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6|回复: 0
收起左侧

油服企业逆境求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9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20150409135457.jpg -->
        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低位震荡,石油行业陷入低迷,油服行业正面临新一轮考验。

        2015年3月25日,发生在中东的地缘局势紧张令国际油价大涨3.58%。但随着中美等国储油量上升,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于鹏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消耗如此多的原油库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预计国际原油价格还将维持低位运行。”


         全球的石油企业【包括国家石油企业(NOC)和国际石油企业(IOC)】纷纷收缩上游勘探和开采的投资、剥离非核心资产。这让以物探、钻井等勘探业务为主业的油服企业遭遇了“严寒”。外资、国有、民营油服企业纷纷各尽所能,有的尝试多元化发展,有的试图转型,有的则试图逆势收购以谋出路。


近况堪忧

        2015年3月28日,贝克休斯公司某海上钻井平台项目组长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他们今年出海天数已经缩减3成,预计年底降至5成。作为国际油服巨头之一,其作业量下降主要源于各大石油企业下调投资预算,剥离非核心资产以求自保。


        春节刚过,道达尔公司就宣布,今年该公司的投资将比2014年减少约24亿欧元,特别是在勘探方面将减少约8.4亿欧元。壳牌石油早在去年就减少了约20%的投资,仅为约370亿美元。同时,其抛售了页岩气、煤层气及亏损的炼油资产,以求保障收益。埃克森美孚在北美页岩气上陷入了困境,雪铁龙也出现了效益下滑。


        根据欧佩克(OPEC)的最新预测,其在未来三年内对上游业务的投资将比2014年缩减三分之二至400亿美元,新增油田数量将锐减至18个。


        油公司投入的锐减对于依赖他们的油服公司来说冲击最大。


         油服是油田服务行业的简称,指为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生产***行业。于鹏说:“油服公司在石油行业飞速发展时效益很高,但行业低迷时,最先受到波及的也是他们。”


         据预测,2015年国际油服市场规模仅4000亿美元左右,比去年下降约14%。全球几大油服巨头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也都感到了资金流趋紧。


         我国油服行业日子也很紧巴。中海油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油服企业。其母公司中海油今年调低了资金投入规模约三分之一至800亿元人民币,用于勘探的投资更是锐减38%。这让中海油服的43座钻井平台中至今仍有平台未获得合同。根据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油服企业杰瑞科技的2014年业绩报告显示,受到油企开发资本下降的影响,其2014年的业绩已下滑至3年的最低点。


        “在当前油价下,油服公司必须压缩成本,降低服务价格,保持关键性的竞争力。”于鹏说。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停工和设备闲置。


         为了压缩成本,几大油服巨头早已开始了裁员狂潮。截止到记者发稿,贝克休斯、斯伦贝谢、威德福、哈里伯顿已经分别裁员约7500人。


         有机构预测,当油价跌40%-50%,油服公司必须将作业成本降低10%甚至30%,才有可能达到总收支平衡。中海油服董事长刘健说:“鉴于国际国内石油市场遭遇困境,中海油服愿意在价格上作出让步。”


谋求解困

        价格只是一方面,于鹏说:“油服企业也可以考虑转型、多元化发展,但最重要的还是在技术上和经营模式上寻求突破。”


         科瑞石油是一家民营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在内蒙古获得了一个石油区块的经营权,向成为油公司转型迈出了一步。还有一些民营油服企业到国外收购油田及油服企业。


         多元化也是油服公司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油服企业可以向国际油服巨头看齐,向提供综合油服发展,不但进行装备制造,更提供工程技术服务。


          在技术和经营模式创新上。山东某油服企业在2014年进入北美页岩油气市场后,其负责人坦言:“更看重给油公司增值,而非降低作业成本。”他认为,即使有时候价格高一些,但如果能保证水平井的成功率、让采油效率大幅提高,就能增加现金流,缩短回收周期,提高回报率。


         除了好技术作保障,经营模式也十分关键。这家油服企业选择以油服公司的技术入股,占到项目的五分之一,与油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进退。


         据了解,油公司与油服公司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标准、单项服务,比如提供一口井单项的测井服务;其次是作业保证和质量控制服务,即在执行一项作业施工的时候,油服公司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和产量;再次是联盟合作模式;最后是综合一体化服务。


         此外,我国油服企业还独创了“模块制”生产模式,即由油服公司的一体化项目直接负责管理所有产品线及第三方服务商,这种方式可以吸纳众多中小企业进入整个模块,以类似计算机的形式,构筑一个具有统一产品需求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销售渠道的合作机制。“母板”提供基本功能,“模块”提供拓展功能,实现一种高效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


         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吸纳众多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体系之内。不但可以激发中下游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大企业注入活力。在眼下的行业低迷背景之下,技术创新、效率提高都是油服行业最为急迫需要的。


          于鹏分析道:“只有针对油企勘探开发全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才能将一些高精尖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核心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对于中国民营油服企业而言,在技术、管理等领域还与世界同行存在相当差距。只有在逆境中,埋头技术积累、模式创新,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收购时机


         虽然解困的方式有很多,但对油服企业而言,真正能经受得住市场考验的却十分有限。


          在现阶段,最为考验民营油服企业的其实是在困难期如何保证对技术的持续投入。某石油领域专家建议,对现有技术的消化尚有较大空间,这应当引起中国油服企业的注意。例如,中石化和中石油的钻井系数,在钻井仪器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泥浆如何配比、钻头如何设计、使用什么工具和仪器都存在差别,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所以油服企业在进行新技术研发的同时,还要将精力投入在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应用上。


          对于油服公司与油公司进行利益捆绑的问题,也有人提出了相左的看法。他们认为,无论收购油田、还是捆绑合作都容易产生其他更严重的问题,这破坏了该行业的“规矩”。


          据已有80历史的老牌油服巨头斯伦贝谢的某高管介绍,他们的经验是,只做油服,不做油田。“这是因为,作为油服公司,对油田的地质、储量等信息掌握得十分清楚,如果再去开发油田,很容易与之前的合作伙伴油公司产生利益冲突。”


         于鹏说:“目前对于中国的油服企业而言是个并购国外油服增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好机会。”中国油服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其中接近85%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国有油服公司手中,但民营油服企业却多达1000家左右,在眼下油价大跌行业面临洗牌的情况下,通过并购获得核心技术,是保证自身生命力的一个选择。


          中国海洋石油能源研究院研究员陈西卫表示,中国石油行业垄断现象依然比较严重,缺少可以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油公司,油服就只能依赖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生存,海外市场也在拓展初期。


          在三大国有油企手中分蛋糕并不是易事。国有石油企业在上一轮改革中形成了即使其下属的油服企业效率低,但仍然可以获得订单的惯性,对民营油服企业并不公平。在低油价条件下,任何一家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员工都多达百万,为了养活自己的队伍,最先受到殃及的必然是民营油服企业。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5-1-12 13:31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