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顾问方新康认为,目前造船市场还较为健康,撤单没有想象的那般严重,但不乏众多问题,协会也在积极地提出各种建议。
《第一财经日报》:据我了解,目前浙江造船的品种以中小船型为主。
方新康:从实力来看,除了造船数量之外,浙江造船的档次和品位有所提升。
2008年,浙江造船完工总量是5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其中5万吨以上的146万吨载重吨左右,没有交付过超十万载重吨的船舶。但浙江船企已具备建造出10万吨以上船舶的能力。今年就会交付一批。
以现有统计来看,浙江手持定单中有75%左右是散货船。浙江船企正在向建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船舶转型,例如,一批5000车的汽车滚装船、VLCC、海上钻井平台等等,络绎开工建造,说明浙江的整体造船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全省的造船情况如何?
方新康:2009年,浙江手持、并有望交船的订单有1200万载重吨左右,超过了2008年完工船舶的一倍以上。这是一个好的方面,但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批订单中,有较多的大型船舶,因此要把防止撤单放在企业工作的首要位置上,企业完成订单会有一定的压力。
《第一财经日报》:截至目前,浙江有多少船舶将会被撤单,总量是多少?
方新康:据我们了解,2008年浙江当地正式撤单的有37条、70多万载重吨,这仅占手持订单的2.9%,因此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
《第一财经日报》:这些订单的撤销都是哪些原因?
方新康:“撤单”只是一种称法。有一些船只虽然算做是撤单,但实际上执行情况依然是良好的。比如我记得2007年有7条到8条船是因为更改品种,1200TEU集装箱船,改订1500TEU的,这种更改的1200TEU船也是算做撤单的。
但还有一种情况没有计算到撤单之中。
在浙江,一些民营公司时兴建造“商品船”。对这类企业来说,现在的市场非常严峻。
“商品船”,很多是通过社会集资方式先造好一艘船,直接对外卖。这与“下订单、再造船”的模式很不一样。
在船市火爆的时候,船舶价格每天都在水涨船高,造好船并选择一个好的时间点对外销售,企业很容易获得高额利润。但现在船市陡降,一些商品船就泡在水里没有销路,这类情况没有办法统计。
《第一财经日报》:商品船卖不出去怎么办呢?
方新康:一些造商品船的企业也并非没有退路。这类公司有一部分是有航运公司背景的,他们可以先将这部分船搞航运,过渡一下,缓解困难。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未来造船业会有哪些变化?政府应该给予什么措施。
方新康:今年的首要任务是应对危机,完成好手持定单,确保我们浙江船舶工业经济有一个稳定的增长。为之,企业要着力练好内功,整个产业来讲,要按照省政府转型升级的部署,在危机中抓机遇,加紧产业的调整、重组、整合,彻底改变浙江船舶工业“低、小、散”的历史遗留。在金融风暴冲击下,浙江的中小船企十分需要政府的扶持,目前一些骨干企业经营状况是不错的,但银行将它们也视为高危企业,它们担心银行什么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抽回资金,希望政府在这时刻能帮一把,为解决企业融资、担保方面的困难做些实事,
比如尽快落实“在建船舶抵押货款”问题。海域、岸线、土地等使用权证也是一个问题。很多船舶企业已在当地生产了很多年,但没有使用权证,企业就无法通过土地进行担保。上述问题协会都在向有关部门反映,各方面都很重视,据悉在建船舶抵押货款方案已在审批过程中。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