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市是全球海洋工程及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研发中心,如今它成了山东船舶业的发展目标。山东日前发布的《山东船舶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在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培育发展游艇制造业的同时,努力将山东建成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休斯敦”。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尽管2013年山东船舶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均排全国第三位,造船完工量排在全国第五位,但山东船舶工业发展还有许多“短板”亟待弥补,转型升级的任务并不轻松。 “山东船舶业应该往‘高大上’的方向转型升级,提高船舶的质量和功能,以适应市场发展。”青岛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均耀11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船舶业虽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但市场拐点也不是遥遥无期,待市场转好,15吨以下的集装船或散货船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高大上”的船型不仅能大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而且符合市场发展方向。 产品层次偏低 “我前不久刚去韩国调研了一番。韩国大宇的造船订单已经排到了2018年,并且生产的都是高附加值的LNG船和集装箱船。仅从这一点来看,山东船舶工业与其的差距就不小。”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包剑英深有感触地说。 山东省船舶工业协会提供的材料显示,从产品结构来看,山东船舶产品层次总体偏低,主要以普通散货船为主,不具备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从接单吨位和金额来看,2013年山东每载重吨的金额为274美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 从船舶制造业从业人员人均造船产量看,山东目前的造船效率是韩国的1/3、日本的1/4;2012年人均造船产量是上海的40% 、浙江的45%、广东的79%。可以说,山东大部分船厂尚未完全建立现代造船模式。 王均耀表示,山东多数创新平台、设计研究院建设刚刚起步,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尚未形成有效的研发设计能力。除渔船外,其他各类船型基本依赖国外或省外设计。海洋装备设计单位大多仅能设计浅海钻井装备,高端、新型海洋装备设计以跟踪模仿为主,一直未能掌握设计的话语权,致使山东很多已通过国际认证的配套产品也很难进入船舶、海工装备的产业链。这是山东与国外及上海等国内船舶工业先进省市最大的差距。 在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于亚看来,我国海洋工程和国际的差距还体现在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上。“如果没有产业链的培育和成熟,支撑海洋工程这样一个系统工程稳定在高水平上是难以实现的。” 对症下药 “生产高技术、大吨位、上档次的船型是船舶业升级的方向。”王均耀表示。 针对存在的不足,山东将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双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船舶产能。引导骨干企业围绕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要求,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环保船舶,改造提升以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内河船舶。同时,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实现游艇研发、设计、制造的自主化,争取在大型豪华游艇等高端产品的研发设计上实现重大突破。 此外,山东还将重点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高地。通过组织实施山东省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协同创新项目,聚合省内海工装备研制领域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补齐山东研发设计能力的短板,带动整个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重点研发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成熟度高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主要是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多功能自升式钻井平台、浅海固定采油平台、深水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等海洋油气装备,以及深水半潜式起重铺管船、半潜式运输船、深水高性能物探船、深水工程勘察船、大功率三用工作船等海洋工程辅助船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