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仅凭着30多家规模不大的民营玻璃钢造船厂,却打造出了中国最大的玻璃钢造船基地之一,产品蜚声全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常州的玻璃钢船依然逆势而上,用他们的话说,“小船把住舵,能顶风浪走”。 细节设计紧贴市场
走进华东玻璃钢船艇公司大门,只见10多位工人围着3只船身模具,或往上贴纤维布、或在纤维布上涂树脂,忙碌不停,另一边还晾着五六艘已经成型的白色游艇。这是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员工还不到30个。何经理告诉记者,这批游艇是苏州追加的第二批订单,苏州客户再次光顾,只因为他们在设计上多花了点心思。
细看成型的游艇,仅仅是在固定座位上加装了一个可折叠的小椅子,轻轻扳下即可作临时加座,方便且不占空间。不过,为添加这个小椅子,每艘游艇的成本要增加2000元。
常州玻璃钢船艇能立足全国大市场,很大程度就在于紧贴市场的细节设计。武进第二造船公司制造的电动公务艇,当初只有3个变速挡位,听取客户意见后,他们又增加了快速、慢速两个挡位,投入市场立即吸引了许多客户。采访当天,华东公司技术员、设计员一早就赶往苏州售后服务,寻找新的设计灵感了。
莲花式管理
距华东公司不远处,常州永星玻璃钢船舶公司同样一片忙碌,清模、刷胶、抛光,一环紧扣一环。
永星公司是常州玻璃钢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民营企业,老总毛炳林是常州玻璃钢船舶制造协会会长。公司包括门卫还不到30人,但2008年产值超千万元。
毛炳林认为,小企业采取“莲花式管理”最切合实际:普通管理人员一兼多职,管理者坐稳“中心”,双手可以碰触到每一片“花瓣”。按照永星计划,明年将扩大生产规模一倍,但仅增加三分之一的工人。
“这些都是需要手把手教的技术,人多了教起来难度很大。”华东公司何经理对“控制员工增长幅度”有同感,认为“对保证船舶质量有好处”。
“自己人”帮大忙
每条玻璃钢船艇从制作到完成,至少要经过3次检测。当日下午,常州船舶检验局验船师朱工又来到华东公司,他每年要来好多趟,这里的员工个个认识他,还亲切地称小朱是“自己人”。
华东公司原来只能制造低档次的游船、小快艇,市场进入高档艇、豪华船时代之后,华东等企业困于技术条件而举步维艰,常州船检部门主动帮他们联系设计公司,举办培训班,提供技术指导。船检部门在严格把关的同时,更为他们现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千岛湖船型改造招标会上,华东公司设计的750型全棚公务艇、16米豪华观光艇双双中标,订单超100艘,成了竞标企业中的佼佼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