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最新统计中,2008上半年浙江造船完工量178.2万载重吨,居全国第三;而新承接船舶订单805.9万载重吨,已跃居全国第二。
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着以敏锐著称的民间资本,因为他们造船的利润一般能有20%。
台州造船协会会长、浙江欣顺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志兴算了下,以油轮为例,一般在每吨穴载重吨雪1500美元左右,而在乐清只要3500-4000元人民币就能造出,有三四倍的差价。台州枫叶船业公司总经理叶岳顺算账说,以一艘5000吨级的货轮为例,建造周期6个月,售价在1500万至1800万元间,最少有200万元的利润。
温州庄吉集团的郑元忠则认为,与服装业相比,造船的时间跨度和前期投资较大,但造船税后利润约有20%,并且回报较稳定,而西服产业利润不超过10%。
造船是一个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被称为草根的民企,又是如何能够撬动需要巨量资金的产业?草船如何能借到箭?
别的地方会有这许多问题,但这是在浙江,这是中国最善于拆除门槛的地方。
当地的造船者说,人们既可以挂在大股东名下委托持股,也可以将某艘船作为一个项目与船厂“合股”投资,还可以私人借贷的方式收取固定利息。
台州方圆船厂老板金文林曾透露说,2005年以来他每年筹集的游资都超过2000万,而他给投资人的回报达30%左右。现在造船年收入已达10亿多元。以他的估计,台州临海每年以合股形式造船的游资不下10亿,而投资人数则不下四五万人。有些投资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参股的船在哪里,仅凭口头约定和一张白条就将大额资金汇入。
有“抬会”习惯的民间集资,有以熟人网络支撑的民企互联,还有金融产品丰富的各类商业银行支撑,于是巨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这些“箭”便暴雨般的被借到一只只“草船”上,开始了草船借箭的神话。
这神话甚至由浙江扩散到了沿海其它省市。台州市经委主任张锐敏称,在2007年台州船业资本在本地生产万吨轮450艘,而在全国产量则高达700多艘。保守估计仅台州造船业沉淀游资至少有200亿。今年早些时候,台州官员在苏北响水考察时发现,这里聚集着16家台州投资的造船企业,都在一年左右开工,每家占地都在1000亩以上,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数百亿元,将超过本地的造船规模。
不期而至的海啸与暗礁
不管金融海啸来得是不是时候,但突然就来了。尽管乐观人士说不用担心,因为浙江大多数造船民企手中的造船订单都排到2010年以后。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数次公开提醒,那些已经到手的订单并不保险。
不少订单虽然是“提前锁定造价”,钢材大幅降价好像预示着更大的利润,但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因素影响,海运市场一泻千里,运费狂降四成,造船企业表面上远离了“亏损造船”的危险,却要面对更远大的风险:船东破产而无力支付,或者干脆因为经济危机而赖账。
国际船东们的财务危机预警已经开始在影响着造船的浙江民资。
本月初的一则消息是,80亿美元银团保函项目将扶助浙江造船业抵御风险。中国进出口银行表示,将牵头在浙江省操作巨额银团保函项目,金额高达80亿至100亿美元。进出口银行船舶融资部副总经理李莅透露说,该项保函业务面向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及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今年会做完其中两家,其中给予金海湾的份额大约有30亿美元。
在授予贷款方面,进出口银行以往主要给那些在中国买船的国外船东放贷,而从去年开始,进出口银行该项业务的重心已经转向国内船东,一方面是为国内船东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他们进行船舶升级换代。目前船舶融资从买方市场走向卖方市场的情况,银行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但更大话语权的背后则是更大的担忧。进出口银行正在对国内船厂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他们说,“可能会对各船厂的信用做出新的评判。”
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即将逆转。台州市船舶工业协会的统计表明,该市三年后的造船能力将突破1000万载重吨,是浙江“十一五”规划全省年产量的近两倍,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全国年产量的近六成。宁波方面的预计,同样认为该市造船产能和需求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达到平衡。
船舶行业“订单远期化”的特点,还使得风险更具隐蔽性。王锦连警示称,欧洲航运界已停止新签合同,中国造船厂已很难承揽到2011年以后的欧洲订单。
还有另外一个致命的暗礁:准入制和审批制。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在“未开船先卖票”,没有拿到进入市场的“准生证”,火热的五年多,各级政府收到全部是利好的背景,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风云稍有变化,一旦有供大于求的迹象,民营船厂不可避免的要与国营船厂竞争,到那时如何决断,真的是尚难预料。
金海湾这个中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最近就已经遇到此种尴尬。
根据项目总体方案,该基地将建设从30万吨至7万吨的大小船坞共6座,总规模达107万吨级,为国内最大。工程全部投产后年造船能力可达280万吨。然而就在基地建设热火朝天将开工建造30万吨级的超级巨轮时,国家发改委同意立项的文件这个必备的“准生证”却迟迟办不下来,这意味着企业没有户口,不能合法进入市场。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4年颁布的《产业政策目录》,企业建造10万吨级以上的巨型船舶,要先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报,然后逐级上报到国家发改委进行审批。为了获得准生证,金海湾一开始就向舟山市发改委提交申报手续;舟山市一看大项目落地自然是大力支持,一路绿灯到浙江省。但到国家发改委那里后,却迟迟没有正式答复。
即使国家未立项,金海湾已经未批先建。省、市发改委也知道企业行为违规,为此官员们出面不停地进京促办,先后跑了十多次,目前依然无实质进展。而中华工商时报调查后发现,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的表态是:了解此事,认定违规,却认为此事目前归工业和信息化部管,但工信部却表示该部并不负责这样的审批事宜。
分析人士表示,有两个原因导致尴尬:其一有可能是为保护国有企业;其二是巨型船舶影响巨大,有关审批部门考虑到安全以及民营企业存续期等问题,审批起来相当谨慎。
在浙江等沿海地区,类似金海湾这样暗造大船的相当普遍。
2007年国防科工委还颁行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办法要求,二级Ⅰ类一般船舶生产企业的岸线长度应不少于350米、占地面积不低于8万平方米等。而以温州乐清为例,其23个会员企业中仅3家取得海域使用权证,许多船厂除营业执照外,其他手续、证书都没有。
这些民资出身的“草船”们,很多连身份都尚未合法,显然还不能去跟国营船厂叫板,更不可能去跟政府叫板。造船业火热的时候,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不那么火热的时候呢?“草船”们还可以那么轻易的借箭吗?
所有人都在说,洗牌是必然的,可能今年底就会开始洗牌。而凭借“草船借箭”神话新挤上造船业这个大牌桌上的浙江民资,等待他们的新牌局会是什么呢?(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