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称船舶价值的一半左右在配套设备,而中国50%以上的配套设备、国产配套设备中50%左右的零部件依赖进口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金东寒表示,中国正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应加快发展船舶配套设备技术水平。
金东寒告诉《财经》记者,船舶工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国在资金、劳动力两方面都非常有优势,已经是造船大国,但还不是造船强国。
他介绍,船舶价值总量的40%至70%是配套设备的价值。但中国船舶工业的现状是,50%以上的配套设备依靠进口;在中国自己制造的配套设备里,又有40%至50%的零部件依靠进口的,国产零部件要么设计能力不行,要么质量达不到要求。
金东寒指出,比起造船本身,配套设备制造业的生命周期更长。从全球看,船舶工业最先起源于欧洲,上世纪60年代转移到日本,80年代转移到韩国,现在则转移到中国。但欧洲至今仍牢牢掌握着船舶配套设备的先进技术。在船舶工业的后起之秀日本和韩国,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也都达到95%以上。
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均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韩国。
【来源:财经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