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从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海运信威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正式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
借助海洋钻井平台需求的增多,以及海上油气资源有待开发的机遇,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今年将启动高性能海洋钻井平台项目,以及海工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运营和管理、海洋工程装备、船舶的设计与修造等,进入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发展成为集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运营为一体的大型海洋工程装备集团,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6亿元,成为推动青岛乃至山东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海工装备业出现新机遇
作为一家从事航运和海洋物流的企业,山东海运此次将触角伸向了海工装备领域,如此布局,其实并非偶然。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目前船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契机,目前,多家船舶行业巨头都在积极进行转型扩张,提高海工装备业在业务结构中的比例。对此,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也紧抓这一机遇,瞄准了海洋钻井平台项目。
“目前全球的海上钻井平台市场处于"更新换代"的阶段,一个钻井平台的平均寿命为30年,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钻井平台即将面临拆解,新增需求比较多。”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渤海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深入,南海的开发则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就目前来看,未来5~10年是迅速扩张时期。”
有分析人士表示,现在是投资海工装备的好时机。现有海工装备太老,世界范围内使用25年以上的钻井船占总量的40%以上,其他海工装备也存在此种现象,未来将需要200台自升式平台来替换旧的平台。据金融服务机构IMA统计,全球计划投资的海洋油气开发项目对浮式生产装置的需求量约为230座,预计2014~2017年,全球浮式生产装置投资总额将达910亿美元。
“三高”升级行业竞争力
然而,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海洋钻井平台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涉足的。“以前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大多由中海油等巨头"垄断",一些实力不强的民营企业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只能"望而却步"。原因在于,要想建造一座钻井平台,最便宜的至少需要2亿美元,更"高级"的甚至需要5~8亿美元。如此高昂的费用,实在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
“高投资额提高了海洋钻井平台的投资门槛,同时,海上气候多变、海上风浪和海底暗流的破坏,对海上钻井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技术门槛。”该负责人表示,“受这些因素的限制,海洋钻井平台的市场显得相对较窄。”
借助省内外的资源优势,山东海运显然已经想好了对策。“公司目前已经引入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具备丰富运营管理经验的海工专家,打造了具备丰富海外市场运营经验的优秀管理团队,今年将启动高性能海洋钻井平台项目,以及海工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运营和管理;海洋工程装备、船舶的设计与修造、海洋油田钻井服务等,进入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发展成为集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运营为一体的大型海洋工程装备集团。”
此外,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还将与中海油服等巨头开展合作。据该负责人介绍:“公司计划于两年内投产,达产后的年产值将达到3~6亿元,届时将进一步带动青岛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力点。”
未来市场步入景气周期
船舶工业的制约,加快了海工装备产业的快速崛起。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海洋工程设备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采设备及特种船舶成为主要的需求产品。
我国的海工装备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订单金额还是市场分额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时,部分国内海工厂商在高端配套设备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入国际巨头的供应链,打开全球海工市场。
然而,尽管订单活跃,但不可否认,我国海工装备产业离实现“质变”尚有距离。面对海工装备产品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竞争更为激烈的特点,企业想要立足,就必须做到“指哪打哪”。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我省提出了大力推进实施具备基础设计能力、市场需求量大的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重大集成创新项目,进一步推进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省内自主研发、设计、配套和总装建造。这无疑为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一把“钥匙”,同时也为海工装备领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当前相关政策及经济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影响,有专家预测,预计2017年我国海洋装备市场规模将突破2600亿元,这意味着全球海工行业将步入景气周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