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18|回复: 1
收起左侧

上海自贸区向金融、服务业人才抛出橄榄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4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上海自贸区向金融、服务业人才抛出橄榄枝


e43a9ba5db6244bb8487213c8c165642.jpg -->
上海自贸区向金融、服务业人才抛出橄榄枝

    上海自贸区正向那些精通服务业、金融业,对离岸贸易等有研究的青年人才抛出橄榄枝——日前在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上,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我们急缺这些领域的人才”。

  除简大年外,该论坛还邀请了一些对自贸区颇为了解的官员和专家:世界自贸区协会主席格瑞艾姆·玛瑟、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副总监邱丽萍、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校长波林·摩尔、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金范中等。

  “语言其实也是自贸区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香港、鹿特丹之所以成功,这两者的一个共同优势就是与各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人士的沟通‘没有语言障碍’。”波林·摩尔在发言中指出。

  “千人计划”外籍专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型号总工程师助理丹尼斯·斯科特也曾指出,海外投资者目前了解上海自贸区政策仍存在不少障碍,“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语言上的表面意思翻译,还有从海外投资者角度对经济的解读”。

  与全球其他地区的自贸区大多以税收、对GDP贡献率来评价成功与否不同,在上海,自贸区成功与否采用的是另一套以“制度创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标准。此前,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曾表态,对于自贸区“要从制度层面去看成果”。

  但无论是哪种评价方式,自贸区都得先让企业主动进驻,并真正产生贸易量。在这方面,香港的做法颇值得借鉴。凭借较低的税收、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法治环境以及令外商感到舒适的语言环境,香港已成为全球主要货物集散地之一。

  香港贸发局的邱丽萍说,这种集聚效应的背后,是香港方面长期不断聘请专家人才为企业贸易提供服务的“长线投资”,“我们有供应链方面、离岸贸易方面的专家,为企业入驻提供各类咨询服务。我们关注怎样把一个香港本土公司,推入‘全球性企业’的行列。”

  据简大年介绍,这种能提供高级企业咨询服务的人,上海自贸区目前还“很缺”。在咨询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上海自贸区自去年9月获批建设以来,已接受了20余万次的咨询,9000多家企业在此注册,其中65%属贸易类企业,30%属服务类企业。

  在论坛上,简大年不止一次地提到金融业人才,他甚至希望上海自贸区能与大学合作建立一个“实践合作的平台”,培养一些更接地气的专业人才,“我们很需要这些人”。

  “改革的协同性问题”如今是自贸区管委会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简大年称:“能不能研究一下,‘管放结合’究竟应该有个什么样的结合模式,自贸区发展如何与上海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能出台什么实质性的举措?而不仅仅是概念上的一种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4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沙发啊,绝对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26 14:18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