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黄浦江畔一个多世纪后,江南造船厂恋恋不舍地选择了离开,迁往长兴岛。 此次执行护航任务的两艘军舰“海口”舰和“武汉”舰均由江南造船厂总装。 整整140年前,1868年9月28日,由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清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造的中国第一艘兵轮“恬吉”号在吴淞口下水试航。报载,“上海军民无不欣喜,沪上原有轮船数只皆系买之西人,兹此船乃本国始初自造也”。 此次军舰远航,92岁的中科院院士、曾在江南造船厂任工程师的杨槱“激动得很”。他说,对于造船,中国人理应怀着更高的期待。
20世纪30年代我国建造的“平海”号轻巡洋舰[资料图片]
美国曾向江南造船厂下过万吨运输舰订单 江南造船博物馆中至今还存有李鸿章的奏折,泛黄纸面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65年6月,李鸿章以六万两白银买下了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厂所有机器设备、原料和工具,并将工厂重新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后由于美国不允许在虹口租界生产军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1867年9月在濒临黄浦江的高昌庙征地70亩建设新厂房。自此,生产军火与造船开始并重。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1865年至1885年间所建的20个近代军工厂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1905年4月,造船业务正式从江南制造总局划分出来,局坞分家后成立了“江南船坞”,专职造船。 在杨槱看来,中国近代造船业一直以仿制为主,走的是“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之路。 不为人知的是,早在1918年,美国为应对一战曾向江南造船厂下过订单:建造4艘万吨级运输舰。 两年后,“官府”号等4艘起着中国名字的美国船陆续下水。这批万吨舰船乃是中国近代造船业的重大突破,中外报刊竞相报道称“除日本不计外,乃为远东从来所造最大之船”,“中国产业史,乃开一新纪元”。事实上要不是因为一战结束,当时名为海军江南造船所的江南造船厂,还打算再建造4到8艘。
杨槱先生很可能监造的是这种“独立”级航空母舰[资料图片] 在美国监造航空母舰 从外国购买二三流军舰成为民国政府发展海军的主要办法。那个时代中国憧憬的某种无奈也体现在杨槱身上。 杨槱的父亲是同盟会早期会员,毕业于北大法律系,但在事业上始终没有发展。他一直认为原因是自己没有出国留学,于是在1935年把18岁的杨槱送到英国。 曾目睹广州口岸商船云集的杨槱,对船有种强烈的好奇,他选择了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那时出国留学的中国人不少,但攻读造船却寥寥无几。”他说。 5年后杨槱回国时,江南造船厂已被侵华日军改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1944年11月,抗战胜利的曙光初现。杨槱随民国任命的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马德骥到美国学习新技术,考察海军装备。 讲到这里,杨槱连称幸运---他在费城海军造船厂与一位年轻的监造师共同工作,他们监造的是一艘排水量为2.2万吨的航空母舰。 美国之行让杨槱大开眼界:那些巨大的造船厂有四五万名工人,是抗战前江南造船厂的数倍。 杨槱在那里一直工作到航空母舰下水。“全过程基本弄明白了,受益匪浅,为回国做了准备。”不过,杨槱知道,建设航空母舰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讲是个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 1946年初,杨槱回国到江南厂担任工程师。由于军费紧张,3年间江南造船厂并未建设大型军舰。事实上,到1949年以前,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最好的军舰就是2400多吨的“平海”号轻巡洋舰,它也代表了当时中国军工船舶业的最高水平。
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舰队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即使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破坏,江南造船厂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基地。一手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张爱萍也来到江南造船厂,与工人们一起从废墟中寻找残存的工具和零部件。 据张爱萍之子张胜著书回忆,当时按照造船专家曾国晟等人的建议,海军确定了“陈船利炮”的舰船发展战略:在小型舰艇上装配大口径、射程远、射速快的火炮,以此对抗国民党海军的大型舰艇。 1950年秋,海军司令部向江造船南厂下达了建造小型炮艇的任务。到1954年,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新一代炮艇“53甲”开始服役,它们参加了从解放崇明到一江山岛的一系列战役。因为海军缺乏技术人员,24名江南造船厂工人还驾驶着刚抢修完的登陆艇参加了一江山岛战役。 1953年,毛泽东在南京检阅海军部队。海军调集了最精锐的两艘护卫舰、两艘鱼雷艇参加,但这4艘军舰的吨位还不如清代的一艘巡洋舰。 在南京的几天中,毛泽东连续5次写下了同样的题词: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两个月后,中苏签订以进口海军武器装备为主的“六四协定”,它用掉了苏联贷款的一半。中国第一批驱逐舰也是此时从苏联进口的,其代价是数吨黄金。其中的“鞍山”号后来服役38年,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驱逐舰。 就是在执行“六四协定”期间,江南造船厂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新中国15”号。 “六四协定”执行到尾声,中国海军决定减少购买成品军舰,通过购买配套设备和技术数据,自行仿制。但是苏联却提出成立“联合舰队”。 毛泽东愤怒地向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即便是把中国所有海岸线都交给苏联,把旅顺、大连加以扩大,“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舰队”。 “联合舰队”与1860年的“阿思本舰队”如出一辙:用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军。赫鲁晓夫后来也承认,这个说法“触及了这个曾长期受到外国政府统治的国家的敏感问题”。 苏联专家随即全部撤走。但是江南造船厂却成功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护卫舰。本来名为65型的护卫舰也因此被西方称为“江南”级。 走向长兴 杨槱在几十年间一直与江南造船厂保持着联系。1981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来自中国船舶业的第一位科学院院士。即使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他仍然参加江南造船厂的研制和试航。 “文革”期间,江南造船厂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建造了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0”号,它和“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共同完成了观测中国洲际导弹首次全程飞行的试验。这意味着中国战略武器和航天技术的体系得到全面完善。 改革开放后的江南造船厂,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的运营模式。1996年它改制成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订单源源不断,然而江南造船厂的造船能力却受到了条件限制:黄浦江吃水太浅,水中央深度仅有十几米,这使得位于黄浦江边的江南造船厂只能造十万吨的舰船。 为了能让万吨轮船顺利通过,横跨黄浦江两岸的南浦、卢浦大桥也不得不拔高,导致建造经费以亿为单位增长。 2005年6月3日,江南造船厂建厂的第140年,它建造的新一代国产驱逐舰“兰州”号重返出生地,载着高昌庙老江南厂的火种驶往上海长兴岛新址。这一天,国内最大、造船能力450万吨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正式开工。 “兰州”号正是前往索马里的“海口”号的姊妹舰。 一生与船从未离分的杨槱,颐养天年之时仍然对中国造出更强更大的舰船充满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