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0|回复: 0
收起左侧

融资租赁大手笔进入航运业 业内“吐槽”其捣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3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融资租赁公司成为大股东是不正常的现象”,10月22日,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巽良在“第二届国际船舶融资高峰论坛”上表示,融资租赁公司在大手笔投资船的时候,对行业是否了解、能否控制风险,均值得注意。
  近年来,融资租赁公司闯入船舶行业,其资金优势明显、订单量大,成为船舶行业特殊的“船东”。
  据工银租赁人士透露,截至2014年9月底,公司管理各类船舶286艘;而交银金融租赁则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租赁资产包括了150艘船。
  根据近期出台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皮书2014》,2013年,上海各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上海航运产业的授信总额19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0.6%;授信客户总计1200多户,同比增长23.4%。
  据该蓝皮书,去年银行信贷和融资租赁是航运业主要融资方式,其中,航运相关企业的贷款余额9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了7.1%;融资租赁余额1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6%。
  刘巽良称,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在投资船的时候,往往对船、航运不了解,其凭借手里充足的现金,和对航运市场的一知半解,“要么火上浇油,要么落井下石”。
  “他们会招聘一两个人,但航运是讲究团队、传承的行业,挖一两个人到一个地方,和在以前团队中不一样,他得到的支持、信心不同,得不到互相的提醒,可能控制不了太多的风险”。
  华光海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黎敬业表示,2015年将有770条(干散货)船下水,2016年将有519条,且数字在不断增加,未来几年大量新船的下水将进一步拉低目前已经走低的航运市场。
  刘巽良表示,国际航运市场有长周期特征,只有稳定、大量、廉价的资本才能支撑资本密集型的船舶产业,在航运市场上,打败对手的要诀是入市时机和融资成本。
  但与融资成本对应的是,中国船舶业不得不面临融资成本高的难题。刘巽良指出,中国大陆还没有一个开放的国际资本市场,自贸区的体量太小,且范围有限,在国内的融资成本明显高于香港;并且,在上海的外资银行受制度的限制,其融资功能受到了遏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26 14:24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