少船企和上市公司已经全面开展上述工作,正在为冬眠安排计划、备足“干粮”。
有谨慎行事的企业,自然也有“艺高人胆大”的企业。海工装备市场虽遭“雪崩”,但也存在可以避难的“死角”,一些技术能力强、善于发掘细分市场机遇的企业“危中寻机”,果断选择冬泳来“秀肌肉”、“显身材”。由于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新加坡一直是国际修船市场的重要力量,而当海工市场出现大幅下滑时,部分新加坡船企果断依托自身优势,全力出击海工维修、改装市场。从去年开始,部分新加坡船企瞄准浮式生产装备维修、改装市场,在FPSO维修、FLNG改装等高端领域疯狂抢单。更重要的是,新加坡船企同时还加快布局海外市场,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挖掘更大的发展潜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加坡船企的整体竞争力,为其今年一季度抢占高端海工船市场创造了条件。
据研究机构的分析和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受投资成本影响,深水主流装备已难觅机会,而由于市场需求饱和,浅水主流装备也举步维艰。因此,在市场全面危机之下,不管是选择收缩战线、安稳“冬眠”,还是选择聚焦高端、大胆“冬泳”,海工装备建造企业都不该放弃继续做优做强的梦想。主动研判市场走势、找准自身定位、理性作出决策,既是他们逆市求生的努力,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希望。正如一位著名电商企业创始人所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来源:中国船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