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韩国产业研究院在其发布的《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与启示》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中国在2012年至2013年的船舶订单量、建造量和未交付订单量等3大指标均排名世界第一。该报告同时指出,中国造船业若能完成结构调整,并大幅度提高品质,必将会对以技术和品质为基础,且兼具价格优势的韩国造船业构成威胁。该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并在业内迅速“发酵”。
有观点认为,该报告并没有指出中国造船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韩国和日本的事实。多年来,中国在船舶发动机方面严重依赖外国技术。而核心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不足恐将制约中国在该领域发展。有业内专家表示,作为船舶最主要配件的发动机占到船舶造价的10%至15%,而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核心专利方面缺少竞争力,只能向外国企业缴纳专利费。因此,要想抢占行业地位,国内相关企业必须加大对船舶发动机的研发力度,通过技术革新和工业品质提升迅速占领行业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核心专利不足 竞争能力疲乏
与汽车、飞机一样,发动机也是船舶最核心的设备之一。近年来,我国为了实现成为造船业强国的目标,一方面加强在造船工业上进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国家积极出台政策进行扶持,尤其是为了改造老旧船舶,以及消除国内重复竞争而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逐步推进大型造船厂收购小厂的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船舶发动机领域起步晚、底子薄,缺少先进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数据的积累,而且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又受制于工艺、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在研发方面存在不足。曾有报道称,国内中西部地区有一家国有企业制造了300多台船舶用中速机,赢利上亿元,可是当该企业在缴纳知识产权费后,盈余所剩无几。巨大的利润被国外公司拿走,这让很多企业处于亏损和微利的境地。
事实上,目前航行在中国大江湖泊,以及沿海港口的大中型船舶,其所使用的发动机多数来自国外企业。其中,主流的中速机被德国、日本和芬兰等国垄断。虽然我国近年来在船舶发动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资金,但是想在短期内寻求突破,取得发展,还是困难重重。
那么,在船舶发动机方面,国内外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如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审查员鲁洁经过专利文献检索发现,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该领域提交国内专利申请527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623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648件。相比而言,美国企业在美国提交的专利申请达1.0778万件,日本企业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达9290件。“目前,在核心技术上,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少数国家的相关专利处在领先地位。”鲁洁表示,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处在领先地位的公司有日本三信船舶、美国宾士域公司(Brunswick)、舷外海洋公司(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雅马哈公司等。此外,从市场实际占有率来看,德国曼集团、芬兰瓦锡兰集团,以及日本三菱重工都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加强技术研发 有望实现赶超
“目前,国内在船舶动力装置中,有95%以上为柴油机动力装置,而船舶柴油机主要燃用不可再生能源柴油或重油,在节能、环保方面略显不足。”业内人士坦言,尽管目前航运界对船舶柴油机的废气排放控制十分严格,但毕竟存在着大量的老旧柴油机,其排放性能逐渐恶化。对于国产发动机而言,只有深入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加大专利布局,我国的船舶产业才能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针对船舶柴油机在能源类型、排放、振动和噪音等方面的不足,国内研究人员已经开启了柴油替代型能源或新型船舶动力装置的研究。“我国已有相关企业结合新型柴油机成功开发了电控高压共轨、米勒循环、燃烧过程优化等新技术,有效降低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的排放量,目前已达到了国际海事组织标准,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范建新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从国际发展趋向来看,推广和应用船舶新能源动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国产船舶发动机要想成为世界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既要有数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也要从材料研究、工艺优化、验证手段、基础数据等多方面积累能力,并在全行业形成强烈的精品意识,克服短期内做大和造成轰动效应的冲动,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取得成功。” 范建新表示,新能源的应用对发动机设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强化我国和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竞争的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