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05|回复: 3
收起左侧

三星修造船项目引进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8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1_副本.jpg -->
  再过一个月,三星重工宁波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二条整船就要下水了。即使在今年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该公司仍握有8艘整船订单。2014年,在“牵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的第19个年头,眼下的三星宁波公司正式步入批量造船时代。
  夙愿成真。如今不少人追忆起19年前三星项目签约的那一刻,依然怀有激动的心情。现任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巡视员王一鸣用了“激动”、“期盼”和“难以置信”进行概括。
2_副本.jpg -->

初见:靠机缘“一见钟情”
  故事要从19年前讲起。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进入第四个年头。据《北仑区志》记载,当时开发区、北仑区正处在招商引资第一个高潮期。
  新的楼房不断动工又不断落成,新的工厂一个一个奠基竣工,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突破120家,主要涉及石化、造纸、纺织、机械设备等领域,这奠定了北仑的外向型临港工业基础。
  但兴奋之余,开发区主要领导仍心怀希冀,因为有一块设想中的拼图还没有完成——修造船厂。时任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的高勤在展望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时曾表示,一个现代化大港主要由码头、航线、船队、船厂四个要素构成。
  “四个部分缺一不可。”现在,2014年11月24日,他站在宁波一幢写字楼的落地玻璃窗前,看着外面车水马龙,回头看着记者,语气依然不容置疑。
  而当时国有船企牢牢控制着国内造船业,宁波开发区却硬是想闯出一条引进外资船企的破冰之路。
  “打个比方,一个港口若没有与之配套的修造船厂,就好像一座城市没了医院,其功能是残缺的,因而其发展将大受限制。”王一鸣的说法和高勤一样。他当时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他回忆道,那时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北仑要建成国际化港口城市,就必须要有一个高水平的修造船厂。
  昨天很远又很近。1995年春,王一鸣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几位招商人员出发前往韩国招商。“水山公司、大宇公司、现代公司……我们几乎走遍了韩国的造船企业,直到遇到三星重工。”回忆往昔,王一鸣用八个字总结了19年前这场中韩合作:大势所趋,应运而生。
  “大势所趋”,因为除了亟需补强产业链缺失环节外,当时开发区还处在一个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之下。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造船业欲赶超西欧、日本,各大造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劳动力与土地成本更为低廉、且岸线资源丰富的中国成为韩国资本寻找的发展之地。
  “应运而生”,则是说一方面开发区运气好,依托天然良港北仑港,深水岸线长达120公里,发展造船业得天独厚;另一方面,开发区和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有缘分,1995年5月下旬,宁波开发区在韩国开了一场投资环境说明会,双方在会上“一见钟情”。
  据说,时任宁波市委副书记的王卓辉后来在一次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年宁波市里引进的几个重大项目中,三星修造船项目是唯一一个现场谈起来的。
  尽管是“大势所趋,应运而生”,但是在和三星重工的“相亲”过程中,双方仍然遭遇了不小阻力。其中开发区受到了国内造船企业对这段“恋情”的重重阻挠。
  “当时上海极力反对我们引进三星项目。”现任宁波大榭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陈旭勤回忆,他在1995年担任开发区招商局局长时,国内民营造船厂实力弱小,江南造船厂、上海造船厂等国有船企掌控着国内船舶市场,他们不希望身边有一个投资过亿的竞争对手。
  陈旭勤记得,招商工作刚启动,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专家就开始在宁波开发区蹲点调查,从法律、政策、技术、气候、地理等各个层面对三星项目反复“挑刺”,项目的家底被翻了很多遍,“这破中国造船业天荒的第一步,我们走得确实不容易!”
  如果说开发区遭遇了外来阻挠,那么阻碍三星重工选择开发区的因素主要来自其公司内部。据三星重工高层事后透露,早在1994年,他们就已经开始考虑布局海外,并将考察重点放在菲律宾的一座城市。
  据透露,这座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而且已经设有各类配套加工厂,工人素质较高,技术支持方便,当地政府也非常欢迎项目落户,当时“菲律宾”方案明显压过“宁波”方案,得到三星重工高层主管的支持。
  不过,幸运之神还是眷顾了宁波开发区。王一鸣回忆,规划三星重工的海外布局时,在投资环境说明会上与他有深入接触的三星重工海外事业部部长金东植力主选址宁波开发区,“他当时提出了一个意思‘我们要着眼于未来’。”
  王一鸣说,金东植认为,宁波开发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T形布局的中点,紧邻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海上门户,又受国家政策支持,港口条件更是得天独厚,他相信未来这里发展潜力巨大。
  不错。一家企业如果仅仅能维持今天的视界,而不能越过障碍注视将来,就必然不能在变动的明天中赢得先机。正是金东植的坚持和战略眼光,最终促成了三星重工总部高管的宁波开发区之行。
  相知:靠服务赢得青睐
  “三星重工来过好几批人,当时很多人对选址宁波开发区不看好,但我们不认输,坚持谈下来。”陈旭勤在谈及三星重工考察团时说,不仅宁波市主要领导出面接待表示诚意,还要做很多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包括提供地理、气候、人口等大量基础性数据和各项法令政策。
  天平在三星重工执行董事裴理事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后,开始向宁波开发区倾斜。这里良好的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产业配套水平,令他颇感意外。作为一名造船专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里是建设造船厂的一块宝地。
  据陈旭勤回忆,在与裴理事的交流中,开发区主要领导没有向三星重工作出什么不切实际的承诺,而是如实向他介绍这里的产业政策、产业基础以及政府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热情欢迎三星重工前来投资。
  在三星重工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面前,开发区招商人员回答得友好从容,有条有理。他们没有用一个“不行”、“研究研究”这类字眼,而是耐心告诉人家怎样才行。
  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的裴理事终于有了笑脸。临行前他透露说,三星重工曾经看好过菲律宾,但后来进一步考察调研发现,该国气候炎热,降雨量大,不适宜露天作业,加之军人参政,政局不稳,遂失却了投资信心,所以想在中国选择新的投资地。
  机会稍纵即逝,这样的事情经历过太多。开发区招商人员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
  此后的日子里,传真你来我往,考察一次接着一次,三星重工不停地提各种问题,从风向、洋流、地质、地貌,到工人住什么地方,来源是哪里,受教育水平如何,能不能用三星重工的教材来培训等都问了个遍。一切似乎都有着意想不到的困难,一切又都迎刃而解,特别顺利。
  是的,应该顺利。王一鸣说,因为为了这个修造船项目,市里和开发区已筹谋数年。鲜有人知,宁波市曾经有过一个叫“修造船项目办公室”的机构。这是市政府于1991年悄悄成立的不挂牌机构。当时,市里还专门抽调精兵强将,花了大量人力、财力、精力,进行了修造船项目预可行性研究。
  1995年初夏,随着三星修造船项目的推进,时任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又带着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长乐科高专程赴上海交通大学引才,以交大老校友的“面子”,要来了刚从船舶工程系毕业的吴锦标、朱江川。
  “当时我们两个都进了招商局,招商工作节奏很快,新人进来就要能做事,幸好大家都来帮我们,让我们很快融入整个团队。”如今已是区委老干部局局长的吴锦标回忆刚参加工作时的日子,始终强调同事们和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
  事实上,在采访三星项目其他几位参与者时,他们也把“团结”两个字经常挂在嘴边。高勤再三表示,招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三星重工考察期间,国土、气象、人社、民政等市、区各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和高效工作,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陈旭勤记得,在三星重工考察过程中,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向三星重工发出合作的信号,他们还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表达开发区对引进这个项目的强烈愿望,同时快速决策,果断行动,举全区之力吸引该项目。正是有这样的决心,才能凝聚各方力量。
  现任区台办主任朱江川在回忆解答三星重工那份写有数百个问题的卷子时,形容整个团队象要参加高考一样,每个部门分门别类各自负责提供一方面资料,然后由招商局统一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并很快翻译成英文传真给三星重工……三星重工考察人员或许并不知道这一切,但是他们被开发区所提供的详实资料和高效服务说服了,“宁波”方案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更令三星重工高层主管感到安心的是,开发区数年前就为修造船项目预留了一块黄金宝地。它就是有北仑黄金海岸线“金角银边”之称的“长跳嘴”。
  据了解,不少外商曾先后提出要买下这段岸线和用地,但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一次次都明确表示非修造船项目不行,“我们能答应的,就一定是能做到的。我们做不到的,绝不会随便承诺。”
  开发区人在交流中体现出的真诚态度和务实作风,三星重工考察人员都悄悄记在心里。“这些韩国人实在是太谨慎、太细致了,算了又算。”高勤说,三星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它的决策程序十分复杂严谨,一个程序通不过都将导致项目泡汤。
  19年后,高勤在评价三星重工的最终决策时认为,三星项目最终选址宁波开发区,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和比较后作出的一个理性的选择,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开发区在投资环境上的综合优势以及开发区人所表现出来的真切诚意和团结、高效的服务水平。
8_副本.jpg -->


  1996年6月6日,市长张蔚文(前排左二)与三星重工李海揆社长(前排左一)亲切交谈。
  谈判:靠智慧求同存异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何建武、杨仕良在1996年5月31日的宁波开发导报上发表长篇通讯《星光灿烂已有时》,文中说:1995年7月三星电告,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社长李海揆将亲赴宁波开发区考察。主角即将登场。不难想见,项目的谈判就要进入正题。
  开发区管委会一边向市领导作了专题汇报,一边制定了周密的接待方案。招商局、经发局、国土规划局等有关职能部门都作了全面动员。
  1995年8月22日,开发区戚家山宾馆。原市长张蔚文和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出面接待了李海揆。
  随后几天,李海揆一行又出海考察码头、岸线资源等情况。北仑的夏天,台风说来就来。王一鸣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一阵狂风骤雨后,北仑港附近海域的海水蓝得格外清澈,联想到平日这一带**且浑浊的海水,他说:“李社长,我看,老天爷已经替你做了选择。”
  这次考察最终达成了合作共识,也开启了宁波开发区与三星重工之间艰难而曲折的谈判。
  谈判历时三个多月。当时,三星重工方由公司总部裴理事和海外事业部金东植部长、崔科长主谈,开发区方则由高勤和时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傅百奇、孙行腾领衔,陈旭勤主谈,时任招商局副局长徐斌负责各部门间协调,招商局工作人员牟勇担任翻译。
  “谈判开始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意识到将这家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引入到中国,肯定会有文化、理念、制度上的冲撞。”高勤说。
  据牟勇回忆,为了在工作中不出现一点点差错,徐斌在每次谈判前,都要提前联系各个部门,准备大量资料和文件。
  “在这样的谈判中,我们代表的是开发区的利益,任何一点问题都可能带来很大的麻烦。”牟勇坦言,有一次翻译出现了纰漏,把英文协议书中的“entity”翻译成“公司”,正确翻译应为“实体”,两者所包含的范围不同,这造成了我方的被动局面。
  这是牟勇多年翻译生涯中唯一一次失误。“幸好我当时年轻,很快调整过来,继续工作。”她说,作为招商局里唯一的英文翻译,她参与了项目引进过程中的每一场谈判。
  谈判期间,双方主谈做工作交流,常从早上谈到傍晚。牟勇一边做翻译,一边记载谈话内容。晚上再加班将双方谈妥的内容整理出来,修改在中英文文书上,第二天一早就送交给三星重工审阅。
  “做这样的工作,完全没有正常的休息、吃饭时间。”牟勇说,“不过这也值得,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牟勇的翻译工作赢得三星重工谈判人员的多次赞扬。数年后,一位外商提出去三星重工宁波公司参观考察,牟勇联系了该公司负责人,在听到她的英文名字Monica后,这位没有参加项目谈判的韩国人立刻记起了她。
  谈判过程中有认同,也有分歧。“其中最难的焦点在于双方对土地价格的高低判断不一致。”高勤说,三星重工根据自己分析和评估后提出的地价,在开发区管委会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我们不能浪费国家土地资源。”
  “后来我们提出,适当降低地价可以,但要以合同约定开工时间,使土地开发与项目建设捆绑起来。”陈旭勤说,我们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地价上作适当让步,项目上争更多效益,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然而,这场谈判注定不轻松,中间几次要破裂,终又峰回路转。据《星光灿烂已有时》记述,一位招商人员在1995年12月的招商日记中写道:“12月7日,韩方提出降低地价……双方协商未果。”
  “12月8日,谈判至凌晨四点,无进展,在大堂休息,商定上午九点接着再谈。”
  “12月9日,没有一点松动,仍没法打破僵局,至凌晨二点精疲力竭,不欢而散。”
  ……谈判进入胶着期。陈旭勤回忆,有一天晚上他毫不犹豫地发了火:拍桌子,扔下一句“你们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我们就定这价格了!不改了!”三星重工的代表被镇住了,现场一片安静,他则带着己方代表扭头就走。
  陈旭勤并非无端发脾气。此前双方已经就土地价格达成了一致意见,三星重工却突然改变了态度。“我们当然有意见,这样不信守承诺怎么行?所以,我就拿出了比较强硬的态度。”他说。
  不过,在陈旭勤的记忆中,这样“不欢而散”的时候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艰难地磨合。双方常常为一个措词的调整,一项条款的增减,一种价格的定位,拉锯到深夜。
  高勤回忆,在协助编写三星重工宁波公司章程过程中,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外资企业必须成立工会组织,并拨付一定经费给工会。三星重工却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
  “外国人对我们的工会是怎么回事听不明白,也许这是制度、理念上的一种差别。”高勤说,他们害怕工人闹事,因此坚决不同意成立工会,只同意拨付经费,“我们就再三解释,这是中国法律明确规定的,你们能讲得出你们在韩国办企业不遵守韩国的法律么?”经过一星期的沟通、解释,三星重工最后放弃了这个意见。
  这一过程中,开发区和三星重工一方面磨合文化,一方面打造互信。随着章程编写的深入,三星重工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中韩员工生活方式有别,希望在此开设一家类似酒吧一样的店,供韩方员工使用,并要求将上述条款列入公司章程。
  “我们觉得开店是一件好事,是企业给员工的福利,因此提出酒吧只向公司内部员工开放,不对外营业,同时表示这一条款不列入公司章程,因为公司章程有其固定的内容要求。”牟勇说。
  于是,双方开始就“开店问题”进行谈判。三星重工代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坚持他们的意见。“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企业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立场,我们也是一样。”陈旭勤说,关键是要搞清楚对方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谈判需要智慧。牟勇回忆道:“当时陈局问三星重工代表‘你们韩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美国人比哪个更高?’他们回答当然是美国人生活水平高。陈局立刻追问‘既然美国人在开发区能生活得很好,为什么你们韩国人就不行?’”三星重工代表当时愣了一下,彼此嘀咕了一阵后,接受了开发区提出的建议。
  一系列的谈判的确缩小了双方的分歧。但是,谈判没有就此平静。牟勇说,当时三星重工方面有一个代表,名字就不提了,他精明能干,英语也很娴熟,但他非常傲慢,谈判的时候,我们是最针锋相对的。
  “会谈中有僵持的场面,不过,随后双方总是抱着友好的态度回到了谈判桌上。”高勤回忆道,与三星的谈判更多的是用一种追求共识的心态来达到双赢的目的,如果“火药味”太重了就不是谈判。
  牟勇至今仍记得最后一次谈判时的场景。1995年12月28日,谈判最后一天的下午3点,陈旭勤和金东植等人一起开始工作交流。到晚上10点,双方还在就某一条款争论。深夜11点,高勤赶来加入谈判,一直谈到第二天凌晨才最终谈妥签约的协议书。
  “要谈的东西太多了,那段时间,我们没有真正睡好过,就是躺到沙发上,或者坐在沙发上眯一会,那时候也不知道累也不知道困,反正太兴奋了,太紧张了。”陈旭勤说,当时三星重工确实也想达成协议,所以他们也谈得非常仔细,非常努力。台前的唇枪舌战紧张激烈,幕后的运筹帷幄更耐人寻味。据《星光灿烂已有时》报道:就在谈判接近完成的时候,开发区管委会获悉,三星高层主管对该项目究竟放在宁波还是我国北方某城市意见不一,正派员在与后者接触。
  这一突发情况差点断送了一切。消息传来当晚,开发区主要领导受张蔚文委托,连夜向三星重工李海揆社长发了一份传真,再次表达了宁波方的决心和诚意。韩方代表事后对这份传真的评价只用了四个字:“意义重大。”
  是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谈判的过程,就是寻找共识的过程。双方决策者、参与者的诚意、决心和智慧,最终促成了这段美好姻缘。
9_副本.jpg -->


  1996年6月6日,三星修造船项目开工典礼上时任宁波市市长张蔚文致辞。

9_副本.jpg -->
  1996年6月6日,三星修造船项目开工典礼上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李海揆社长致辞。
  合作:靠磨合发展共赢
  1995年12月29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宁波开发区三星修造船项目签字仪式在东港大酒店五洲厅举行。牟勇也出席了典礼。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在年轻的时候,见证和参与了这么大项目的引进过程,签约那时候我很激动,的确很激动。”她笑着说。
  那一天,和牟勇一样激动的人还有很多。何建武、杨仕良写道,当双方代表签字并交换文本后,张蔚文代表宁波市政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三星修造船项目来说,合同的签订还仅仅是个开头,要把这个项目建设好,还有大量的事要做,宁波将一如既往,尽一切可能,创造最好条件做好服务。”
  宁波市政府充满诚意的表示,衷心的祝福,感动了三星重工社长李海揆。他表示,宁波有这么好的港口条件,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又这么支持,看来三星的选择是正确的,公司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把这个项目办好。
  是的,三星的选择是正确的。据时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傅百奇回忆,就在三星项目签约过后十几天,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率领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考察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就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
  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发挥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优势,发挥宁波北仑深水港的优势,发挥上海和江苏集装箱货流大的优势,按照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的格局进行港口组合。”
  机会再次垂青宁波。从此,三星重工扎根于宁波开发区的“长跳嘴”,开始了快速发展的历程。1997年10月三星重工宁波基地正式投产,一期投资2300万美元,之后三星又连续4次追加投资,至今总投资已达2.4亿美元。
  每一次增资都使基地的生产能力迅速提升。从一期制造100多吨小型船体分段,到二期制造1000多吨大型船体,三期制造2500吨3000吨超大型船体,2010年又开始生产4000吨以上超大型船体分段。2013年5月24日,该基地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整船“宁波1号”正式交付,实现了从分段工厂向造船基地的转向。
  那一天时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一鸣特地赶去祝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我感到非常高兴,三星重工项目的成功将对北仑乃至宁波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会加快这个区域船舶工业成链、成环的步伐,其上下游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强大。”
  如今,三星重工宁波基地的第二条整船又要下水了。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回首过往点滴颇让王一鸣回味。他认为,对宁波开发区来说,引入三星最重要的成果是“引资”和“引智”,开发区由此驶上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快车道”。
  “引资”带来了“鲶鱼效应”,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及配套生产企业前来落户,不仅壮大了北仑乃至宁波的相关产业的实力,更使其外向度提升,更多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除了产业影响,这样一批大项目的落户还带来了当地人口结构的改变,管理技术人才和高技能员工的大量涌入,随之改变的还有当地的服务业水平和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
  “引智”则是引入和借鉴了三星等跨国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高勤说:“通过引进三星等500强项目,我们的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部门、当地企业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越来越国际化了,思维也更加开放,更加外向,我们与外商的交流、沟通也更加顺畅,专业了。”
  是的,经过十多年的磨合,三星宁波公司与开发区之间的依存度已经今非昔比。如果说,以前三星进入开发区更看重这里低廉的土地、人力成本,那么如今更看重的是其周边的人才资源、产业基础以及中国这个大市场。
  2012年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副社长朴柱元在宁波基地整船建造启动仪式上表示,韩国三星对开发区的发展前景和投资环境充满信心,宁波公司将从造“小船”起步,逐步转向制造大船和高附加值船舶,同时,他们还将携手中国业界同行,进一步释放产业集群效应。
  话音未散,三星重工宁波公司便开始紧锣密鼓地与中国的竞争对手江南造船公司开展合作。2013年10月,双方签订建造集装箱船分段的合同。如今,双方正在加深合作,洽谈更大的分段制造合同。
  三星重工的这个意愿和开发区管委会的想法不谋而合。今年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共同宣布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结束,韩资企业、港口运输以及与中韩双边贸易相关的企业将直接受益。
  在王一鸣看来,作为三星赴华投资最早的区域之一,开发区坐拥先发优势,双方应共同努力,通过抢抓机遇,从原来的投资合作、贸易合作转向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和高新技术合作,一起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成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产业支撑”。
  面向浩瀚东海,在中韩经贸合作日益加深的当下,一个综合性的船舶制造基地正在北仑港畔崛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将近20年了。。时间过的好快啊。
98年01月.jpg
96年11月.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人穷志短,****的思维还要歌功颂德。大清是吃了败账才开放宁波的。现在是主动当下人。拿无耻当功德。太SB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三星宁波可以造整船了??我们这里大宇也想 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2 15:45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