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志成为“华南第二大基地”的江门船舶制造业,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发展略显停滞。今年来,低迷已久的航运业有所回暖,本地大型造船厂正谋划整合资产扩张。转机就在眼前,江门的船舶企业能否迎来新的发展?
造船重镇:古井迈向多元化发展轨道
江门市船舶工业主要集中在新会区、江海区、蓬江区和台山市,其中新会区银洲湖区域是江门市船舶工业的核心地区,银洲湖的环境及宝贵的岸线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在新会,船舶行业有古井镇和双水镇两个代表,双水镇以拆船业为支柱,古井以造船业为支柱,在银洲湖两岸,一拆一造,互相辉映。
在2003年之前,新会银洲湖畔的古井镇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还是空白。可是,在2003年之后的十年间,古井镇的船舶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南洋船舶、航通船业、中新拆船、玉洲拆船等企业相继落户,并迅速做大做强,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南洋船舶、航通船业这两家造船企业,前者注重建造散货轮,后者侧重建造特种船舶,再加上游艇项目,古井造船业正迈向多元化的发展轨道。
落户于古井镇的南洋船舶是广东省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之一、华南最大的散货船制造商,专业制造灵便型散货轮,最大单船造船能力为10万载重吨级,目前拥有年造船60万载重吨的能力。
航通船业则是2007年落户古井的一家国企造船厂,总投资约5亿元,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属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船舶技术设计与生产设计、船舶建造与维修、重型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船厂,主要生产各类工程船、海洋平台三用工作船、港口供油船、化学品船等特种船舶,具有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等特征。
现场走访
南洋船舶:专业造精品,新船型获日本订单
“总体上这两年船企都比较难,去年下半年有回暖迹象,客户洽谈和询价的多了,今年也增加了订单,呈现出较好的势头。”南洋船舶事务部副部长刘杏元告诉记者,一艘散货船从签合同开工到交付一般需要一年多一点的周期,“这期间,汇率的影响较大,原材料波动居其次,而人力成本逐年上升也是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南洋通过大力提高生产效率,做大附加值,以环保节能理念来优化船型,其“专业造精品”的理念也得到认可,去年新船型获得日本船东青睐便是一例。
去年4月,南洋公司与一家日本船东签订了4艘船的销售合同,南洋船舶吸引苛刻的日本船东目光的是3.9万载重吨的绿色环保散货船。
“受国际船舶产业形势的影响,公司按照细分市场战略,一直重视科技的投入,重点研发节能环保型船舶,主攻经济型绿色环保船舶。”与日本船东签约船型南洋船舶的刘杏元介绍,3.9万载重吨的绿色环保灵便型散货船是南洋船舶自2011年以来重点研发的新型船。该船满足国际船级社协会和国际海事组织最新制定的一系列共同规范和规则的要求。
“3.9万载重吨船体线型在原有3.25万载重吨散货船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该型船采用了新型主机和新型高效螺旋桨,使燃油消耗极大降低,按CSR85%功率航行时,油耗由原3.25万载重吨散货船的24.49t/天降到18.37t/天,每天节省燃油 6.12吨,节能降耗居同类船世界领先水平。”刘杏元说。
航通船业:订单已经安排到2016年
飞花四溅的电焊火花、来来回回的吊车、紧张忙碌的工人……走进位于新会区古井镇的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新会基地,记者看到的是一片繁忙的造船景象,在国内外造船行业一片萧条的情况下,航通船业的发展却逆流而上,原因何在?
航通船业是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属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自2007年9月全面启动新会基地建设至今,航通船业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种船舶制造企业,企业经营发展节节攀升,公司规模也从当初的6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900多人,从广州全线转移至新会。
“公司订单90%来自国外,出口为主,国内系统也有一小部分”,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胜说,航通与南洋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比一比管理,比一比质量,完全不存在竞争。”
“通过最大限度地规划建设码头、车间等,我们用17万平方米的厂区面积,创造了超过10亿元的产值。未来几年内,只要能解决好企业发展的生产场地增加问题,企业总产值翻番都不是问题。”王伟胜告诉记者,为了进军特种船舶市场,航通船业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做好文章,配备有400吨造船龙门式起重机等一批大型起重运输设备,大型船体车间、涂装车间、舾装车间等设备和设施,充分满足国际最先进的造船技术规范要求。记者走过稍显拥挤的办公区,来到该公司船舶制造码头,见到不同类型的庞大船体将生产基地分割成不同的作业区。
据了解,特种船舶具有装备比较复杂、工艺水平要求比较高、价值比较高等特点,目前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总经理王伟胜告诉记者,航通船业订单较充足,“订单目前有48个项目,已经排期至2016年”,订单主要来自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国内也有一小部分。而航通船业目前特种船舶业务的定位为三种类型:传统的工程船舶建造,包括起重船、打桩船、挖泥船、半潜驳和与之相配套的甲板驳、自航开体泥驳、抛石船、拖轮等;液体货物运输船,包括成品油船、化学品船、液化石油气船等;海上石油平台的多用途工作船。
据悉,由于具有先进的造船技术作为竞争力,持有充裕的订单,同时又背靠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这棵大树,航通船业在银行资信、商业信誉、人才引进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远高于其他一般民营造船企业。
航通收购银星一期资产:本地两大船企的一次整合
低迷已久的航运业今年以来有所回暖,本地大型造船厂正谋划整合资产扩张。2月28日下午,新会区政府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书,支持中交四航局整合位于沙堆镇的银星船舶有限公司(一期)资产和资源,以实现新会造船业务的扩大发展。
中交四航局在新会投资的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与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新会两家最大的造船企业,而与南洋船舶公司同一投资者投资的银星船舶有限公司也是新会两家可生产万吨级海轮的造船厂企业之一。由于世界造船业的一度低迷,银星船舶有限公司生产量一度下滑,但中交四航的航通船业公司造船业务在世界低迷行情下却一路向好,此单资产转让可谓各取所需。
这样的整合显然是政府乐于见到的局面,此前江门经信局对于本市船舶业就提出“完善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体系,培育大型船舶制造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建言。本次并购新会区政府从中斡旋,也是希望航通在新厂建设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变通得到产能的转移释放。
据悉,银星船舶的两个生产基地均位于新会沙堆镇,本次收购的为银星一期;而银星二期则被业内视为“南洋2”,目前承担江门最大民营造船厂南洋船舶公司的部分生产任务。中交四航局整合银星船舶公司一期资产后,将新增投资不少于2000万元,完善建设码头、船台起重机等设施设备,预计今后3年内,中交四航局航通船业公司在新会区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5亿元,税收超4500万元。
何时能正式完成收购?航通船业总经理王伟胜说,“希望快一点,有政府力促,上半年或能走完流程”,“收购一事有现实的需要,同时也是帮当地多做点贡献。”对此,刘杏元接受采访说,“银星的转让是我们集团在市场向好时就已经作出了的战略决策,与市场变坏的关联并不大。”
引申思考
政府很支持,土地最制约
“政府对造船业的重视,是我们在其他地方所感受不到的。”航通船业总经理王伟胜告诉记者,“新会有地理优势,银洲湖有直接的出口口岸,水深也比较合适,台风比较少,试航也好,交船也好,都很方便。”落户新会,首先让航通感受到的是水陆交通畅通,物流成本有优势。
但是,“想扩大产能,没有更多的土地可用。”王伟胜说,银洲湖一带,有土地,但没指标。最近收购了银星一期以解燃眉之急,“准备想把部分产能转移过去,那边的设备还需重新梳理一遍,厂门口的地我们一直想要,不想土地成为发展的瓶颈。”
产业配套跟不上
“船舶工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但是江门与船舶企业相配套的企业很少,原材料和装船设备基本来自外省或进口,这不仅是江门的问题,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有这样的问题。”王伟胜同时指出另一个问题。
目前,江门市专业生产船舶配套产品的企业仅有8家,兼营少量船舶配套产品的企业有5家,且这些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规模很小,暂无省级水平的企业,生产的船舶配套产品多为小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都很低,基本是为沿海内河小型船舶配套。
“我们一直跟政府和部门沟通产业配套少的问题,老实说,仅靠我们和南洋也难以支撑起这些配件厂的产能”,王伟胜说,产业配套同时需要更多的造船厂进来,这几年大环境不行,招商也停滞不前。《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指出,船舶配套产业“少、小、弱、散”,缺乏引导的现状,削弱了我市造船企业的竞争力,制约了江门船舶工业发展。
道路配套也跟不上
2011年底,由江门副市长易中强带队的船企考察团去到江浙一带。“我们发现那里的船企用地规模都在2000亩以上,进入厂区的道路都是10几车道”,王伟胜告诉记者,在古井这边,进入南洋厂区的道路改善了,但进入航通的道路还是“十八弯”,“我们的员工数过,这段路还真的拐了18个弯,导致很多客户走到这里,都以为走错了。”
道路这最基本的配套,江门确实做得不够周边的珠海、中山好,新会区政府有官员透露,在4万亿刺激经济时期,周边城市都大搞基础建设,而新会是给钱也不敢花。 “整个江门吹嘘多年的交通优势,高速里程全国第几,都是虚的,因为高速路只是过境,从高速下来,路越走越窄”,“空有大动脉,没有毛细血管,是很难给地方经济带来养分的”,王伟胜也说,跟古井镇搭界的珠海那边的佳粤造船厂,通往厂区的主干道让人心怡,“去看那边地块的投资环境,单单道路交通的印象就打高分。”
回暖是虚是实?
早在去年,国内新船订单就开始触底回升;今年以来,BDI(波罗的海航运指数)上升明显,航运业将迎来转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同时发布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今年的形势初显回暖迹象,航通船业、南洋船舶这样实力雄厚的江门船舶企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
“今年订单有所增加,询价的也多了”,南洋船舶的事务部副部长刘杏元透露说。作为本地民营龙头企业,南洋船舶业绩在“复苏”,公司主要专于重吨散货船的制造,以出口为主,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2015年。
但是,风景独好的航通却对回暖一说持保留态度。“回暖有迹象,但不明显,因为船价并没有跟上来。”航通船业总经理王伟胜如是表述。
本地视角
保持“华南第二大基地”:
两份规划勾勒江门造船航运发展轨迹
2011年通过评审的《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江门船舶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形成10个以上的品牌船舶产品和若干龙头企业,游艇、拆船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领先,成为华南地区最具特色、产品辐射东南亚的综合性船舶工业发展基地。据此定位,江门是把船舶工业列入与LED、核电装备、动车制造产业并列的四大新兴战略产业加以扶持。
其后出炉的《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20)》,则针对航运和造船市场低谷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了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路。根据这份规划,江门将尽快完善船舶建造、维修、拆解和配套的产业链;以双水拆船集团公司、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建造中型散货船、特种船和中高档游艇为重点,打造广东省中小型船舶和游艇制造业基地;扶持发展民营造船企业,推进船企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修造船企业。据悉,写入该规划的骨干企业丰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原本落户古井镇占地百亩,但目前已搁浅,地块或将再次招商大型船企。
在船舶工业布局范围方面,江门也有所拓展。目前,银洲湖地区船企的工业产值占江门船舶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规划明确指出,江门将在“一湖二岛三湾”的区域重点发展海洋经济,在广海湾临海先进制造业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滨海能源、造船、港口物流、环保等产业,在镇海湾临海经济带适度发展船舶修造等临港工业。这意味着在新会区银洲湖船舶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将在更多区域进行布局,壮大船舶工业。
官方统计,目前江门共有船舶企业48家,其中造船企业25家,民营为主,主要生产产品为中小型钢制船舶、配套产品和游艇;游艇企业共有7家,以外资企业为主,主要面向海外及港澳市场为主。拆船方面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仅新会区就拥有200万吨的拆解能力,占全国拆船能力的50%,已经成为国内特色化的绿色拆船基地。
这两份《规划》提及,尽管江门船舶产业位列广州之后,居全省第二位,海岸、河岸等资源优势明显,但是部分岸线已经被占用,加上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难以吸引高级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比较稀缺,在产业产值上也远远低于广州。目前江门在企业规模和盈利上都显落后,产品结构也比较单一。
一方面,江门与广州的差距依然较大,另一方面,周边城市对船舶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来自《规划》的数据,尽管江门船舶产业位居广东第二,但也面临中山、珠海等兄弟城市的激烈竞争。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认为,广东船舶产业,目前在规模上已经无法和江浙一带相比,加上目前国家对船舶产业的调整,从江门的角度来看,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应该错位发展,确定适合自己产业的发展方向。江门民营船舶企业多,在拆船、修船、游艇等方面已具备产业优势,未来应该在这些方面加以扶持。
全国视角
去年国务院出台政策促船舶业转型升级:
“江门制造”产业链有待延伸
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后三年的船舶业发展目标,特别是针对产能过剩、扩大内需市场等问题作了相关规定,提出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兼并重组等整合优势产能。
和国内大环境类似,江门近几年船舶业也面临着订单萎缩、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相关企业希望江门能承接国家的规划方案,更有针对性地对行业进行扶持。有企业表示,《方案》的出台对寒冬中的船舶业是一个鼓舞,释放出的信号是船舶业要做精做强,对于产能过剩问题提出技术门槛,并且通过扶持优质产能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我国造船产能已经超过6500万吨,即便造船市场有所回暖,当前船舶工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也不容忽视。江门市经信局认为,目前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来源于“国际造船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逆转”,“对于刚处于发展阶段的江门市船舶工业而言,部分生产中小型散货船和油船的船舶企业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需求下降,接单量不足可能对船厂的经营情况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对江门市整体船舶工业造成负面影响,为江门市造船产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发改局方面透露,船舶产业方面,今年将重点优化调整船舶产业,鼓励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效益差的企业转产转型,更好地利用岸线和土地资源。同时跟进重点项目,其中,加快推进南洋船舶增资扩产项目、航通船舶增资项目、威立雅环保拆船等项目。
江门船舶工业发展虽具备产业基础,但“江门制造”与广州的竞争力差距依旧很大。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勇直言,新会的拆船产业虽全国第二,但仅仅停留在拆的环节,整个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没有进行深加工,“怎样把产业链做长,这块有文章可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