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江苏省海事局连云港局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连云港市灌河预计将有37艘新建船舶下水,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将达29艘,下水船舶艘数较2008年增长311%。
连云港市副市长施炎告诉记者:“连云港灌河沿线船舶制造基地初具规模,呈现出集群发展的势头。连云港造船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新跨越,2008年造船业实现产值近百亿元。到‘十一五’末,灌河船舶工业园将达到300万载重吨生产能力,形成全国知名的中小型船舶修造基地。”
集聚效应显著
船舶工业具有技术先导性强、资本与劳动力密集等特点,同时,也是航运业、港口业、渔业、海洋工程、军工海防的重要基础。因此,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船舶工业常常被作为沿海城市发展临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重点。
连云港的船舶工业起步较晚,在2006年5月灌河恒成船业第一艘万吨轮建造开工之前,近海船舶制造企业仅有1家,内河造船企业只有5家。造船总吨位2.4万吨,在建最大船舶仅5000载重吨,年造船仅数十艘,产值仅几千万元。
2005年底,浙江季氏船业负责人季小斌来到连云港当时还是芦荡一片的灌河口。一番审视之后,季小斌当即停止了其在外地刚刚开建的造船厂,携4亿元进驻连云港灌河沿线。2006年5月,第一艘万吨轮在连云港恒成船业开工建造。
恒成船业总经理季小斌告诉本报记者:“选择到灌河投资,我们看中的是灌河-10米的深水岸线。”随着国内造船产业的急剧兴起,长江沿线及东部沿海的优良岸线变得十分稀缺,恒成船业原定的台州造船厂是一片滩涂,仅抛填造陆每亩就高达50万元投资,相比之下,灌河岸线的优势不言而喻。
灌河开发一经推出,灌河优质岸线就吸引了国内诸多造船企业的关注,但当一批批项目和资金纷至踏来时,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却并不急于承揽。对此,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主任掌文胜告诉记者:“我们35公里的灌河岸线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着眼于未来,我们必须高起点开发、高层次运作。”
2006年8月,连云港市灌南县与中国通用集团签订灌河开发战略协议,成立灌河投资发展公司,借助其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相继引进由中国500强企业红旗电缆集团投资8.5亿元的7万吨级以下造船厂、总投资5亿元的环球造船厂,迅速启动灌河船舶工业园建设。
在此基础上,灌南县瞄准“中”字号的大企业,经过多方不懈努力,继成功引进中港集团在灌河大咀码头投资2亿元,兴建亚洲最大的混凝土预制、钢结构件制作项目以后,世界500强的韩国珂司克、美国博龙和中国石化集团、中交集团等一批“国”字号造船项目纷纷落户灌河半岛。截至目前,船舶工业园已进驻恒成船业、红旗船业等十家造船企业,总投资额近百亿元。到“十一五”末,灌河船舶工业园将达到300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形成全国知名的中小型船舶修造基地。
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链的形成,连云港灌南县在主抓船舶修造项目的同时,还加大了配套项目的建设。新鑫集团投资15亿元的新鑫船用钢板、浙江长城投资2亿元的宇腾港务等均在建设之中。这些经济板块的异军突起,成为灌河崛起的又一股强大动力。
区位优势明显
连云港市经贸委主任徐毓敏告诉记者,连云港处于世界船舶工业热点的中、日、韩工业三角带,区位优势明显;连云港沿海岸线较长,加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和组合港的发展战略,为布局连云港船舶工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连云港港区吞吐量的快速发展,对修造船业形成强有力的拉动;而位于连云港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716研究所,在研究、开发船用导航等设备上具有强大实力。
随着恒成船业的首家进驻,近两年来,灌河河畔和灌河口已经形成了两个船舶工业园。(来源:中国工业报)
[ 本帖最后由 有翅膀的鱼 于 2009-3-2 16:3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