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盛重工称上半年亏损额增加的主因是“生产活动下降导致收入下降”。 眼下中国造船业虽有所回暖,但深陷危机的中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01101.HK)却依然“步履艰难”。 7月31日,熔盛重工发布盈利预警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净亏损额将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熔盛重工这两年可谓“风雨飘摇”,去年上半年净亏损12.63亿元,其中经营亏损11.36亿元;2013年全年的亏损额更是高达86.83亿元。 熔盛重工称,今年上半年亏损额增加的主因是“生产活动下降导致收入下降”。而生产活动下降的原因则被归纳为:目前造船市场处于低谷时期,熔盛重工对新订单及手持订单,采取保守的营销、定价、建造及船只交付的营运策略,包括与船东重新谈判、修订及/或取消订单。 这和熔盛重工3月份的表态颇有出入。 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3年年报中,熔盛重工曾写到,2014年将调整原有的稳健营销策略,“更积极争取新订单”,捉紧行业机会,改善核心业务表现,同时,“积极向海洋工程及钢结构等产业进行战略转型”。 同样是在3月,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董事史玉柱一起到熔盛重工南通基地考察。彼时,熔盛重工总裁陈强说,“近年来,虽然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但熔盛重工生产经营情况依然稳定”。 陈强当时还提到,当前航运市场有所回暖,熔盛重工将整合资源,重点围绕海洋工程、天然气开发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发展以服务于能源行业为核心的一体化重工集团。 熔盛重工所谓的积极营销策略至少在上半年已落空。 至于航运市场有所回暖一说,倒是不虚。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船市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些船东择机订船活跃。 “但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运力过剩难以改观、航运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新船价格上涨趋势受阻,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警告。 按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说法,当前的中国造船业,新船价格处于低位,首期预付款比例不高;不少企业融资保函困难,影响交船进度,丢失新接订单;造船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盈利难。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也出现在熔盛重工身上。据财新网8月2日报道,今年年初,希腊船东Dryship宣布,由于熔盛重工因财务问题已不可能在今年交付4艘冰级巴拿马散货船,Dryship已停止向熔盛重工付款,同时撤销订单,并向退款担保方中国银行提起申诉。据悉,这笔订单已经超出交付时间多达260天。 资金压力显而易见。据熔盛重工2013年年报,截至去年底,其负债224亿元,其中将于12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借款及融资租赁负债为137.13亿元。 上海一名银行界人士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们银行对航运造船业的贷款已全面收紧,即便是贷,也是国企居多,并且严格审核资质,要求抵押。而额度方面,最多也只有百万级了。” 在这种情况下,熔盛重工已展开多种救援措施——延长银行信贷额度的还款及续贷期限、获得大股东张志熔的30亿元的免利息及免担保循环贷款资金支持,并以可转债方式频频融资。今年5月,巨人网络创办人史玉柱就借道可转债,向熔盛重工输血近8亿元。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的消息还称,今年4月23日上午,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通运输融资部总经理李忠元、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田红,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评审部官员一行到熔盛重工考察。李忠元承诺加大对熔盛重工在建船舶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此外,熔盛重工执行董事及中高层“共渡时艰”,集体调低薪酬。其中执行董事的薪酬被调低50%,中高级管理层被调低30%至50%,共涉及8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