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发展造船业
武汉企业挑大梁
本报讯 8月26日,刚刚结束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青岛奥帆基地海面归于宁静。以前这片海岸是一家修船厂,借着建设奥帆基地船厂搬迁,青岛着力培育造船产业链。青岛经贸委朱祥庆处长介绍,七年间,青岛造船业年产值从20多亿增加到100亿。这一变化,3家武汉企业加盟功不可没。
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西湾造船产业园,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挑起大梁。武汉重工铸锻在海西湾一期投入2.3亿,二期5.7亿,生产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核心产品曲轴,国内领先;武汉船用机械投资18亿,以生产船用配套、港口机械为主,明年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60亿元;武船重工则投资约46亿元,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项目投产后总年产值达100亿元,其生产的海洋钻油平台国内领先。随着3家武汉企业等一批造船企业加盟,昔日在国内造船业“小字辈”的青岛市,“短腿”变长,列入城市六大产业集群行列。
作为国内船舶配套的主要厂商,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进军青岛有自己的考量和战略部署。副总经理李士国说,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寻找一个便捷的出海口,青岛的地域优势适合造船业发展和市场扩张。
“另一方面,我们更看中的是当地的投资环境,”李士国介绍,项目刚落户时,两眼一抹黑,开发区大项目办公室人员全程陪同,从征地、拆迁到公共设施配套,无需企业操心,政府帮你搞定。项目选址时,供电成了难题。区政府为此专门建设一条7公里长高压线,不需企业掏一分钱。企业东进,一路顺风。
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亦有同感。在项目开工时,开发区规划局局长陪同公司负责人到凌晨4时,了解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拿出解决方案。政府诚心服务让企业放心投资。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李士国说,选择青岛,进军青岛是企业的拓展延伸,江海连动,优势互补,带来的是企业规模翻番。
长江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