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船业基础设施如船台、船坞、起重设备所需的初始投资大,退出成本高。一旦造船业风光不在,将成为企业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2008年4月,中船集团、宝钢集团、中国海运总公司签订了龙穴基地造船项目合作意向书,这三家国内造船、钢铁、远洋运输行业的龙头企业,将携手打造华南地区最大造船核心企业。
造船、钢铁、海运行业均属于寡头竞争,长期以来已经保持稳定合作关系,是什么原因使得它们不满足于长期合作关系而走向资本联合?这种趋势将给他们带来所期望的一杯羹么?
钢铁、海运企业掀起“造船热”
国内外钢铁、海运与造船行业的关系已从简单的长期合作走向大规模资本结合。由于钢铁、海运、造船均属于寡头竞争行业,且关系密切,长期以来,各企业之间都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近两年来,中国钢铁和海运企业开始直接投资造船业。2007年底,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与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8万吨级修造船项目合作协议。2008年1月,青岛海运总公司和长航集团拟联合投资45亿元在胶南董家口港区建造一处大型修造船基地。
韩国、日本的钢铁企业也加快了参与造船业的步伐。2008年3月,全球第三大钢铁制造商――日本JFE控股宣布将斥资300-400亿日元,拿下其与日立造船的合资企业Universal Shipbuilding的控制权。2008年4月,浦项钢铁表示可能出价约51亿美元参与收购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
三行业资本联姻的动力
造船行业利润高涨,而海运、钢铁企业发展受限,希望从中分一杯羹。造船行业利润连续几年高速增长。2007年1-11月,船舶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 亿元,同比增长174%。
钢铁行业受原材料约束利润下滑,海运企业受不同类型货物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很大,利润不稳定。2007年10月,纳入钢铁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6% 。2007年,中海发展受益于国际干散货与国内沿海煤炭运费上涨,净利润同比上升65.9%,而中外运航运却因为油轮航运市场疲弱亏损共计152.2万元。
造船业扩张、铁矿石和海运价格上涨,改变三行业间供求关系,相互依赖性增强。虽然国产船用钢材能基本满足造船业的需求,但在高质量钢材方面供给不足,加上造船企业面临大量手持订单,造船企业的谈判能力变弱,造船用钢价格持续上涨。2008年的前几个月,船用钢材价格就涨了10%,预计到今年第二季度,船用钢材价格很可能每吨上升至5000-8000元。
中国海运企业自有船只不足,运力长期紧张,希望利用造船能力扩张,增加运力,但造船企业却面临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海运企业相对竞争地位下降。截至2007年11月,中国进口铁矿石占到了全球的46%,但海运能力仅占全球的4%。
海运市场长期被寡头垄断,加上油价上涨给海运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2007年以来海运价格不断攀升,钢铁企业逐渐失去话语权。
2008年2月,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同比增长60%。中海发展签订的2008年沿海COA合同运价比2007年上涨40%。
格局变化导致的造船业与钢铁企业长期合作的高成本、高风险,可利用资本联合降低。在行业格局不稳定,造船行业相对处于弱势的时候,在与钢铁企业的供货、研发等长期合作中,造船业可能要承担风险并付出高成本。
产品供应:铁矿石长期价格久未达成,导致铁矿石、造船用钢的价格不断上涨并且风险高,长期供货价格无法锁定,资本合作能保证供应并控制成本。2008年1月份开始,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减少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钢企10%的长期协议下的供货量,而把大量铁矿石转向投入现货市场,长期合同久未达成。目前,钢厂和造船公司长期战略关系仅能锁定数量,价格无法锁定。
造船用钢研发:高质量船板随着造船业膨胀而紧缺。进口也较为困难,合资企业能带给钢铁、造船企业更大的激励投入研发,解决供应短缺问题。
造船业发展对物流、资金、港口位置等提出更高要求也是导致三行业联合的重要原因。造船企业对钢材配套要求提高,建立从“多钢厂”到“多造船企业”的物流基地建设日益重要,但该模式具有强外部性,通过合作投资模式能更有效实现。
造船行业应收账款回收期长,面临大量订单,融资需求日益迫切,而长期贷款有限,上市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钢铁企业和海运企业能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造船融资额度大,担保企业难找,一批订单造价往往上亿美元,买方仅预付30%-40%的订金,周期一般需要1-2年。目前除中船集团拥有直接融资平台外,造船产量和新接订单量占总量47%以上的中小船企还是依赖于的间接融资渠道,相当狭窄。
港口位置:海运企业拥有港口优势和经营经验,能为造船企业提供良好环境,加上船舶大型化趋势,船坞选址已成为造船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警惕投资成“沉没成本”
整合易引发过度投资,企业应避免盲目扩大产能,合三行业之力开发高端船型。船舶订单、造船投资急剧增加,已达创纪录水平,出现过剩趋势,同时,产能超过需求的局面可能会在近两年出现。
根据CLARKSON统计,截至2007年12月份,干散货船订单量为2407艘,总吨位达到2.12亿DWT,已达现有船队总量的54%,目前新船订单仍在持续增长。我国第一部船舶业准入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以控制产能扩张。
造船投资多为沉没成本,一旦造船业风光不在,将成为企业和社会的沉重负担。造船业造修船基础设施如船台、船坞、起重设备所需的初始投资大,退出成本高。大量船企的投建会占用较长岸线,用于造船后很难改为他用。高端船型对钢材的依赖性较小,附加值高,受到供需状况突变的影响较小,企业应利用产品设计、生产等各环节的行业间合作,开发高端船型,实现产业升级。
钢铁行业面临的高成本压力在短时间内不易通过整合海运业解决,仍会影响造船业的发展,然而一旦海运能力满足,对船舶的需求又会大量减少,很难实现双赢。
目前船运企业购买船只大约70%的费用来自第三方,海运市场低迷,海运企业的融资困难都会给造船业带来很大打击。 |
|